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 嵋 山 冬 游 记 蜀山逸人 四川峨眉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被列为世界历史及自然文化遗产之一。素有“震旦第一山”之美誉,在中国名山中的显赫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历代文人骚客无不为之神往。 十二月八日是我们期盼以久的日子,因为公司团委将在这一天组织全公司的团员青年们去峨眉山冬游,地点就选在了峨嵋山清音阁至洪椿坪一段。下午一点三十分,我们一行五十人的“大军”便从犍为向“天下名山”进发了。一路上同伴们自然是神采飞扬,异常兴奋。 我虽已不是第一次去峨眉山了,但种种的不老传说还是又一次的分沓而至。在我脑海中编织着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画卷中有着上古羞花闭月、脉脉含情的美人淡而弯的两道秀眉,是佛光闪现的圣地,是有情白蛇脱胎换骨化身成人的修炼之处,更是相思情苦的郭襄开创一派轻灵剑法的寄情之所。这纠结着诸多情节的名山即将现身,怎不教人心潮澎湃,神往不已。 车行百余里,我们已身处峨眉境内了。本是雾气弥漫,小雨不断的天气,在这里却有着另一番光景,阴霾的天空展晴了,凉风吹过的天空神奇的现出一片蔚蓝,几缕金黄色的阳光毫不吝啬的洒向我们,让人倍感温暖。饱承雨水滋润的林木格外的清新。缀上几颗晶莹剔透的水珠,惬意舒展的茎叶正冲着我们微笑。 报国寺就近在咫尺,是游览峨眉山的第一个景点。它坐落于山脚,整座寺院依山而建,殿堂随山势渐起,自然之极。寺门上由清朝康熙皇帝题写的金字扁额在阳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走进院内,环境清净幽雅,古色古香。山石小溪,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小憩于亭中,不觉尘世之浮躁已尽销;释尊圣像,普贤文殊,慈悲庄严,置身于殿内,感悟到的是内心的超越与自性的回归。院落中,大殿内,鸟鸣与吟诵相合,混杂着袅袅婷婷的炉香,飘荡于寰宇,荡涤着人心,经久不绝。 晚七时左右我们才进人了有着“峨眉十景”之一的清音阁景区。此时天已经暗下来了,阴冷的山风阵阵的袭来,打在脸上,感觉彻骨的冰凉。大家拿出手电小心的探寻着山路,用零碎的脚步声向大山暗示着我们这群远方之客的造访。远处的几点灯火忽闪忽闪,像星星又像是眼睛。时不时从山那边传来的犬吠声在大山深处久久的回荡,大有行人落魄风森森,两崖奔黑愁太阴之感。一路前行大概一公里左右就到了早已为我们安排好了的客栈,大家赶紧放下包袱,准备用晚餐。也许是饿了的缘故吧?吃什么都感觉十分的可口,价格也算公道。饭后的冲凉当然必不可少,洗尽了我们旅途的疲惫与不适,迎来一身的清爽。客栈门前满是茂林修竹,在晚风的亲吻下,羞涩的左右摇曳,腼腆的发出我久已不闻的丝竹之音,如思、如诉,让人不自禁的沉溺,更多的却是品位。溪水潺潺,小草低吟,心灵在此栖居,相信这份久违了的心境在尘世间是很难寻觅的。瞬间写下的心情,多了,也会是一首歌。 夜已渐渐地深沉,睡意不自主的飘然而至。于是返回客房,这一夜我睡的很香。 清晨,一阵清脆的鸟鸣划破了仙山黎明前的寂静,使喜睡懒觉的我早早的起床。走出客栈呼吸着那大自然令人陶醉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沁人心脾。早餐大家都吃的很饱,因为要爬山的缘故吧。十分钟过后,我们塌过一架铁索桥,再前行不过百余米便到“牛心亭”了,只见两股湍流自亭下回抱,汇合处的峡谷中有一黑石貌似牛心,“牛心亭”便因此而得名,有“黑白二泉洗牛心”之说。