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四川旅游游记(1)-第三次登上峨眉山(峨眉山) |
[游记]四川旅游游记(1)-第三次登上峨眉山(峨眉山) |
2007-07-16 kuailv.com |
(一)第三次登上峨眉山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峨眉山山体巨大,纵横数十千米。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其高度雄居内地各旅游名山之首。全山草树茂密,一片葱茏,雄浑的山势和如海的秀色相映,历来以“雄秀”的特色闻名。 我曾经于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上过峨眉山。十多年后第三次登上峨眉山,变化之大,感慨之深,令人心旷神怡。 1 5月23日我和同伴邀约乘坐火车前往峨眉山,当天晚上我们就开始制定上山的方案。由于多年未去,地名、里程均较为陌生,除了咨询相关人员外,买了张地图,回宾馆慢慢看去。 峨眉山上山的道路好几条,海拔之高,里程之远,和国内其他名山有别。如果不乘坐一段汽车,就是年青人要想一天之内步行上到金顶,也是难上加难。虽然现在山上大小寺庙都能食宿,有了公路,修了索道,但是如果全部乘车,又无法观看各景点秀丽的景色,失去了旅游的意义。考虑到我们的年龄状况,很难再上一次峨眉山,于是决定还是坐车和步行兼顾,出来旅游就不能怕艰苦,也是对自己体力的一次考验。 我们决定放弃几个路程远,又没有多少观赏价值的景点外,还分三天半才能游完全山。根据买来的地图,我自己重新设计上山的详细路程和方案,这比看地图更为明确、清晰。 24日上午我们用半天的时间,游了低山区的报国寺和伏虎寺,这是峨眉山有名的四大寺庙(另外收门票)其中的两个。 报国寺为明光道人初建于公元1615年,清初迁建于现址,公元1652年闻达和尚重建。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本《释氏要览》“四恩四报中”“报国主恩之意,御题“报国寺”匾额而易名。报国寺为入山第一大寺庙,现为峨眉山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寺对面凤堡上,1982年建钟亭一座,移圣积寺铜钟于此,名“圣积晚钟”亭。沿名山路至报国寺的入口处,有“天下名山”牌坊,高17.8米,宽22.2米,古朴典雅。正面坊额为郭沫若手笔“天下名山”,另一面为赵朴初书“佛教圣地”。 伏虎寺晋时为一小庙,后经重建,僧士性建尊胜幢以镇虎患,乃名伏虎寺,另说寺后山状如伏虎而得名。又称虎溪禅林,明时建罗汉堂,塑500阿罗汉,技艺超绝。寺外有坊二:一名伏虎寺,一名布金林。廊桥三:虎浴、虎溪、虎啸。这里海拔550——1000米,气候温和,林木葱茏,寺庙相对集中,人文景观丰富,有奇特的自然景观,有珍稀动植物。 除了参观这两个寺庙外,我们还观看了500罗汉,技艺绝顶。参观了博物馆,通过图片和模型介绍,对峨眉山的总体状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2 5月25日我们决定用一天的时间爬到洪棒坪,沿途有峨眉山风景最美丽的景点。早饭后先乘坐汽车到了五显岗,我们步行1.5公里就到了清音阁。这里是峨眉山上、下山的中枢。面对清音阁,展开的是一幅青绿山水画面,玲珑精巧的楼阁居高临下,在这里可以看到山光水色,闻到花草芬芳,听到流泉清音,触摸到亭台碑石。它集中了视觉美、听觉美、嗅觉美,让游者获得峨眉风光总体的审美感受。园林学家称它是有声的诗,立体的画;古今游人多称誉为“峨眉山第一风景”。 从清音阁出来,步行0.6公里就到了最美的“一线天”风景区。