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9月15日 宁波-武汉-成都 晴 搭乘东航的班机前往成都。同行有十位宁波人,包括四飞的。其中有二对夫妇、二位刚离休的50光景的阿姨,只可惜没有单身出游的MM,最担心的事就是晚上没人跟我一起睡郁闷一下。过了安检,还有很多的空闲时间,他们都惊叹我一人出游的胆量,裘筱斌夫妇拿我做榜样,明年让我跟他老婆一起去云南玩来回我都没有选靠舱的座位,也就没有拍棉絮状的白云朵朵。初到成都,入住一环线内的酒店,听导游说,附近就有杜甫草堂。放妥行李,去逛有名的春熙路,一行三人点了钟水饺、赖汤圆、夫妻肺片、担担面……,烤叫化鸡像宁波的早点大饼油条,鸡取下内脏,包了荷叶,放在钟口大的铁炉中熨,十里飘香,嫩而滑。 05年9月16日 成都-都江堰-汶川-茂县-松坪沟-松潘-川主寺 多云 早上起来已6:30分,成都的天还是灰蒙蒙的一片,像盖了块模块。喝完稀粥下楼,街上的商场还没开门。成都的银行晚上关门,没像宁波的那种大铁门。一把锁自行车的防盗锁,拴在门上了事。不是成都人太富,就是治安太好。终于可以上路往九寨沟了,但是行车前还是有一些麻烦:我们托的浙仑海外把我们八个人象货物一样转卖给当地的缘之旅,等到得我们上国产大巴后,只有最后一排有空位了。将近中午的11点,由于都江堰段有坍方,来去的车都被堵在路口。下车买苹果,2元钱6个的红苹果、1块钱的甜玉米、还有烤薯、人参果,不知名的杂粮应有尽有。车子是沿着岷江边的公路一路飞奔,开车的师傅是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小伙,很有自信心地将车的性能发挥到极致,让人不得不佩服的是,他显然对这条路的路况极熟,拐弯的时候只是轻轻地带一带刹车,绝没有急刹车的动作,这让我放心了不少;也许蜀人开车就象他们嗜辣一样劲道十足,倒显得我们这些外乡人少见多怪。把提到嗓子眼的心放回胸膛里,开始欣赏起车窗外的风光来。岷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它从川藏边缘的雪山发源,一路劈开沙质岩层流向川西平原汇入长江,我们现在经过的正是它在川藏交界山区里割出来的峡谷;两边崇山峻岭,童山瞿瞿,寸草不生,又全为沙质沉积岩地貌,岩石在风化后形成飞石从山上滚落,端地是撼人心魄;每到夏季大雨过后,水土流失形成泥石流,冲毁梯田冲垮路基是常有的事,所以在九寨沟环行旅游公路没有建好之前,这里是危险路段,即便是在现在干燥的秋冬季节,路面路边还是可以看到不少滚落的大石和坍方的痕迹。车子进入阿坝藏族自治州不久,就看到了号称“西羌第一寨”的羌族寨落,羌寨建筑的特点非常明显:在寨口处一定有座高大的箭楼,也叫“羌楼”;民居的建筑材料都是就江取材,用江里的鹅卵石垒墙,和以沙土,木制屋檐用茅草盖顶,伸出墙基不少,这应该是雨水充沛地区的民居特点,为得是防止雨水渗坏地基,莫非这里也经常下雨不成?车沿着盘山公路越爬越高,一路的悬崖峭壁让人头晕目眩。在一个叫“叠西海子”的地方停下来休息,这还是一个羌族寨,若干年前因地震造成了岷江峡谷的陷落,形成了两个地势十分低下的湖泊,山里人大概没有见过什么是大海,就把稍大一点的湖都叫作“海子”,下车拍了几张照片又上车前行,在茂县吃“午饭”,其时已经是下午四点,算下午茶还差不多。茂县盛产苹果,一堆羌族妇女围着我们兜售,1元3个的价格让我喜出望外,香甜鲜脆的滋味不下于任何进口的优质品种,想来因为这里日照长气候冷,苹果长得好;我开玩笑让Kaka来这里贩运一些去沿海,贴上些花花绿绿英文商标,冒充个进口的“蛇果”绝对旺销。 晚上九点多经过松潘县城到了川主寺,这里是去九寨沟和黄龙风景区的分岔口,海拔3300米左右,气温已经下降了很多,我穿了一件短袖恤衫冷得直发抖;只企盼师傅快点开车行至目的地,能让我盖一会儿毛毯。同行年轻人居多,很快混熟了,在后来的旅程中还跟新疆人成了好朋友。见到了久违的满天星光和新月,高原夜晚的空气特别清冽,深深地吸了几口气再蹦达几下,会觉得气喘,一楞神才想起来:这里是海拔3300米的高原,果然威力强大。 05年9月17日 九寨沟 晴 昨晚夜观天象,见乌云蔽月,只担心今天是个阴天,幸好进九寨沟大门时已经有点云开雾散的感觉了。九寨沟原是藏族聚居地,因沟里沟外共有九个寨子而得名,80年代开发成旅游景点,据说94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予以保护,一共开发了三条沟,还有一个神仙沟(神仙海)还在开发中;九寨沟以水闻名,今年雨量充沛,九寨沟更显迷人,加上环行旅游公路修好通车,游客大增,搞得九寨沟人满为患,只能日接待10000人的地方现在日接待20000人,下下星期是国庆,估计来的人更多。