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集安高句丽王城自助游攻略 |
[游记]集安高句丽王城自助游攻略 |
2007-07-18 fqhua.com |
2004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我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仿佛在一夜之间,该世界遗产的主要所在地--吉林省集安市声名鹊起。 数年前,我曾有机会到过集安。虽只是匆匆一瞥,但已感觉到这个边陲小城独特的神秘。它宛如一坛尘封的美酒,历经千年沉寂,稍稍开启便流溢出浓郁的芬芳。 这一切,首先是因为它拥有了--一座古城的淡泊。 集安,坐落于鸭绿江西岸狭长的通沟平原上,背依林木苍莽的长白山南麓,面向欲说还休的鸭绿江,不露声色地端坐于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上。 有山、有水、有古迹的集安城其实不大。氤氲在边境的斜阳下,店铺高高低低,行人优哉游哉,鲜有旅游城市的商业气息。小城就这样从容地守着自己的恬静,穿街走巷间,亲切的意味萦绕身边。 集安是名副其实的古城,然而,“出生高贵,姿色不俗”的她却像一个羞涩的女子,偏安于“白山绿水”间,养在深闺而人不识。 据史书记载,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当时我国东北少数民族所建的高句丽国政权将都城迁至集安,建造了国内城与丸都山城。平时,高句丽国王居住在建于平原的国内城中,危险时便退居到建造于深山的丸都山城。如此情形,一直延续到了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 这里曾繁华了425年之久。然而,时间的流逝把曾经的辉煌带走。国内城和丸都山城尚在,这些遗留下来的古老遗迹见证了发生在这里的--一个古族的辉煌 那一段遥隔近两千年的历史是不能不探寻的。单单是看一座碑、一方陵,你就能嗅到高句丽鼎盛时期的霸气。 碑,是一座写满汉字的功德碑,名曰“好太王碑”,矗立于太王陵东侧,被誉为“东方第一碑”。好太王碑距今1580年,隶书碑文自右向左直书,1775个汉字镌刻于方柱形碑身,记述了高句丽第十九代王永乐太王的文治武功。 墓,是一座方坛阶梯石室的寝陵,名曰“将军坟”,卧于龙山脚下的悬崖之上,号称“东方金字塔”。将军坟里长眠着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长寿王在位七十九年,享年百岁,毕生开疆拓土,还为自己建造了造型颇似古埃及法老陵墓的方锥形墓。 长寿王时期的高句丽最为鼎盛,趁东晋、南北朝混乱之机,一方面继续谋求中原诸政权的册封,另一方面向朝鲜半岛南部扩张。一时间,这个雄踞于东北的民族政权达到了顶峰。 延续了705年的高句丽政权覆灭于盛唐。之前,隋炀帝曾倾全国之力三次讨伐,战况持久惨烈,共计有60万隋朝将士阵亡,直接导致了隋王朝的提前崩溃,高句丽也元气不再。凭借雄厚的国力,在唐太宗御驾亲征的鼓舞下,唐朝水陆大军步步紧逼,攻城掠地。在唐与新罗的联合夹击下,高句丽国终于在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灭亡。 成王败亡,残留的王公贵族们的墓葬群成了高句丽遗落在集安古城的背影。在集安的外围到处有墓葬群,据说有编号名称的墓葬逾万座,堪称东北亚地区古墓群之冠。其中,五盔坟是最值得一看的。走进墓室,站在坚硬的石棺床上,阴森可怖之感凉透骨髓。望向古墓四壁,令人叹为观止的壁画依次呈现,虽距今千余年仍完整可辨。壁画覆盖了墓室的五面,以朱砂石绿为主体颜色,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格局,莲花白鹿、伏羲女娲、帝王仙人和日月星辰的图案,无不流露着中原文化的深远影响。 今日集安 舒缓沉静的鸭绿江,千年流淌,两座城市隔江相望,这边 |
转自:http://www.fqhua.com/gl/jl/6556.html39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