这里山势陡峭,林木参天,在峡谷里抬头看天“似为线”,当然这也是夸张的说法,在我看来,此地看天也不会少于50公分。游客们纷纷在此留影。为了防止游客拥挤,另外开出一条道路为回程游客行走。 经过一线天,又步行了0.9公里,我们来到自然生态野生猴观赏区。这是峨眉山管委会近年来,为了方便游客集中观光猴群的生活情态专门建立的。自然生态猴区地处白云峡内,面积约5平方公里,海拔750——1200米。这里沟壑纵横,山峦蜿蜒,森林复盖率达95。区内分布有多种类型的植被,特殊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气候类型,由于远离尘世,自然资源保存良好。山间野生动物种类丰富,类型齐全。全区共有动物2300多种,其中珍稀特产及经济种类有27种。在众多峨眉山野生动物中,出没无常,主动向游客索取食物的猕猴最为有名,被称为“峨眉猕猴”,是我国特有的灵长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寿命约30岁,成年猴体长55——67厘米,体重10——25公斤。区内现有猴子200多只,它们见人不惊,与人相亲,常常携老扶幼,拖儿带女或围着游客索食或挨着游人合影留念,深得中外游人喜爱,成为峨眉山中一道旅游“活风景”。我们来到这段栈道前,虽也预先买好了猴食,但是听有的游客说猴子抢包和相机的故事,特别是二十多年前我亲眼见到的情景出现在我的脑海,(那时没有专人管理)不敢去戏猴子,相机也不敢拿出来,还特别把身上背的包缩短带子,斜跨在衣服里面。它们最为敏感的是塑料袋,如果你手上提着塑料袋,非抢不可,它们认为那一定是食物。更不能当着猴子的面拉开你的包。我们过栈道时 “心惊胆颤”,还不断地给“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管理人员说,请她们为我赶猴子,当我把食物丢给大猴子后,心里好害怕,后来又一只小猴儿还来抓我的裤脚,被管理人员赶跑了。我看见好些游客一点不害怕,还和猴子一块合影,可我们却赶快离开这条栈道,不敢以猴为友。 离开猴区,我的心才松了一下,其他地方虽然没有专人管理,但是猴子随时可能出现在游客面前,还是不能大意。我们又步行了4.5公里终于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洪椿坪,“洪椿晓雨”是峨眉山十景之一。位于天池峰下的洪椿坪,古木葱茏,苍翠欲滴。每当春夏雨后初霁的早晨,山野林枫飘忽,寺宇、山道、花木沉浸在似雨非雨、似雾非雾的空朦雾蔼之中。游者仿佛周身被“晓雨”润湿,但抚摸衣着,丝毫没有被雨水浸湿。这里的寺庙在装修,我们在里面休息饮食,稍作休整后,就开始下山。由于原路返回,加上又是下山,速度快得多,沿途也不用再去参观摄影。下午三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宾馆。今天往返共30里山路,也真让人疲倦劳累,我倒下床后,连晚饭也不想吃了。 3 5月26日我们乘车到雷洞坪,中途在零公里处就得买进山票,每人120元,有老人证的减半,凡是上了70岁的老人就免费进山。由于我们头一天去洪椿坪时就买了票,有效期是两天,很顺利地通过了。乘坐了100分钟的汽车才到达雷洞坪。一下车正收拾背包,猴子就来了,幸好没有被它发现,否则非得抢我们的包,受到一小惊。随后我们步行1.5公里到了接引殿。 接引殿上金顶有6公里的上坡路,坐索道只需要十分钟就能到达,但是我们硬是要锻炼自己的体力,决定步行上金顶。一路上看见很少有坐滑杆的,多是年青人,而年龄大的多是走路上山。我还看见两位78岁老人柱着拐杖也要自己走上去,其中一位是孙子陪着他,另外一位则是四个老人同行,那三个年龄也都在60——70岁不等。他们的精神是何等可佳!老人们出门旅游,不是没钱坐索道缆车,他们有共同的想法:旅游就是要吃苦、受累、流汗、锻炼和考察自己的体力,如果怕吃苦,干脆就在家里喝茶看报享福去。