唉,庆幸。九寨沟内都是欧2标准的环保车,要去哪个沟子,只要持着门票,就能任意上下车,这有点像九龙的地铁。车子一路前进,路边的海子一个接一个,千奇百怪,有芳草萋萋的芦苇海,有稀树流水的盆景海,有五彩斑斓的火花海,这只是从九寨沟口到树正寨的一条树正沟,便有这许多美丽的景致,想想其他的两条沟更让人砰然心动。 日则沟的顶头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标准的高山寒带针叶林,在这里可以租藏民的马骑马上山,一晃一摇地骑马看山景,别有一番乐趣,只是下山的时候马蹄直打滑,叫人直担心马失前蹄。一路下来是天鹅海、箭竹海、熊猫海,美丽的山、美丽的水让人心旷神怡,太阳直射也不见得很热,正适合慢慢地一路行来一路欣赏;美中不足的就是旅行车留给我们的时间太少了,导游好象只是带着我们来拍几张到此一游的照片就算数,如果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停留等待光线,或者什么也不做只是坐在蓝绿得如同梦一般的水边吹吹风,城市里的浮躁心情就会完全被荡涤一空;只留下满胸腔的清新和爽快,全没有了沉积一年的郁闷。 从树正群海往下走,经过树正瀑布、火花海、犀牛海、老虎海,一路往九寨沟口走,游完这条沟就算结束了九寨沟之旅了,不知道为什么总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我不知道下次还会不会有机会再来这里,但跟着旅行团肯定不能尽兴,也许留下点遗憾是好的?不能确定。 晚饭后买了票去看藏族的歌舞篝火晚会,这是导游极力推荐的一个节目;走过寨子里一条黑黑的小路,看晚会的游客还真不少,摩肩接踵地慢慢往前挪。晚会现场是在一个巨大的棚子,进门的时候藏族姑娘挨个往游客脖子上挂哈达,头一次见到哈达是什么模样:象是涤纶丝织就的有菱形暗纹,两头还扯出一批流苏,围在脖子上象围巾。藏族是个极度张扬个性的民族,歌、舞、服装无不极尽夸张之能事,表演起来热情澎湃、韵味十足,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藏民这种大幅度的舞蹈和大肺活量的歌唱,在缺氧的高原上无疑更是一件难事,究竟是因为缺氧而要大运动量呢还是用大运动量来增加吸氧?不管怎么样,表演还算精彩。青稞酒的味道很象江南的酒酿,应该也是米酒的一种,不是我想象中入口辣辣的烧酒味道,很好喝。 05年9月18日 九寨沟口-黄龙-茂县 晴 早晨六点起床,匆匆填了填肚子就上车,被导游拉着去水晶店、药材馆、耗牛肉加工厂参加。想想大好的光阴,尽是浪费在这里,憋着一肚子的气。扒了几口饭,就催师傅快点上路,车子在松潘停下加油,松潘是川北的咽喉要塞,古称“松州”,至今保留有旧城墙,城外岷江峭壁上有“松延屏障”摩崖石刻,城门上“松州”两个大字铅华尽退,班驳不堪,可笔力尤遒。车上刘导告诉我们去黄龙的途中要经过一个海拔4200左右的山口,可以看到黄龙山脉的主峰“雪宝鼎”,山头积雪终年不化。越行越高,一座突兀的雪峰出现在车行方向的右边,在阳光下闪着金色的光芒,这就是雪宝鼎了,当地人称的“神山”之一;但我对车左边的一座怪石嶙嶙的山峰更有兴趣,侧光照射下层次特别清楚,行到山下简直要仰头才能一窥全貌,刘导说这叫“火焰山”,是不是真叫其名就没法考证了,白色的石峰在蓝蓝的天空下有一种神秘而逼人的气势。翻过火焰山山脚,路开始盘山向下,最窄处不象有两车道的样子,但来往的车都无视艰险,照样呼啸而过,卷起滚滚尘土,弥漫在车里呛得人咳嗽不止;所幸下山的路不算长,转过几个弯已经可以看见山谷里的绿树和流水,黄龙到了。资料上说,黄龙是全国最大的露天喀斯特地形,形成的原理和桂林的溶洞一样,都是因为水中富含碳酸钙化合物,日积月累形成了形如梯田般的“人间瑶池”,在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的地方则形成黄色布幔一般的平滩,所以有“五花海”“金沙铺地”等景点。国内另外有一处规模较大露天喀斯特地形在云南的丽江白水台,那是东巴文化的发祥地。民间传说则比较浪漫:有黄龙真人在此镇住黄龙,不使其下山危害百姓,并建寺院修道,满山的黄色钙华流就是黄龙真人煮豆浆时不慎沸出的豆浆,半山腰有黄龙寺等仙人遗迹。上山的路全是木板铺就的栈道,虽然好走,但因为海拔高,走几步就会觉得气喘,路边的景点指示牌还时刻提醒你现在是海拔XXXX米,没有高原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