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武候祠 |
[游记]、武候祠 |
2007-08-06 sina.com.cn |
九寨沟之行 7、武候祠 如果要说“鞠躬尽瘁、忠贞报国”,那么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不能不说是一个誉传千古的典范了。 诸葛亮(公元181—公元234年),字孔明,祖籍山东,后居徐州,曹操征伐陶谦时随叔投奔刘表,叔亡后隐居隆中。结实当地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并与庞统、马良兄弟、习桢、徐庶等人交好,后取黄承彦女为妻。才华出众,人称“卧龙”先生。公元207年,为刘备三顾茅庐所动,出山任谋士。为破曹操渡江说孙权,为孙刘联盟刘方奠基者;协助刘备取荆州四郡、益洲、汉中。刘备东下,兵败身亡,以诸葛亮主内政、李平主军事。高定等叛乱,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采取马谡“攻心为上”之计,破高定、孟获,西南遂安。公元227年,曹丕亡,诸葛亮乘机北伐曹魏,魏无备,陇右震动;诸葛亮以马谡为先锋,于街亭遇魏名将张合,为张合大败;诸葛亮受制于张合,遂退军。同年冬,乘魏军东下,北取陈仓,为郝昭所挡,后张合来救,无功而返。公元230年,再次北伐曹魏,魏将司马懿坚守,孔明粮尽兵退,伏杀曹魏名将张合。公元234年,最后一次北伐,司马懿坚守不出,后诸葛亮病重,8月死于军中。享年54岁。 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曾任蜀国丞相,业绩斐然,是我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无论是历史上的记载,还是类似于《三国演义》的文学作品,诸葛亮都是一种智、忠、才的化身和代名词,千百年来,他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优秀品格与高风节光鉴万世,一直都受到世人敬仰和传颂,不少地方均修有武候祠以供后人祭祀赞仰凭吊之所,成都的武候祠是较符盛名的一处。 “武候祠”即是后人用来祭祀诸葛亮的祠庙(因诸葛亮受封武乡侯而得名),不过,成都的“武候祠”名为“武候”,却实际上是由惠陵、刘备、诸葛亮等三国时期蜀汉的君臣合祀祠宇组成。 进得祠来,武候祠并不算大,但环境幽雅。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武候祠五重建筑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西侧是刘备陵园及其建筑,二门至刘备殿与东西廊,过厅至诸葛亮殿东西两厢房,形成两组四合建筑结构。轴线建筑两侧配有园林景点和附属建筑。这样前、后两大殿分别祭祀刘备和诸葛亮,刘备殿和武候祠两两相望,形成了君臣合庙的独特格局,倒应了君臣合一的古人佳话。 祠内古柏苍翠,红墙环绕,殿宇重重,亭台楼榭,布局严谨,青冢翠柏,庄严肃穆,令人流连忘返。 此外, 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脍炙人口,在武候祠内的廊壁上就刻有前后《出师表》,据说是岳飞的手书真迹,诸葛情真意切的肺腑之言,再加上岳飞前后楷、行、草书的一气呵成,堪称是世上绝无仅有的一绝。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54a2114b010004i933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