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泸沽湖游记 |
[游记]泸沽湖游记 |
2008-01-26 xcetv.com |
(三)山路十八弯 早晨六点,我们一行十人便早早的起了床,因为时差的原因,六点在云南丽江天还没亮。七点一到,我们就上了路,这时东方的天边还刚刚放出鱼肚白。当我们导游的就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泸沽湖姑娘,她让我们叫她金枝小阿妹。她告诉我们,从丽江出发到泸沽湖约二百公里,只因路途要翻山越岭,需要七、八个小时才能到达。 我们乘坐的是一辆南京依维柯,一上车,导游便用地方普通话向大家问好并作自我介绍。由此也开始了对她们地方风土人情的讲解。她说:摩梭人是纳西族的一个分支,也就是说,在全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是没有摩梭族的,她们属于纳西族。从地域上来说,泸沽湖属于丽江市宁蒗县(全国最贫困十县之一),与四川省接壤。 在导游的侃侃而谈中,我们不知不觉地驶离了丽江约三十公里。导游虽还是个姑娘,但介绍起当地的风土人情来,一点也不含糊,说到走婚毫无腼腆,对同行人的各种提问,她都对答如流。我们暗暗地为云南这个旅游大省的导游素质叫好。金枝告诉我们,到泸沽湖途中要过五道大山,最高处的海拔有3000多米。不知什么原因,她们将这五道大山都起了很响亮的名字,我记得的有泰山、孙中山、钟南山,其中以第一道山的北坡为最陡,以第二道泰山最高、路最长。说话间,车已驶上了第一道山。车在山上都是盘着上的,进山可能不是很陡峭的原因,上到山顶也还没什么感觉。可是在下山的时候,大家看到了只有在电影里、书里才能看到的陡峭山势。车的右边抬头看不见山顶,左边却是万丈深渊。同行中一个有恐高症的人立刻紧张了起来,再也不敢睁开眼睛。行至半山腰,有人兴奋了起来,原来他看到了一大景观——山路十八弯。人们低头向下侧面远远望去,十几道弯的盘山公路几乎在同一坡面上向下盘去,委实壮观。这时有人禁不住地哼唱起了“山路十八弯”。导游让师傅把车停在了一个最佳角度,每人在此存照一张。 第一道山与第二道山只有山涧之隔,这一涧便是穿山而过的金沙江了,这里是金沙江的上游,江面不算太宽,也就五、六十米左右,但江流还是很急的,似万马奔腾,呼啸而下。因为有了过第一道山的经历,大家过泰山的紧张感缓解了许多。除了同导游聊天、说笑以外,更多时候是欣赏车窗外的美景。目光所及之处,山连着天,天连着山,层峦叠嶂。近处,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树木,一团团、一簇簇,绿色的、黄色的连绵起伏。在大山的山腰、低洼处,不时的还能看到一些散落的山民居所,几户的,十几户的都有。同行的人都为在此深山野岭之中居住而困惑,导游说,靠山吃山嘛。是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是大山养育了他们,即使山外的世界再精彩,他们也是故土难离。崇山峻岭之间总能看到无线通信铁塔、高压电塔,这给近似原始森林的大山才似乎带来了现代社会的气息。远处,一会儿是云雾缭绕,不见山顶;一会儿是云开雾散、霞光万道,各种造型的山峦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气势磅礴,万分的壮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高原之颠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人叹为观止。 3楼 juhong 发表于:2005-11-7 10:41:00 抢坐沙发,呵呵。。欢迎楼主进驻“金鳌专区”,此时与你一起“神游”泸沽湖。 