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九台游记 |
[游记]九台游记 |
2007-07-25 sina.com.cn |
-----九台游记 几百年之前,满清在边关设立了九个村庄,以“台”为名,一时间,这里充斥了剑拔弩张,硝烟战火。 几百年之后,吉大附中二年级英语实验2班的同学们,于2007年4月28日,坐上大客,驶往那个和平、美丽的村庄——九台。 第一章---------衣冠简朴古风存 几辆大车冒着黑烟,难掩空气的清新。几个小时后,一片片的平房农田告诉我----九台到了。 我们是在九台莽卡(名字有点别扭)满族中学下车的。这所学校装修得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虽说小了点,但人一个操场有咱六七个大,什么都缺,就是地不缺。 进了学校,内部简朴而实用,没有华而不实的雕饰,没有值周巡回的老师,只有一群热情洋溢的同学,这令生活在城里的我们有些惭愧。 话休絮烦,上课吧。 这节课是地理,这里的师资力量略显薄弱。(这点以后再说) 放学时间竟然是4点20,比小学都早,不过,这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因为……路在何方?一条六公里长的大道就在眼前。对于我们几个(三人,我、HY、CYZ),这个里程挤公交都嫌累,走?实在是有些残酷。满中的同学LX向来是骑自行车的,怎么能让人家走呢? 两难之际,一辆三轮货车在身边停了下来。 我们听到了这样一个声音:“上车吧。”哇,神兵天降!!我们不好(也无法)推辞LX的父亲的好意,上了车。 一路上,坑坑包包,颠颠簸簸(顺便没有恶意地说一句:那辆车快报废了……不过,有车坐还是使我们感到异常地幸福。 车停了,我第一个跳下了车,LX的家人,一起出来迎接。LX的父亲笑道:“没坐过‘三驴子’吧?”是的,感谢你们。 LX同学的家比起我想象的要好得多,现在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农民也发家致富了,我代表全国人民感谢胡锦涛总书记(对不起,跑题了!)……我们略有些拘谨地进了屋,屋子不大,却颇干净,我吃惊地发现LX的家竟然有电脑。LX说了一句让我半天反应不过来的话:“过两个月安宽带了!”(对了,他说话时自称为“俺”,在我看来,这不是所谓的土气,而是淳朴的体现。)我们很幸运,分到了安逸幸福的一家。家人的热情却让我们渐渐放松起来。 晚饭(我几乎想把这两个字改作“夜宴!”),又一次震惊了我们。原本觉得有点肉就心满意足了,谁知……鱼呀肉呀摆了一桌子.我知道,他们家虽说算是富裕,但这样的晚饭决不多见,因为晚上我还见到LX把一天天的支出全记在了电脑里,连小食品都不放过!!听着大人们“不够多吃点”的催促声,我的头脑中突然浮现出这样一句诗: 衣冠简朴古风存! 第二章---------长夏江村处处幽 突然想出去走走,这样纯净的风景,不看真是糟蹋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就是我对九台的印象。遥想当年,苦寻桃源的陶渊明和刘子骥,没来过九台,一定会后悔一辈子的。 前面好象有一条河?我眼前一亮,顺着河堤跑了下去,尽情地呼吸未污染的空气。“好清的河,叫什么名字呢?” LX的父亲突然出现在身后:“松花江。” 我差点没掉进去……丢人那,地理还没学中国呢。好吧好吧,又长了点见识。 顺手抄起一块石头,向江心掷去。平生的烦恼,伴着几个水漂烟消云散…… 站在一处土坡上,背对着翠绿的远山,遥望着恬淡的松花江,左边是种着碧葱的田地,右边是悠然觅食的鸡鸭……深蓝的长空,红轮西坠;水天相接处,便是在城里被高楼大厦常常阻挡的晚霞……没错,这不就是陶元亮笔下的桃花源吗?在九台东篱把酒,守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欣赏“榆柳前后檐,桃李罗堂前”,不也强似那不知名的山村吗! 第三章---------城乡共济交真情 4月29日,第二天。 伴着三声鸡鸣,我从炕上纵身跃起,一看表,4:30,两位同学和满中的朋友都还未起,我不禁有点沾沾自喜了:看来还是我比较勤快啊!一开门才知道,原来大人们早已起来劳动了。唉,还是有差距呀! 好了,上学。这天,我上了一节最难忘的英语课。 课是我们的老师讲的,语速平缓,我们也都很轻松地听着,不时回答几个问题;只是这样,就没什么好难忘的了,我真正难忘的是课后,我们那位满中的同学说: 和这里的同学相比,我们是多么幸运啊!有这样的学习条件,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优越、幸福、惭愧、无奈交织在我的心头。 伴着王老师的幽默和付老师的轻松,这一上午的课又将结束。 下午,我们就在后操场举行了入团仪式,我也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随后的大型联谊活动使我感到,九台的学生们同样多才多艺,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 回到家,我才发现:我们在九台的时间只剩下一天了。时光过得多么快啊! 我们给同学写下了留言。我写的是: 谢谢你们这两天的照顾,就要踏上返家的路了,我们也舍不得。但是,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再回来的!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第四章---------何时可得闲趁月 4月30日,第三天。离别。 就要走了,我比前一天起得更早,不是为了超过谁,为的是最后再看一眼那“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桃源景致。昨天回家的路上,我已经用我的心“处处志之”,希望再寻桃源时,不要“不复得路”。不,决不会的,只要我愿意来,还怕找不到吗? 站在江边,我忽又想起了秦少游的《行香子》: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扬青旗,流水桥傍。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离开之前,我们去爬了一回山。山不算高,却把缺乏训练的我们累得够戗。真是想登高大呼:“‘土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坐在山腰上,别人都在嬉戏,我却坐在一边,静静地回想三天的故事。 三天,并不算长,却见证了城乡学生间长长的友谊。 三天,并不算短,却似乎是短短的弹指一挥间。 三天,不长不短,却必然是日后一段美好的回忆。 远处,传来了大客的轰鸣声。是时候启程了…… 回看。 别了,我心中的桃花源! (完)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befb0aa010009ee45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