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九寨沟游记之二悠闲自在逛锦里 |
[游记]九寨沟游记之二悠闲自在逛锦里 |
2007-09-04 sina.com.cn |
未到成都,便听导游说起锦里。尽管只在成都一个晚上,但是,我们还是马不停蹄的赶去那里凑个热闹。 刚到门口,就认定自己会喜欢这个地方了。我们到的时候刚好黄昏,锦里的夜色才是最美的,所以人也渐渐多起来。 因为隔壁就是武侯祠,浓郁的三国文化为这一带铺垫了深厚的底蕴,偏偏这锦里却是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而在这几百米长的街上,有茶楼、客栈、酒吧、酒楼、戏台、小吃、手工艺品、土特产,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 星巴克也“新貌上旧妆”了,咖啡的文化与西蜀历史文化相融,别具一格。想象着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坐在这星巴克里喝咖啡,着实有趣得很。 职业性地思考了一下,星巴克的VI设计还是很成功的,看似平常的图案和字母,传达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看着的时候觉得是可以思考和感悟的。或许就是这内在的东西,让现代时尚的咖啡馆与传统风情的建筑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而不是显得格格不入。 成都人爱喝茶也是没话说的,曾经在府南河边的那些露天茶铺,五元一杯的茶能喝一天。逢了冬日里阳光好的天,夏日傍晚凉爽的景,大家都三五成群的围一桌叫上小二泡上一杯茶,拉开架势摆起龙门阵,铺开桌子搓几圈麻将,摆上将士相马车争楚河汉界。这才是成都老百姓的安逸生活,生活在成都,是享受的代称,是面对生活坦然从容的艺术。 再沿着街走下去,就看到一个小城门,城楼上搭了一个戏台,想来是夏日傍晚也能在城楼下的坝子里看戏。老人们坐在藤椅上,扇着蒲扇,抽着叶子烟;男人们光着膀子,翘着二郎腿;女人们拖着调皮的孩子,或是抱着熟睡的婴儿;孩童们光着屁股四处乱跑……那朴质的老百姓生活,虽然有些平凡无奇,虽然仍旧毫无新意,虽然依然淡然无味,可这就是成都的调子,就像河边拉船的纤夫终日里吼的川号子,永远都是一个调,但却一直保留了下来,成就了一个都城的习惯,一个城市的古老魅力。 锦里是草根的,本土的,家常的。那些商店卖的是筷子、茶叶、灯笼、蚕丝被和土特产,是实实在在的平常生活。餐厅里的美食是张飞牛肉、三大炮、肥肠粉,一箸一杯都是冲着味道去的,不花俏,没有噱头,讲究的是实惠。还有手艺人的玩艺儿,捏个泥人,转个糖画儿,买张剪纸,都是包含童趣的东西,怀旧也是怀念童年淳朴的快乐。一条街色彩缤纷的花灯和幌子,是大俗,图的是个热闹,也透着大雅。 这西蜀第一街可不是自封的哦。锦里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在明清风貌的外表里,有着秦汉三国的精神为灵魂,记载着几千年来成都的生活景象。可能也是因此,锦里才被誉为成都版的“清明上河图”。 说到成都小吃,那是全国闻名的。锦里文化街上的小吃,除了成都有名的三大炮弹得咚咚响之外,还有麻辣麻辣的串串,和嫩嫩的豆腐脑。最有特色的是街尾那家蒸蒸糕,这可是属于“远古”的临街小吃了,所以掏了钱,好不容易挤到柜台前买了好几块蒸蒸糕吃个痛快、吃个过瘾。蒸蒸糕是用玉米粉加糖做的,蒸的时候用很小的土瓷钵放到气上一蒸,半分钟不到就好了,然后把蒸蒸糕放到荷叶上,荷叶的清香包裹着玉米天然的甜味,那叫一个自然的味道。吃了好几个蒸蒸糕,真是过把怀旧的瘾。 老街、宅邸、客栈、商铺着落其间,青瓦错落有致,青石板蜿蜒前行,让人仿佛时空倒流,置身于清明上河之中。 成都的人民就这样嬉闹着松弛地在锦里闲逛,怀旧的人情感有了出口,爱吃的人满足了口腹之欲。锦里呈现的是人间的景象。有了锦里,对成都的想念就有了细节:彩色美味的享乐。 想起新天地昂贵的餐牌,看着锦里淳朴的风情,不禁一声叹息:成都的人民是幸福的!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d213c7a01000a7e21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