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岷江"骗"你上高原 |
[游记]岷江"骗"你上高原 |
2008-05-22 163.com |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岷江“骗”你上高原 2007年7月11日至15日,我们一行19人到九寨-黄龙旅行,早上七点钟从单位出发,沿成渝高速公路行进,午后到达都江堰。 过了都江堰,国家西部大开发“十大工程”之一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四川省紫坪铺水库便出现在眼前。紫坪铺水库于2003年3月正式动工兴建,总投资72亿元,水库正常蓄水位为877米,最大坝高156米,水电装机容量76万千瓦。紫坪铺水库是都江堰灌区的水源工程,是岷江上游不可多得的调节(调水调沙)水库。它具有防洪、灌溉、城市工业、生活和环保供水,利用供水水量发电等综合效益。除此以外,它还是一个比西湖大100倍的最大“水上公园”。2006年12月整个工程竣工投入使用。 到了紫坪铺水库,就进了阿坝州的汶川县境 内。 汶川县位于阿坝州东南部的岷江两岸。县城威州位于县北部杂谷脑河与岷江交汇处,海拔1326米。县境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总面积4084平方公里。东邻彭县、都江堰市,南靠崇庆、大邑两县,西接宝兴与小金县,西北至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东北部为龙门山脉所控,西南部受制于邛崃山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多分布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东南部漩口地区的岷江出口处海拔仅为780米。岷江由县北部入境,贯穿东部,长达88公里。杂谷脑河、草坡河、寿江为县境岷江三大支流,由西向东,分别在北部、东部、南部注入岷江。沿岷江及各大支流河谷、半山地带为全县主要经济活动区。西部开发较少;西南部为国家自然保护区,1970年正式建为卧龙特别行政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熊猫研究中心建于此地。 1990年底,汶川县行政建制为13个镇、14个乡。其地古属汶川郡,辖绵池等5县,绵池为郡,县旧址在今威州镇姜维城。东汉曾改绵池县为绵池道,西晋改绵池县为汶川县。东晋后汶川郡迁至都安(今都江堰市),废绵池县。肖梁于绵池县地置汶川县,西魏时设省。北固天和三年(568年)复置汶川县,县址仍在姜维城,直到民代宣德年间过治寒水驿(今汶川县绵池乡政府所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2年迁汶川县址于威州。1958年曾撤汶川县与茂县、理县合并成茂汶羌族自治县。1963年复置。县城威州四面环山,堡子关雄踞杂谷脑河与岷江之间,有“三山雄秀,二水争流”之誉。解放时城区不足0.02平方公里,街道狭窄,经过几十年的县城建设,已成为西北高原现代化的新城。城区扩大至3.55平方公里,人口达1.5万人。除县级行政单位外,有州、县属企业20多个,各类学校16所。邮电交通方便,公共设施齐备,商贸市场繁荣,不仅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阿坝州的门户要地。 汶川县是藏、羌、回、汉各族人民相互交汇融合的地带,有羌族27154人,占总人口的28.27,主要居住在威州、绵池地区;藏族13837人,占总人口的14.4,多聚居在岷江以西地带;汉族53978人,占总人口的56.2,主要分布在南部的漩口、映秀地区;回族916人,占总人口的0.95。其他民族169人散居各集镇。 汶川县地质构造复杂,地区发育完整,岩浆岩分布广,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非金属矿产品种较多。气候随东南向西北地势上升,呈比较完整的垂直,可分为8个不同的自然气候区,故有“十里不同天”之说。但南湿(漩口、映秀地区)北旱(威州、绵池地区)趋势明显,光、热、水分布不均,利于发展农业的多种经营生产,为州内重要农业区县之一。在2000米以下地区,年均气温13.5度(北部)至14.1度(南部),无霜期247-269天,雨量528.7_1332.2毫米,日照1693.9-1042.2小时,适宜各类动植物生长。生物资源丰富,植物种类达4000余种,其中高等植物2002种;野生动物2004种,珍稀品种有大熊猫、金丝猴等45种。(汶川县资料来源于阿坝旅游信息 ) 从都江堰到汶川县城有半天车程。走完紫坪铺水库,便可看到一条波翻浪涌的银灰色大河,河面宽阔,水流湍急,像一条银灰色的巨龙,紫坪铺水库便是它的龙头。这就是岷江上游段。我们的九寨沟之旅就一直逆岷江而上,一直抚摸着这条温顺的巨龙从龙头到龙尾。坐在旅行车上,大家谈笑风生,逆着岷江在高山峡谷中前行,几乎没感觉到是在走向高原。 晚上七点钟,我们到达汶川县城。