只有通过吃苦受累,才能观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眼界,增添知识,在各地留下美好的照片,到了晚年慢慢去回味和欣赏。 上金顶的道路陡峭曲折,石梯多半还是原样,新修的不多。在旁边栏杆的帮助下,我想上一步也是累,还不如鼓起劲头两步两步跨,跑累了就休息一下,我看这样还有效果,中途风景优美的地方,就停下来拍照,就这样我们把同行的好多老年同伴都摔在后面,跑在前面去了。经过105分钟的冲刺,终于爬到了金顶。 金顶上面有个华藏寺正在修建,没有开放,是峨眉山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华藏寺始建于东汉,后经多次改名和整修,俗称铜殿,殿顶鎏金,又称金顶。铜殿及华藏寺皆毁于火,现在的金顶华藏寺是1986年——1989年按原貌重建的。“华藏寺”的横匾为赵朴初书。登上金顶,有渐入天国之感。上面一块刻有“金顶”二字的牌仿,是游人最好的拍照留影之处,只是多年未加整修,比我二十多年前看见的旧了许多,本来红色的字迹也不是十分明显了。金顶上面正在扩建一个更为宏大的寺庙,把舍身崖也圈在里面无法观看,不过我们还是走到最靠边的悬岩处拍了照。看见那云海似的景观,真有升入天空云海之感,如果天气好,金顶上面可以观看到“云海、日出、佛光、圣灯”的峨眉四绝,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势。站在海拔3077米的云海中,丝毫没有气喘的感觉,我们在金顶上面观景、拍照、饮食,享受着这人间美景,停留了一个小时左右才开始下山。 我们的精力尚未用尽,下山比上山快得多,仅用了70分钟就下了7.5公里,来到接引殿。这时开始下起毛毛细雨,加之本来这块地带就是雾区,能见度较低。我们穿行在雾里雨中,石梯虽然不是新修的,也不太宽,但是上面没有沾上泥土,下雨也不用害怕。我们那天的任务,从接引殿还得继续下行7.5公里,计划是夜宿洗象池。后来雨越下越大,一手打伞,一手在拐杖的帮助下,以坚强意志为伴,终于在下午的5.30 点到达了洗象池。 当我们住进旅店,躺在床上时,才感觉到十分疲劳。全天行走了45里山路,小腿开始疼痛,由于择床,我一夜无眠,一直到天亮,只睡着了半小时,虽然睡不着,躺在床上也可以恢复体力,明天的下山任务会更艰巨。 4 5月27日七点半我们就离开了旅店,参观了洗象池寺庙。刚一进寺庙,就看见一个和尚正用弹弓在射什么,抬头一看,原来房檐上有两只猴子正想来寺庙觅食,由于离得较远,这次我一点不害怕猴子来抢背包和相机,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拍下了一张真实的猴子照片,虽然是小了点,总算留了个影吧。 下山的路是艰巨的,由于我们连续两天上下山路75里,耗去了大部分的体力,加之头天夜里没睡觉,下山的速度明显慢下来。我每下一步石梯,双膝就会痛一下,这是我多年的顽疾,也算是从母亲那里遗传下来的关节疼痛,就是平时生活中,走平路不慢,上梯也还行,就是下楼梯下一步就痛一下,可以说有人像我这样的关节痛,别说出来旅游,就是在家里怕也难于行动了。头一天同样是下一步痛一下,但速度很快;今天体力耗尽,就显困难,可我硬是紧咬着牙关坚持行走,如果自己不坚强,谁也帮不了你,我又不愿意坐滑杆,就要硬撑着锻炼自己吃苦的耐力,在拐杖的帮助下,艰难地向山下走去,一步一步迈向曙光。现在回想起来,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走下这峨眉山的。 从洗象池下到万年寺一共有14公里路程,中间还有好几个景点。这一段的石梯多是重新修建过的。20多年前有些地方仅60厘米宽的道路没有了,全部是1.2——1.5米宽的石梯,凡是危险地带全都加固了铁栏杆,行走完全不用害怕,就是碰到下雨,也不用担心。