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心情游记]春游九寨沟

[游记][心情游记]春游九寨沟

2007-07-16    tianya.cn

忘的篝火晚会

篝火晚会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一项热烈而又庄重,古老而又文明的庆祝活动,同时也是一项深受我国藏族同胞喜爱的欢庆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它作为了我国许多地方的一项旅游活动,深受我国各族人民喜欢,同时也深深地吸引了世界人民。
但是,它虽然被政府作为了一项旅游活动来开发,但它并不是由旅游公司来承办。而是由个人,导游和司机来承办 。
据业内人士说:现在的导游,司机是没有工资的,他们的收入全靠旅客的食宿,购物,参加自费活动来提取。
我不知道国际上的通用做法是怎样的?我不太赞成这种做法。
这种做法将游客和导游,司机捆到一起,加重了游客的负担,使游客时时受到导游的控制。

那天晚上,我们的车辆快到九寨沟时,导游跟大家说:“明天晚上的活动是歌舞晚会和篝火晚会。按规定,两项活动都是自费活动。歌舞晚会每人180元,篝火晚会每人120元。请大家准备一下,我来登记收钱。”
我们对导游的话都反感。
导游从后面向前面收费。我和夫人坐在前面第二排,导游到我跟前时问我:“怎样”?我回答:“考虑一下再说。”
这次,她没有收到多少钱,小声地跟司机说:“今天参加的人不多”。司机说:“你再去收一次,不参加怎么行呢?”
我知道躲不过了,盘算着参加哪个项目好,当导游再次来到我跟前时,我交出了240元。
不管司机,导游怎样要求,到第二天早上统计时,全车30几个人,还是只有8人参加篝火晚会。

第二天游完九寨沟,晚餐后,旅游车将我们8人送到了一户藏族同胞家中。

我们这8人中,有几个是南方人,大多数是东北人。
迎接我们的是一个藏族壮年,大约30来岁,看来很能干。他首先是热忱地给我们每人敬献了一条哈达。
献哈达是藏胞沿习了几千年的风俗。贵客来临,藏胞会在大门口,给贵客献上哈达。
藏胞把我们当成了贵客。当然我们的确是贵客,我们是带了银子去的。

在他家大门口时,他给我们简单地介绍了他家的门神和我们应该注意的事项。
藏胞每家每户都画有门神。 进门时,一定不要碰到门槛了。
然后,他领着我们围着他家大门前的“风马经幡”转了三圈,再给我们每人舀了一小瓢从深山背回的水,让我们洗了手。

“风马经幡”是藏胞信仰佛教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竖立在藏胞的门前,房顶,寨子里,路口,山岗上。经幡写满经文,风每吹动一次,象征着主人念了一次经。
我们围着“经幡”转了三圈,表示我们对佛教的敬仰和我们已经念了经。

洗手是藏胞的一种文明习惯,风俗。洗了手,进屋后就可以用手抓食物吃了。藏胞是一个很讲究文明,卫生的民族。

大门是一栋两层楼房。进大门后上一个木楼梯,从二楼出去是一个大坝子,大门在坝子的右侧。
大坝子的里面是正房。正房分二层,上面是经房,是诵经念佛的地方,是绝对不许外人上去的。
正房底层我没有注意,他们关着门,我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的。

大坝子的外面供着二位灵塔,据说是他家的二位活佛。他家二百年来出了两位活佛,他家在当地的社会地位很高。”
大坝子中央放了一个大火盆,火盆上放了二块大木头,正燃着。
大坝子的左边是客厅等。朋友相会在客厅。

迎接我们的那位藏胞可能是那家的主人,整个晚会都由他主持。

活动的第一项内容是酒会。在客厅里喝酒,唱歌,吃肉。

他把我们被带到了大坝子左侧的客厅里。客厅里坐有比我们先到的一个团队的十几位旅客。那天晚上,客厅里一共有20多个旅客。

客厅富丽堂皇。藏胞的摆设全在客厅里。富丽堂皇,显示出他家的富有。
我坐位的对面是一个类似于我们汉族组合柜的一个装饰。中央供着佛祖和菩萨。装饰顶上摆有6个金盆。每个金盆有脸盆大小。据说:藏胞每年喂养的毛牛卖掉后,所得钱财全部捐献寺庙。一定数量后,寺庙颁给一个金盆。一个金盆,意味着财富达到了一定的数量。他家有6个金盆,两位活佛,显示着,他家在当地是一个社会地位极高,财富富有的家庭。