从火炉般的重庆来到海拔1326米的威州,大家顿感气候凉爽宜人,像孙悟空逃出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第二天早上七点钟,我们从汶川县城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便到了茂县县城凤仪镇。 据《旧唐书》和《茂州志》记载:茂州“以郡界茂湿山为名”,唐代至民国初期均用此名。汉置汶山郡,唐置茂州。1958年曾名茂汶,是因茂县大部分地区处于汶山地带,后阿坝州更名,始称茂县。 茂县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川西平原过渡地带,四周与北川、安县、绵竹、什邡、彭县、汶川、理县、松潘等9县相邻。南北宽94.8公里,东西长116.5公里。总面积4075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人(2004年统计数字),羌族占总人口近90。区域内高山林立,河流深切。地表为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以高山峡谷地带为主。境内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左右,相对高度在1500-2500米左右,西部最高峰万年雪峰海拔5230米,只在东部土门地区,山势、谷坡较为低缓,相对高度一般在800米左右,土门河下游谷低,海拔仅890米,是县内最低点。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地处龙门山地震带,是全国地震活跃地区之一。岷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境。黑水河、赤不苏河、松坪河分别在大小两河口和叠溪镇汇入岷江。 茂县气候干燥多风,冬冷夏凉,昼夜温差大、区域内气候差异大。县城年均气温11.2度,7月平均气温20.9度,最低气温零下11.6度,最高气温32度。平均日照数1557.1小时。年均降水量490.7毫米,无霜期215.8天。河谷与高山气温悬殊,春天高山冰雪未融,河谷已是百花盛开。 茂县已发现不同时代的古人类生活、居住过的部落文化遗址多处,最著名的是营盘山遗址。岷江上游地区是古代一些民族往来的走廊,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岷江上游和杂谷脑河沿岸,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近来又在茂县等地发现和出土了完整的彩陶等器物。据茂县发掘的出土文物考证,羌人的先民在秦汉时就已居住、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并已由游牧转为定居生活。 茂县的矿产资源有磷、锰、钒、石膏、大理石等。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主要草本植物有189种,优质树种有冷杉、云杉、桦树及珍稀树种岷江柏、银杏、红豆杉、合欢等56个;中药材植物类184科,574种,分布总面积50多万亩,其中以天麻、虫草、贝母等较著名。有兽类、鸟类野生动物41种,101属,其中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扭角羚、豹、毛冠鹿、盘羊、红腹角雉等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境内江河纵横、水流湍急,水能资源潜能大。 茂县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有众多迷人的风景名胜。有唐代摩崖石刻“点将台”;有建于1886年造型古朴美观的三元桥;有毁于1933年叠溪大地震的属于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地震遗迹之一蚕陵重镇遗址;叠溪、松坪沟省级自然风景名胜区;羌族民俗风情探奇;古寨、栈道、碉楼古迹,以及土地岭森林公园等可供中外游客观赏游乐休闲度假。 茂县是水果之乡。春季可品尝到樱桃,夏季是苹果、桃、李、梅、核桃等水果的盛产季节。茂县苹果驰名海内外,花椒、核桃等干果质优量大。茂县还可购买天麻、当归、贝母、党参、冬虫夏草、黄芪、禾香、羌活、大黄等名贵中药材及野菌、云豆、野菜等食品。生漆也是茂县一大特产。民族地毯、羌族刺绣和羌族服饰等工艺品久负盛名。(茂县资料来源于四川旅游网) 从汶川县城到茂县全境的岷江两岸,山高谷深坡陡,岩浆岩地表几乎没有泥土,真可谓不毛之地,让人觉得很是荒凉。偶见少有的住户、村落,低矮的平房用石灰石砌成,常常隔河看见有的农户日不闭户,可以想像其家里一定没有多少值钱的东西。偶尔见到几块耕地,都是在靠近岷江岸边难得的稍微平坦的地方开垦出来的,那可能是当地农民聊以维持生计的依靠!
|
转自:http://daiyiren.2006.blog.163.com/blog/static/21627702200772111293726720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