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春游九寨沟游记-旅行天下

[游记]春游九寨沟游记-旅行天下

2007-07-16    sz.net.cn

词作者是走的哪一条路,抑或是一个胸怀广大、眼界高入云端的人吧,居然将制造"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崇山峻岭称为"山冈"。

说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即使你是在21世纪交通较发达的今天亲历现场,你仍然能很真切地感受到何以古人能发出那样形象生动的感叹。它的难,不仅仅是难在高,还难在峭,难在多,一望无际。一过都江堰沿岷江而上,两岸的群山巍峨峻峭,或手牵着手,或肩并着肩沿江纵排,喀斯特地貌赋予这些山脉由一层一层的岩石组成,而几乎每一座山的排列都各不相同,有的一层压一层,有的象是不负重荷似地立起身来前顷着用力一起向前挤,似乎都不甘立于底层样的,看着路旁被巨大的山体挤压成波浪状的一层层基层,想它们千百年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从而成就高山的巍峨,初则悚然,既而肃然!

有人说"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我则要说,往九寨沟沿路的山天下峭而险。主要是这里的山几乎没有坡度,山上的树象沿街叫卖的冰糖葫芦似的插在上面,大概只有15度角。沿山修建的盘山公路上时常会出现山体滑坡遗留下的重达几百斤的大石(前一天刚下过雨),向上望去,那一块块裸露突出的岩石随时都有可能砸下来,回过头来向公路外侧俯看,不禁令人对自己走过的路感到侥幸,因为没有坡度,公路下面的路基不是很厚实,随时都有滑坡样的,当然这是杞人忧天,每天不知有多少车进进出出,是经过考验了的。确实,这里已是群山的腹地,但却象城市的建筑工地一样,除了旅游的大巴、自驾的中型车、小轿车外,各种大/重型车辆也繁忙地穿梭不停,掀起的尘土有时使能见度几乎为零。

进入阿坝州,即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有羌族、回族、藏族等,也有汉族。羌族的村寨大体上都是随山势而建,高低错落,一般都是用薄薄的青麻石片垒得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有的房顶也是用一片片的石片作成,偶尔还可以看到高耸的使人对古时战争产生联想的羌堡,这些看似废物的石片被利用得如此完美,真是令人概叹,大自然赋予我们的都是有用之材,人类不应该自高自大,歧视不如己者,更不要自卑!藏族的村寨有依山而建,也有背依青山、面迎绿水而建,藏人的房子多为石木结构,一般为三层,下层为牲畜栖息地,中层为生活区,上层为老人念经和储物用,门面上饰有花鸟马儿的图案,在村寨旁开阔地、临河、临桥、山脚等处都可看见高高挺立的迎风猎猎的经帆,经帆象旗帜一样,不同的是它是窄窄的长长的(上下长)穿在高高的木杆上,其上写满经文。还可见到龙达,是由学生作业本大小的长方型纸被绳子串起来的一串串的拉在各处,色彩缤纷,上面也是写满了经文,据说都是一些祝福、祈祷、保平安的吉祥文字。看着大山怀抱的这些景象,不由人不产生一些神秘、新鲜、怀古之情。

车儿一路行来,一忽儿在山脚、一忽儿在山腰、一忽儿又在云端,一忽儿在这边山上急弛,一忽儿又在对面山上轰鸣,伴着我们的盘山公路,是依依不舍的无处不在的贴山盘旋的羊肠古道,有些目前还在发挥着作用,山寨的人为了劳作、生活,从小就是在这些无遮拦的道上行走,上有落石,下是悬崖或奔腾的江水,随时都是危机四伏,可能正是这样造就了山里人的胆魄吧,目前中国人最缺乏的就是冒险精神,向山里人学习,向山里人致敬。一路行来经过汶川、松潘、毛儿盖、茂县、川主寺,即将进入九寨沟。看了这几个地名,尤其是毛儿盖,太熟悉了……,终于想起来了,曾经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以前教科书上提到过的,松潘大草原曾是朱德总司令万里长征时亲自用脚一步步丈量过的地方。

突然同伴中有人叫道:"看,雪山!"顺着手指的方向远远看去,啊,真的,在群山的身影后面,雪山努力探出头来欢迎远道来的南国客人。车儿继续往前走,雪山越来越近了,从车子的各个方向都可看到雪山了。终于,进入雪山的怀抱里了,路边已可看到雪迹了,且逐渐增多,白皑皑的一片片,在我们的要求下,司机先生停下车来,大家欢呼雀跃地争相挤出车来,尽管车外冷湿的风中大家感到了飕飕寒意,但还是象小孩一样,找那些洁白的、厚厚的积雪,用脚印出一个个远隔千里行来的脚印,抓起大把大把的雪捏成雪团,奋力向高山上、向远处、向树上漫无目的地四处仍去,在朋友要抓紧时间赶路的一再催促声中,大家才依依不舍地爬上车来,仍意犹未尽地谈论着,同伴中居然有一位先生年过而立才是第一次亲历雪景,你可以想象得到他的兴奋之情!看者这些美丽的风光,你不想谋杀菲林都不行,拍下来后,大家又互相交换者翻看别人的杰作,好象要把雪山的美景都吸干似的!一进入雪山,一首"雅啦哩嗦,走进雪山,雅啦哩嗦,走进高原……"的旋律就一直萦回在我的脑子里,口里则情不自禁地叨唠着"雪山飞狐",看来潜移默化的力量真是不可估量。