我们进入客厅后,他给我们每人倒上了一杯青稞酒,一杯酥油茶,一杯煮羊肉汤,一碟糌粑,一碟煮羊肉。酒会进行到一半后,还给我们送来了二头烤乳牛。
青稞酒类似于我们的香滨酒,清香,甘甜可口。我是一个从不喝酒的人,酒会开始时,主持人举起酒杯说:“不管何人,只要是朋友,都要干”。我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端起酒杯,口中声声有词:“扎西革勒”,闭上眼睛,一口喝了下去。好喝!脸上虽然有了红晕,但心里感觉,酒味不烈,酒不醉人。在后来的相互敬酒中,我也大胆地举起了酒杯:“扎西革勒”。
我们几个人中,他们几个东北人能喝。不但藏胞敬酒时他们喝,他们还频频出击,欢歌畅饮。那天晚上,听藏胞说,一共喝了几大桶。
酥油茶我不喜欢。它是茶水里面加酥油做成的,我一杯都没有喝完。
粘粑和我们的面粉差不多,只是粗糙点。
羊肉和汤好吃,好喝,这是我们汉族人煮不出来的,那简直是美味。
烤乳牛我也不习惯。我尝了一点点,再也没有动他的了。

藏胞为了搞活酒会,他们充分利用了藏族风俗的神秘,我们的无知,渴望和敬畏,来活跃气氛。
我们进入客厅时,他只讲了座位分男左女右,另外没有说什么了。我们先进厅的那个团的一位年轻同志,他将中间较好的位置让给了老同志,他坐右边的第一个位置上。
酒会开始时,主持人讲:在他们藏族,座位是有讲究的。左边第一个位置,是最尊贵的位置,是最尊贵的人坐的。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是最尊贵的客人。
这时候,那个小伙子被吓着了,坐也不是,走也不是,坐立不安。他自知之明,那天,尊贵还轮不上他,他误坐了。
这时,主持人又讲:坐在尊贵位置上的人,受人尊重,但是也要付出代价。
这时候,小伙子才感到轻松点。有点代价不要紧,只要不是其它重罚。
什么代价?主持人说:“等一下我的妹妹来唱歌。每唱完一首歌后,你带头喊:“亚索,亚索,亚亚索”。一次没有喊,罚酒三杯,喊错一次,罚酒三杯。
小伙子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答应了。
“亚索,亚索,亚亚索”,藏语,大概相当于我们的“好,再来一个”。
“亚索,亚索,亚亚索”,顺口,声美,我想,如果我们汉语引用过来,用在一些恰当的场合,效果可能会非常好。我们在酒会上喊顺口后,很有力量。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藏族妹妹每唱完一首歌后,我们那位小伙子,要不是搞忘了,就是喊错了,连连遭罚好多杯。

女藏胞唱完歌后,主持人突然说,说他看到我们的一个男同志不停地看他的妹妹。
这个事情就大了。我们的男同志谁也不敢做声,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我不怕。我是从来不乱看的,想来他不会抓着我。
主持人继续说:“这个人是谁?请自动站出来”。
这时大家更加胆怯了,不知道这里面的分量到底有多重。
主持人走到他们那个团队的一个小伙子跟前,指着一个小伙子说:“朋友,就是你,请出来”。
那个小伙子差点瘫了,小声地说:“我没有。”
大家看着他,他不敢不站出来。
当小伙子站到厅中央的时候,主持人说:“小伙子,你老是看我的妹妹,按照我们的规矩,你应该当我的妹夫。如果不同意,你就来对歌。如果你对赢了,就算了。如果你对输了,罚做苦力三年。
小伙子是个风度偏偏的人,对歌,当然不在话下。

女藏胞唱完后,是男藏胞唱。
男藏胞中有一位小伙子,可能是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唱得非常动情,好听。“亚索,亚索,亚亚索”,震得墙壁发响。
男藏胞唱完后,主持人问:“唱得好不好”? 我们的回答,自然是好。后来他话音一转,说有个请求,问我们答不答应。我们在无意中回答“答应”。
什么请求?他说他有个兄弟,还没有结婚,想在我们的未婚女青年中找个媳妇。
答应了的事不好反悔,这下该女同志谁受了,未婚女青年更是难受。
他指认了一个女青年,那女青年立即说:“我是结了婚的”。她是和她男人一起到九寨沟来的,她男人马上站出来,证实了这点。
主持人又指认了一个人。这个女青年的确是没有结婚的,她的旁边坐着她的父母,没有任何人能证明他是结过婚的。大家看着她,她只好站出来。
主持人问她:“你是愿意唱歌,还是当媳妇,还是做苦工”?
这位女青年很娴淑,一直不回答。她的父母站出来给她解围,说她是真的不会唱歌。
任何人解释都不行。在逼得实在无法的情况下,她突然冒出了一句话:“我愿意做苦工”。
大家睁大眼睛看着她:“姑娘,你怎么了”?
然后是大家捧腹大笑:“姑娘,时间久哦”!

酒会,欢庆,快乐。

酒会后,主持人引我们在坝子上跳起了“锅庄”。熊熊的烈火,优美的旋律,大家手拉手,尽情地唱,尽情地跳。
我本来是一个不会跳舞的人,在盛情之下,也情不自禁地跳起了“锅庄”。

舞会结束后,主持人领我们又围着他家门前的“经幡”转了三圈,我们恭恭敬敬地将哈达挂在了“经幡”上。
告别时,我们双手合十,频频点头,相互祝福:“扎西德勒”!
今天我们仍然深情地祝福: 。
藏胞们:“扎西德勒”!

转自: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travel/1/116715.shtml25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