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成都—九寨沟—川主寺自助游记(2) |
[游记]成都—九寨沟—川主寺自助游记(2) |
2007-07-16 tom.com |
五 武 侯 祠 武候祠之与成都,仿佛是黄鹤楼之与武汉的关系了,而且我对于三国还是很感兴趣,所以自然是我此行第一站要去的地方。 大约二三十分钟的车程就到了武候祠,走到门口如果不是能听到身后马路上传来的阵阵车声.真的有种让人有种恍如隔日的感觉."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尽管如今的武候祠早就被不断发展的成都市以其博大的胸怀抱在了市中心,但杜甫的这首诗就算用在今天的武候祠也一点也不为过.祠内古柏参天,幽静的环境让人有些不敢相信这会是成都市的闹市中.或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隐隐于市"最好的写照吧. 武候祠的大门前, 高大的照壁和一对明代石狮峨然耸立,显示出古祠雄伟的气势。望着那似曾相识的祠院门楼和秋风中飘零的树叶,一种斯人已去,景色依旧的复杂心情油然而生,不禁感叹江山易改,花柳难觅,一切都己逝去,隔叶的黄鹂鸣得不再是翠柳苍柏,而是高楼伟墙。沉眠在地下的诸葛武候之魂,也只能游戈在这祠堂的天上地下。武候祠顶前有一副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其中前后出师表就是在成都书就,可叹一代英杰,六出祁山,终不免壮志难酬,星落五丈原。 古朴的青石路自大门始,沿中轴线贯通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等主要建筑,宛如一条通往渺远的古代之路,把游人引向逝去的岁月,去领徊曾经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们的风采。院内古柏参天,浓阴匝地; 殿宇高大壮丽,气势宏伟;楼阁廊榭造型典雅,翘角飞檐;祠宇四面茂林修竹环抱,古冢惠陵(刘备墓)巍然而立。二门至刘备殿与东西廊,过厅至诸葛亮殿东西两厢房,形成两组四合建筑结构,轴线建筑两侧配有园林景点和附属建筑。翠柏掩映,碧茵铺地,景色宜人。 武候祠实际上最早是祭祀刘备的,刘备的墓就在这里,当然,还有麋夫人、吴夫人了。门口牌匾写着“汉昭烈庙”,自然是大汉昭烈皇帝刘备了,只是后来孔明成了历代人臣的典范,反而名头大些。 站在昭烈庙前,我有一种层云满胸,历史袭来的感觉。两厢的文武塑像似乎都在与我对话,那一刻,生死之交,阴阳之界,浑沌了,飘升了,历史在浓缩,镜头在延伸。 当走到诸葛先生的塑像前时人们都放满了脚步,仿佛怕惊扰了他,在他长眠后的一千七百多年,同样孤独的我,在同样阴沉的午后,独自一人走进他的祠堂,如今的诸葛,身体被现代人装饰的金碧辉煌,灰色而黯淡的祠堂里,只有他的身体散发着异样的光彩,让我觉得似乎他的灵魂触手可及,让我觉得似乎自己能够直接同他对话。 我很想像周围的游客一样在诸葛亮的塑像前和他留个影,但我想沉眠于地下的诸葛亮也许并不喜欢后人虚荣的朝瑾和礼拜,他沉默着,好像在用平和谦恭的神态拒绝我,我收回了相机,然而在我心灵的胶卷上,已经和他留下了一张永远也不会褪色的底片。 再往里,墙上是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每每读到出师表,唏嘘不以。"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或许杜甫没想到几百年后有一个名叫岳飞的将军会像诸葛亮一样在没有完成自己的愿望的情况之下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抚摸着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心情忽然复杂了起来.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忽然浮上心头,说不出道不明只是迷茫,迷茫在诸葛亮和岳飞的理想之上,迷茫在我的理想和现实之中. 后面的“三义庙”、“桃园”,自然就是纪念刘关张的了,很少有君臣做到这个样子的。只可惜刘备登基一年后,三兄弟就陆续死去,当年的荆州派也就所剩无几了。孔明得其人不得其时,孔明六出岐山,姜维九伐中原,到头来三家归晋..... 再向左经桃园到听鹂馆,里面仿汉式古建筑仅黑白二色,可谓泾渭分明,和绿树琼枝交相辉映,倒又是另一番独特情致。奇石异雕很多,标价不扉,但人造斧工雕饰太过于明显,反倒失掉自然神韵之美。 **提示** {从市区有很多公交车都可以到达武侯祠,大都是无人售票。一元即可。这里的票价却是不斐,60元。整个武侯祠不是很大,如果走马观花大概用不了一个小时即可,不过里面的对联和字迹很多,如果认真感受的话就需要时间了。} 照片时间为2006.09.13 显示时间因为相机原因出现错误 |
转自:http://blog.tom.com/blog/read.php?bloggerid=296147&blogid=5542335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