4楼 清湄 发表于:2005-11-7 14:38:00 昨晚看了没回,想等四五六七八,没想到好楼层已经被人抢占了:( 楼主要是再配点pp就好了,那么美的地方让俺在家里就能饱饱眼福,图文并茂,更让人赏心悦目:) 5楼 宣城股份 发表于:2005-11-9 19:24:00 回楼上,配图正在努力中。 6楼 宣城股份 发表于:2005-11-9 19:25:00 (四)美丽与贫穷 就在我们尽情欣赏大自然美丽的时候,导游悠然地哼唱起了他们摩梭人的歌曲,虽然听不懂,但能感受到其曲调的委婉和动听。唱罢,金枝又翻唱了一遍,大意是欢迎我们这些远方客人的到来。接着她又说,摩梭人都是能歌善舞的,来的客人也一定要能与他们对歌。接着,她给我们每人发一张歌词卡片,开始一句句地教我们唱“泸沽湖情歌”。这是一首男女声对唱歌曲,在她不厌其烦的教唱下,很快我们都会哼唱了。这时她像玩游戏式的任意点人同她对唱,哈哈,车里的热闹气氛此时还真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下了第二道大山,已近中午时分。导游说山下有一个山货商品店,是旅游部门指定的必须要参观或购物的地方。到了那里,只见门口挂有宁蒗县的招牌,大家知道这已到了国家十个贫困县之一的宁蒗县了,虽然我们都不想在此购物,但看到宁蒗、扶贫等字样多多少少还是买了一点中药材之类的东西。导游要在此停歇半个钟头,我们几个人看时间还没到就到店外走了走。也许是这里海拔有些高的原因,室外的气温让人感到有些冷的打颤(当时我们穿的是一套运动衫外加外套)。就在我们急着要回店里的时候,发现商店院子出口处,有几小孩向我们这边张望,我们好生奇怪的来到院子出口处,看见有五、六个妇女在此叫卖东西,是些水果、玉米之类的,却有十多个小孩也站在边上陪着。他们衣着单薄,有的还穿着短袖,但都是油黑发亮的,脸上除了高原人特有的黑外,就是目光都有些呆滞,似乎满脸都是污垢。孩子中大的有十二、三岁,小的才五、六岁。我走上前,附下身问一个大点的孩子是不是上学了,他回答的话听起来虽然有些吃力,但还是理解了,他说学在上,今天因为是星期天才没上课。听了这话我的心似乎如负释重。但他又说,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中午不回家的,也不吃中饭。孩子说话时的神情,我想我这辈子是忘不了的了。这时我们一行人都围拢了过来,同行的一个姐妹突然说:我们给他们点钱吧。大家这才缓过神来,有掏几元的,有掏十元的。一看有钱给了,不知从哪又过来一些人,连卖水果的妇女也加入了伸手的行列,看着越聚越多的伸手人,我们无奈的边给边退,最后只好上车一走了之。离开了他们,心情是沉重的,在短短的几个钟头之内,我们饱尝了美丽与贫穷的交织。 7楼 宣城股份 发表于:2005-11-9 19:25:00 (五)野餐的回味 十二点左右,我们途经宁蒗县城,因为要赶路,所心不能在县城下车逗留。从车上观望,县城规模并不大,约有宣城市区三分之二左右。高楼少,一般都是二、三层的房子。基本看不到工业企业,只在城郊看到几个窑厂。约出城一公里左右,导游带我们在一个路边店吃午饭。这一带的房子基本上就都是以木材为主了,墙都是用大圆木锯开两半叠码起来的,房顶和地面更不用说,都是木头的了。虽是路边店,但也还算干净。午餐最大的亮点就是那盘红烧肉了,这是我们同行十人的一个共识。我们谁也没有想到,在这里吃到了我们十多年,甚至几十年前在农村才能吃到的那种红烧肉的口味。这盘肉端上来,只见色泽油光鲜嫩,肥而不腻,挟入口中有一种冬天腊肉的香味。吃罢,问店主那盘是什么肉,回答那确实是新鲜猪肉烧制而成。又问,就是通常我们猪圈里养的猪吗?又回答,不是,是跑猪肉,就是散放在山上成天到处跑着养、很少喂食的猪肉。我们方才恍然大悟。 8楼
|
转自:http://bbs.xcetv.com/dv_rss.asp?s=xhtml&boardid=60&id=1678427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