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唐宋峨眉山与成都佛教(二) |
[游记]唐宋峨眉山与成都佛教(二) |
2008-05-22 sina.com.cn |
峨眉山佛教与成都佛教关系密切。早在东晋时期,高僧慧持欲观瞻峨眉,振锡岷岫而入蜀。隆安三年(399年),慧持住成都龙渊精舍。经过精心准备,次年登峨眉山辟地建寺,两年后仍回成都龙渊精舍传道修持,直至义熙八年(412年)圆寂。南北朝时,印度宝掌和尚云游入蜀,居成都大慈寺,日诵《般若》千言,后携经卷登峨眉礼普贤,建庵修住并注疏佛经,赠送峨眉山僧人。陆游《入蜀记》卷五说:“听诵梵语《般若心经》,此经惟蜀僧能诵。”29这与宝掌传教不无关系。 峨眉、成都地处西蜀,从宗教地理的角度看,外方僧人礼峨眉普贤,多要经过成都。随唐宋峨眉佛教的发展兴盛,入蜀僧人日众,峨眉山佛教与成都佛教的联系更加密切。唐高僧玄奘西游之前入蜀,住成都空慧寺学法,然后登峨眉完成参礼普贤大士之宿愿。昙域《禅月集序》说贯休禅师:“闻岷峨异境,山水幽奇,四海骚然,一方无事。”30遂溯江入蜀至成都,前蜀国主王建慕禅师高名,特修禅宇,恳请住持。成都僧人多要赴峨眉朝圣,得以礼拜普贤菩萨,方为真善知识。《宋高僧传》卷二十二《周伪蜀净众寺僧缄传》,即载五代成都净众寺僧缄,“暂去礼峨眉,结夏于黑水方还。”32 峨眉山亦有赴成都修习经论、问道讲学者。据清蒋超《峨眉山志》记载,宋峨眉山慧远禅师,出家祝发受具,即往成都习经论,后还峨眉居灵岩寺。峨眉纯白禅师通性相宗经论,遍历成都讲肆讲经。纯白禅师曾住持昭觉寺,元祐末辞昭觉住持之职,又返归峨眉华严寺。宋峨眉密印安民禅师,初讲《楞严》于成都,为义学信众所归服,密印禅师为昭觉寺圆悟禅师嗣法弟子。宋峨眉别峰禅师曾拜昭觉寺圆悟为师,宋陆游《别峰禅师塔铭》说:别峰禅师居峨眉中峰寺,拜密印禅师为师,高僧圆悟南归昭觉,密印遣别峰往昭觉参禅问道,于圆悟门下学习三年,别峰禅师还归峨眉山后,“道望日隆,学者争归之,虽圆悟、密印二师,不能掩也”。别峰禅师后再赴成都,“住正法,道既盛行,士大夫亦喜从之游”。33 峨眉山僧人与成都僧人,同出于禅宗法嗣。清蒋超《峨眉山志》卷五载: 白水玮禅师,新罗金藏法嗣,曹山本寂孙,与洞山道延弟兄。白水仁禅师,洞山良价法嗣。黑水和尚有二:一黄龙晦机法嗣,岩头全奯曾孙;一沩山灵祐法嗣,与仰山兄弟,唐昭宗时人,禅灯世谱,偶逸其名。黑水承璟禅师,德山缘密法嗣,云门文偃孙。黑水义钦禅师,承璟法嗣。34 成都僧人与峨眉僧人的禅林世系,其法脉同源相承。成都、峨眉僧人皆以《华严经》为宗,宋苏易简撰《施华严经净行品序》,宋人撰《宝刻类编》卷三,载成都有《空慧寺讲华严经碑》,即是《华严经》流行的例证。《宋高僧传》卷三《唐莲华传》载: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def3d901000cii.html31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