车儿越行越高,悠悠白云已被我们踩在了脚下。看者前面的车子尾部喷出的浓浓黑烟,听到突然加大的机器轰鸣声,司机先生告诉我们,我们的车也一样,油门已踩到底,但速度最高也只60km/h,看来缺氧也使原装进口的丰田车患上高原反应。翻过这座雪山,就到九寨沟口了,此时,天已渐渐黑了下来,我们入住新九宾,休息一晚,养精蓄锐,枕戈待旦,明日上九寨沟。其实,远没那样紧张,晚餐我们还是饱餐了一顿当地风味的大餐,当然是微辣的,也品了品青稞酒,可惜没有酥油茶,然后很悠闲地逛了逛小镇,我和胡主任买了一些小工艺品,如花俏的小藏刀(不能带上飞机,只能寄回)、藏银打造的手镯等,同伴中没有作好防寒准备的,则纷纷花三、五十元买上一件羽绒衣、秋裤,随行的周小姐则为明天上山买上牛肉干、水果、瓶装水等,准备妥当,回房休息,不在话下

第二日清晨,我们驱车来到九寨沟风景区,车儿不能入内,然后买门票,乘坐沟内备的天然气车,由此,你即开始感受到环保的气息。该车就象深圳的仙湖风景区一样,一次买票,沿途景点任随上下。上得车来,导游小姐首先表示了欢迎,同时,进一步强调了环保要求,其中一条是不能抽烟,并俏皮地说景区的最低消费是500元,这可害苦了沙井的吴主任,最终别不住一个人提前出来了,这是后话。导游小姐是一位藏族女孩,脸上的高原红是高原的标志,下得山来,才知道高原红是什么,尽管我戴上了墨镜,但脸夹还是被悄悄的晒得红红的,其实,在山上并没有感到象在深圳的太阳下的那种灼热感,高原上的人们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脸上都是红红的,因而人们都称为"高原红"。听了导游小姐的介绍九寨沟原来是因九个寨子而得名,目前只开发了三条沟,这三条沟呈"丫"字型分布,另外几条因所处的位置较远、较高,空气稀薄,游人很难到达,故目前尚未开发。

进入九寨沟,映入眼帘的正是一幅曾经引起自己惊奇的图画,稍远一点的高山顶上是皑皑白雪,近处的大山上则是郁郁葱葱的树林,两种不同季节的景象在九寨沟居然神奇地同处于同一空间!一路行来,我发现九寨沟的神奇,主要表现在,山、水、林、气候。

九寨沟的山,与沿路来的山又有异同,相同的是高、峭,不同的是漫山长满林木,高高的青山顶上终年积雪,与沿路路过的刚刚下的雪又有天壤之别。

九寨沟的林,称为"彩林",因为,其树种繁多,颜色各异,发育、成长速度各不相同而得名,那厢一簇簇嫩绿嫩绿的,这厢一团团粉红粉红的,远处苍柏摇曳,近处枫林飒爽,由于有些是刚刚抽出的嫩芽形成的色彩,远远看去边缘是模模糊糊的真象一幅宣纸画。

九寨沟的水最难得,澄澈碧透,沁人心脾,一幅世外桃源、人间仙境的感觉。九寨沟的水其实面积并不大,但有些却深达几百公尺。一路行来分布着盆景滩、孔雀海、熊猫海、镜海、五花海,九寨沟人将这些高原小湖称作海子。可想而知,盆景滩,主要是在哗哗流动着的一片浅水滩中生长着一丛丛的造型奇特的象盆景一样的矮小灌木;孔雀海与熊猫海则是因海子的形状得名,真是形象极了;镜海则顾名思义,湖水清澈平静,波澜不惊,晶莹剔透,回清倒影,好一幅"鱼在云中游,鸟在水中飞"的神奇画面,其神奇之处还在它的镜像只在早晨才出现,果然我们回程时,海面波光粼粼,再也看不到那些倒影了;五花海则是因为水质同样的清纯澄澈,且水位不深,里面常年生长的各色水草、积年倒入水里的树木,此地的水温极低,使沉入水里的各种树木不致腐烂,还有各种莓苔,加上远近不同山色的倒影,不同角度阳光的照射,使该湖的湖水呈现出斑斓绚丽的五彩而得名。

九寨沟的气候也造就了九寨沟的神奇。刚上山时,还很冷,到得山顶,在雪山的怀抱却是阳光灿烂,尽管时阴时晴,却足以让我留下了几天的高原红。

在蜿蜒的溪水的欢歌声中,在一路迎面涌来的群山的欢送下,我们告别了神奇的九寨沟,回首望去,雪山还在依依不舍地探出头来向我们致意,Aday,神奇的"苟摘抠"(白话九寨沟)!Aday,梦幻般的雪山!

春游九寨沟,绝大多数是美好的记忆,值得我永远享受,其中还有一件难忘的事,就是在去到九寨沟的藏区,很多小学生在放学途中,只要看到旅游车辆都会主动停下来向车内的人行队礼,实实令人感动,希望看到这种景象的人一定不要忘记给这些可爱的小孩挥挥手

直到返程后才知道这座雪山就是鼎鼎有名的岷山,曾记得毛主席在《长征》中就提到过它,"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告别九寨沟我们又向黄龙进发。

转自:http://travel.sz.net.cn/travel/2004-10/20/content_23289.htm29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