再往上行便是清音阁,据说“清音阁”的由来是以晋人左思诗句“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诗意而得名的。懒坐亭上,静静地品尝着你的清音,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暗自嗟叹!无怪乎清人刘光第发此“涓涓乎细流,何人赏清音”之句,我想也唯有如此性情中人才能去细细玩味了。 蜿蜒的山道,倚天的斩岩,我们在感叹造化自然的同时继续向目的地洪椿坪攀登,一条人龙时隐时现,偶尔穿梭于崇山峻领之间,时尔又蠕动于沟壑山涧之中。来登山的人大多都把目标定在了峨眉之颠——金顶。是啊,大老远的来,谁又不想到山顶观日出,览佛光,瞧云海,欣赏晚霞呢? 过了“一线天”便是“齐天大圣”猴子猴孙们的地盘了,据说它们在这一带可是横行霸道、目空一切的。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犯罪活动那是日益猖獗,屡禁不止。入此险地我们自然是战战兢兢,如屡薄冰,生怕稍有不慎便会得罪于斯,酿成大祸。我们一行人只好结伴而行,抛出猴食,乘它们哄抢之机,赶紧快速前进。躲防尚且不及,哪还有逗猴玩乐的心情。猴子的智力远胜于我们,总是在意想不到地方、难以预料的时间出现在我们面前,吓的我们好些女同伴举步维艰,面有难色。突然,我感觉我的左腿似有东西抱住,越发承重。糟糕,我终于很“荣幸”的被一只看上去长的还不算丑的猴精选定为了打劫目标,它一边“吱吱”怪叫,一边用它毛茸茸、黑乎乎的右手伸进我的上衣口袋,完拉!怎么办?我的钱钱全部在里面,心里暗暗祈祷猴爷爷手下留请,多少也给我留点,正在这危机时刻,我忽然急中生智,灵机一动说出如下话来:“悟空,你还不放手,我可要念这‘紧箍咒’了,你要钱是吧?你要钱就跟我说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要钱呢?你要钱来做什么呢?你要是。。。。。。only you!。。。。。。”你还别说,这一招还真管用,只见那泼猴目瞪口呆,两手一软便掉将下去,不见了踪影,估计晕死过去。我们一行继续向目的地前行,在无“一兵一卒”伤亡的情况下顺利通过了“敌占区”。 万壑千岩势不平,攀萝扪葛力难胜。苍茫山雨天将曙,寺入洪椿又一程。中午十一点左右,全体成员抵达目的地“洪椿坪”。此间便又是一派景致,面积不大的一间寺院掩映其中,却有着难得的宁静与祥和,走进院内,一老僧正微弓着背仔细地洒扫着庭院,一切都显那么的自然与和谐。道旁一棵千年的椿树,树干已经干枯的像化石,可是你看它顶部中间却毅然得发出嫩芽来,它还要顽强的活下去。接下来的事情当然是全体同志们合影留恋,随着“咔嚓”的一声,我们的身影永远的定格在了那架被称为“佳能”的相机里。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此言真实不虚。在下山途中,我们不仅又要小心翼翼的躲避品行不端的泼猴的骚扰,还要提防在湿滑的山路上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此双重的刺激赋予行程独特的趣味,现如今回想起来还意犹未尽。 整整半天的行程说到此该告一段落了。我们在这里留下了多少欢声和笑语,留下了多少心灵的足迹,这里仙境秀丽的景色,飘渺的云雾,丰富的植被让我百看不厌,留连忘返,幻想着有一天也能结庐山中,长与松风明月相伴。 峨嵋山月娥眉峰,峭壁斩岩几千重。 虹桥有意飞白瀑,芳花芳草自融融。 岚雨和风寒彻骨,风光不与五岳同。 山僧笑谈蒲公事①,蜀山从此发南宗。 ①“蒲公事”:东汉明帝时,有个叫蒲公的隐士,一日正在峨嵋山上采药,猛见一骑白象,头发金光的人,从空中飞驰而过,便跟踪到了顶峰,只见紫云腾涌,渺无人迹。事后蒲公去西域问宝掌和尚,告知为普贤菩萨显现金身。蒲公回山后,便舍宅为庙,供奉普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