我不断地回忆:十多年前我第二次上峨眉山的情景几乎没有了记忆,可能这与当时没有留下文字记录有关吧。可是20多年前的情景我还能想起,那时领着儿子,一边行走,一边给他讲故事,上山时就不能回头往下看。经过多年来峨眉山管委会的扩建、修建和重建,情况比原来强多了、安全得多,由此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来峨眉山观赏美景。 我们一路走下来,经过陡峭的钻天坡、九岭岗,又进入猴区,我们买上猴食,随时恭迎“猴友”。参观了华严顶来到初殿,据说初殿建筑时间甚早,现在只能算一个小寺庙。当我们来到息心所时,遇到了麻烦。那天正遇上五六十匹马从山下拉砖到息心所维修寺庙,本来行人行走的石梯并不窄,但是马背上放的三个竹框装满了砖,我们只得不断地为马让路。本来头天下雨后石梯全干了,但是马将石梯两旁的泥土带上石梯上,人一走就好滑,好几次险些摔倒,幸好有拐杖的帮助才支撑了人的重量。我看见辛劳的马匹,走几步喘一口气,看见它们为人类如此地劳动,真有心疼之感,此时我深深体验到“当牛作马”词语的含义。由于给马不断地让路,耽误了不少时间,一直到中午1.30点我们才下到万年寺。 万年寺为峨眉山主要寺庙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东晋元熙二年,后经改名改修为“圣寿万年寺”。万年寺砖殿为我国古代建筑一大奇观,该建筑400年来经历了18次地震,却安然无恙,被誉为我国古建筑史上的奇迹。殿内有宋代铸造的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铜铸像一尊,高7.85米重62吨,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堪称稀世国宝。 我们在万年寺参观留影后,实在再无力行走,乘坐索道下到万年寺停车场。十分钟的空中旅游,让我们欣赏了大自然的美丽,饱览了峨眉山秀丽壮观的全景。当我们乘车回到宾馆时全身都累瘫了,躺在床上再也不想起来。 5 峨眉山有着极为丰富的人文景观,山上寺庙多达100余处,多依山取势,大雅若拙,内藏大量珍贵文物。峨眉山因此而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齐名。成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峨眉山又有“天然的地质博物馆”之称,游人可在登山路线两侧看到丰富的岩石露头,是实地考察地质现象的好课堂。峨眉山还是我国内地重要的动植物资源宝库,春夏百花吐艳,秋季五彩斑斓。全山景点众多,四季可游,尤以盛夏最佳。山间诸佛寺均为优良的避暑胜地。景区内星级宾馆及招待所众多,交通畅达,车辆方便,通讯设施先进。峨眉山十景: 1、双桥清音;2、大坪霁雪;3、金顶祥光;4、萝风晴云;5、白水秋风; 6、灵岩叠翠;7、九老仙府;8、圣积晚钟;9、洪椿晓雨;10、象池月夜。 峨眉山十景虽然不能游完,但是能游上一部分也能大饱眼福,享受人生。 峨眉之秀,秀在其骨,秀在其神,雄浑和秀丽完美地统一于一体,唐代诗人李白曾经感叹:“蜀国多仙山,峨眉貌难匹”。 第三次登上峨眉山让我的心情更愉悦,眼见更开阔。精神更振奋。峨眉山的巨大变化,和十几年前、二十多年前完全无法相比,经济在发展,社会在前进,相信峨眉山的明天会更美好。通过此游记,也希望更多的异地朋友,来到天下之秀的峨眉山旅游。 四川旅游游记(2)--参观博物馆,乐山大佛 此评论对1人有用。 对你 没用 有用 你的回应 · · · · · · 你现在是匿名发言,建议 注册 或 登陆 。注册只需半分钟! |
转自:http://kuailv.com/info/review/75328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