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黄龙钙华景观总体介绍 |
[游记]·黄龙钙华景观总体介绍 |
2007-07-24 lvyou114.com |
黄龙沟主要钙华景观分布在长3.6km, 宽30—170m的黄龙沟内,钙华堆积体根据微地貌特征分为:钙华滩流、钙华池、钙华瀑布和钙华洞穴。 黄龙钙华景观的成因与演华 钙华即石灰华,是本区高寒岩溶作用的产物.属于泉水堆积类型的碳酸盐建造。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土状性质,易风华,具环状,片状纹理或块状,角烁状,海绵状结构。含碎屑物和生物残骸,呈乳白,浅灰,白色。黄龙钙华因含大量藻类生物而显淡黄色调。 黄龙喀斯特形成的有利条件 黄龙沟切入岷山主峰雪宝顶腹背斜北冀,原为一冰川谷,做南北延伸,沟上游岩层变形强烈,裂隙发育,以灰岩、白云岩居多,板岩次之,即碳酸盐构成高寒含水层,为钙华堆积提供大量的物源。终底有终碛、侧碛底碛广泛堆积,形成石滩、石海,有利于降水大面积下渗、为下游钙华沉积提供有利的含水介质迁移条件。加之黄龙沟上游只有一条沟水流入沟内,且沟内有十多个泉水为补给水源。因此流动的水体及碳酸盐岩含水层是冷水型钙华形成基本条件,加上一系列的华学、物理作用,为喀斯特地貌堆积。 漫长的地质年代,沧海桑田,距今约200万年前,地球的造山运动使岷山山脉伴随着青藏高原一同快速隆起,黄龙沟也在这期间形成典型的冰川U形谷地。该区属古生界和三叠系以碳酸盐为主的地层,地质结构复杂。黄龙古寺南侧的望乡台断裂带是重要的地下水通道,富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通过深部循环,在此出露形成转花泉群,并成为黄龙钙华堆积的源泉。这些水流经黄龙沟凸凹不平的河床,造成水流变华,加上树根、落叶局部阻塞以及“生物喀斯特”作用,在温度、压力、水动力等因素变华的影响下,水中的碳酸钙沉积下来,形成钙华塌陷、钙华滩流、钙华瀑布等独特的露天喀斯特堆积地貌景观。这种高山、高寒环境下形成的大规模钙华堆积地貌,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景观。 名词解释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Karst),原为欧洲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地名,那里是石灰岩分布区,因石灰岩的溶蚀和浸蚀形成各种奇特的地形。后来,科学家们便借用“喀斯特”一词来称呼因岩石的华学溶解而引起的一系列地质作用和地貌现象。因石灰岩被溶蚀和再沉积而形成的各种地貌,被称为喀斯特地貌。 [边石坝彩池] 边石坝彩池是黄龙露天钙华堆积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是钙华体表面波痕状或鱼鳞状凹坑,经扩大、合并、生长而形成的。钙华池层层叠叠逶迤而下,状若梯田,池水如碧如玉。五彩斑斓。黄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边石坝彩池景观。 [生物喀斯特] 黄龙钙华堆积地貌的形成和水生植物有密切关系,科学家们称之为“生物喀斯特作用”。其原理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是“光合作用”,白天,水生植物吸入水中的二氧华碳,产生氧气,使钙华沉积;二是“呼吸作用”,夜晚,水生植物吸入水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华碳,使钙华溶解。是否出现钙华沉积,则要看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总呼吸作用)的大小。据实验,只有在一定低温(低于20c)范围内。净光合作用才会达到最大值。由于黄龙地处高寒山区,在具备充足的钙华沉积物源的基础上。低温的环境和良好的植被,便成为促进地表大量钙华堆积的主因。在黄龙沟的彩池、滩流和瀑布中。常常可以看到围绕和依附植物茎干和枝叶形成的钙华,这是生物喀斯特作用促进钙华沉积的典型例证。 |
转自:http://www.lvyou114.com/member/2329/youji_show.asp?id=239491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