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乐山大佛游-乐山自助游-我游乐山-旅游

[游记]乐山大佛游-乐山自助游-我游乐山-旅游

2007-07-16    51leshan.cn

只游览了大佛所在的凌云山,近距离接触了一下。遗憾之处是没有坐船在江上观看大佛,这样可以看到大佛完整的全貌。以后游览应该先游山再坐船,便可完美游览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旅游区地图

随拍1

随拍2

四川凌云山乐山大佛简介

凌云山

凌云山位于乐山城东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与乐山城一水之隔。凌云山海拔448米,周长约3.5公里,面积约0.6平方公里。因山有集风、栖鸾、望云、就日、丹霞、拥翠、兑悦、祝融、灵宝九峰,人称“小九嶷”,通常人们也称作九峰山、九顶山,后因山中修建凌云寺而更名凌云山。
凌云山遥峙峨眉,俯临三江,峰峦叠嶂,山势错落,九峰峥嵘,气势磅礴。山上茂林修竹终年葱茏,丹崖峭壁四时秀色可掬。山下三江会聚,碧浪滔滔,游船破浪,水光接天,屹然一副天然画卷,自古有西南山水之冠的美誉,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咏赞。宋代邵博《清音亭记》云:“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州之胜曰凌云•••”。不仅如此,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民间故事传奇纷纭,加上世界第一的石刻弥勒大佛倚崖而坐,还有寺宇辉煌的凌云古刹、苏东坡读书楼、宋代治易洞、明代注易洞,以及海师洞、灵宝塔、碑林、月榭、宋代九顶城遗址等名胜景点,使凌云景色在名山大川中独具一格,自唐宋以来已成为游览胜地。

乐山大佛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这座举世无双的巨型石刻弥勒坐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发髻有1021个、头宽10米、耳长6.72米,鼻长5.33米,眼长3.3米、肩宽24米、手的中指长8.3米,脚背宽9米,长11米,可围坐百人以上。比起曾号称世界最大的阿富汗帕米昂大佛(高53米)还要高出18米,是名符其实的世界之最,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石刻弥勒佛坐像。
大佛依山凿成,临江危坐。体态匀称、雍容,神势肃穆,神情自若,雍容大度,气势雄伟。乐山大佛不仅大,而且整个比例匀称,完全符合人体各部位的比例和结构。游人们在瞻仰它的时候,莫不对我国古代的雕塑师们在设计和塑造这尊佛像时所表现出来的伟大魄力和高度的智慧,表示赞叹和钦佩。
据唐代剑南道西川节度使韦皋《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等书记载,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完工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历时90年,历经四个皇帝三代人。佛像建造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结茅于凌云山,眼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如万马奔腾直捣山壁,常倾覆舟辑,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为此,禅师决心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减煞水势,永镇风涛。于是,海通禅师遍行大江南北筹集人力财力用于开凿大佛。佛像动工后,有郡吏勒索营造经费,海通严词绝道“自目可剜,佛财难得”!海通大义凛然从容“自抉其目,捧盘至之。”吏因此大惊失色,奔走祈悔。海通这种专诚忘身之行,更加激励众工匠、百姓,克城其志。
由于凿刻佛像工程浩大,工期漫长,海通没有等到完工便圆寂了。后由剑南道西川节度史章仇兼琼和韦皋先后主持,到唐贞元使九年大功告成。韦皋始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载录了开凿大佛的始末,现大佛右侧临江峭壁上原碑尚存。佛像凿成之后,曾建有十三层楼阁覆盖,时称“大佛阁”,“大像阁”,宋时称“天宁阁”。唐薛能《凌云志》咏道:“像阁与山齐,何人置石梯?万烟生聚落,一崦露招提”。它在木石结构的古建筑中,堪称巨大工程,惜元末明初毁于兵焚。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着战袍的护法武士石刻,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其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形成了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这是乐山大佛山水相依,人文与自然景色相融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古代石刻艺术的盛赞。1956年乐山大佛被列入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桑塞尔博士.席尔瓦教授实地考察时,对大佛给予了充分肯定,赞誉“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

大佛拾趣
1.发鬈用石块嵌就
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2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2.两耳以木为之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这说明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是真实的。由此可知,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内则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不过,这是唐代贞元十九年(803)竣工时就是如此,还是后人维修时用这种工艺修补,已不可考证了。
3.排水系统布全身
大佛造型庄严,设计巧妙,排水设施隐而不见,使得它历经千年风霜,至今仍然安坐在滔滔流水之畔,静观人世的沧海桑田。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
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 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不知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
4.胸部有残碑
据1962年维修的负责人介绍,当时发现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开洞一看,里面装的是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而封门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膝、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毁。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这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千古之谜,谁人能解?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动海师洞里保存,可惜1966年被人毁掉了。

大佛阁
与古代的许多巨大佛像一样,乐山大佛建成之初,,同时还建有13层的楼阁覆盖其上,时称“大佛阁”、“大像阁”,宋以后又称“凌云阁”、“天宁阁”。这座楼阁在当年可谓是超高野的摩天大楼了。据范成大记载:“为楼十三层,自头面以及其足。”可惜这座中国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在几百年后毁于明代末年的战乱。今天的游人还可以从大佛两侧的山崖上看到几十处孔穴,那就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另一种可以想到当年盛景的办法是参照国内类似建筑,如敦煌莫高窟第96窟弥勒佛坐像外的大型楼阁——必层楼。当年乐山大佛外覆的楼阁风格应与之相近。敦煌九层楼内坐佛高仅33米,不比乐山大佛楼阁之宏伟,更非常人所可想像。可惜岁月无情,这座与大山齐高的巨型古代建筑已是如梦如幻,成为历史了。

转自:http://www.51leshan.cn/tourist-route/1178076568.html59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