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天堂寻梦日记三(九寨黄龙游记,不断修改中) |
[游记]天堂寻梦日记三(九寨黄龙游记,不断修改中) |
2007-07-27 sina.com.cn |
天堂寻梦日记 2007年5月6日,星期日 早起,用过早餐,乘车奔赴本次的最后景点——九寨沟。 九寨沟主要是树正、日则、则查洼三条沟组成,成一个不太规则的Y字型。分别约14、18、18公里,徒步大概每天只能走往沟的,但景区的环保观光车可以让你一天看完主要的景点,这当然是走马观花了,仓促了一些,没有时间用心去沉淀各种感受,这是最低层次的旅游。我们选择的办法是,乘坐观光车,沿着一条主要的线路上山,先对景区做粗略的浏览,然后步行下山,选择重要景点游览,完后上大路乘车观光车赶往下一个景点,把时间都用在景点上,景点之间的间隔让观光车来缩短。 观光车都是景区的免费公交车,每辆车都配有身着藏族服装的解说员,彬彬有礼,有问必答,叫人感到十分亲切。乘坐着观光车一路上行,我们选择的是逆数正沟、日则沟而上。 车外接连出现了几片水池,解说员一一介绍它们的名字。这些在内地充其量不过是池塘的水域,在这里都叫海。由于高原地区水源珍贵,当地的居民对水都心存着感激和敬畏,因为这是他们祖祖代代赖以生存和繁衍的母亲。其实这对任何民族来说都应该是普遍存在的事实,只是大多民族由于没有意识到水的珍贵而忽略了某些理应敬畏的情感。在雪域高原上,当地的居民把这些水域叫做海子,意思是大海的孩子,可见他们对于水的态度。与纯净的民俗和气候一脉相通的是,这里的水都清澈的叫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据导游介绍,由于特有的气候条件,九寨沟的水清澈淡静,深度17米以内都可见底。 车辆经过处,路边出现了一片低矮的芦苇,在这个地方见到芦苇本来就是十分奇特的景观,更加奇特的是在芦苇的中间有一条狭窄而又弯长的海子,由于深度不一而形成了蓝绿深浅排列的的颜色,犹如一条色彩绚丽的彩带舞动在芦苇中间。微风荡过,轻盈的芦花妙曼的跳跃,海子那边的芦花飘过来,一会儿海子这边的芦花又飘过去。芦花带着载人的联想,在海子和芦苇中间蔓延荡漾。导游告诉大家,这就是芦苇海。看到这奇特的景观,车内的游人都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哇声。在惊讶声中,来自内地,见识过大城市的我,突然感到自己竟然如此孤陋寡见,在大自然面前,我竟然如此老土。 芦苇海的一片哇声未绝,一阵新的惊叹又把我们的视线牵引到了另一处景观。车外是火花海。火花海两边都是笔直的山壁,山体上披着绿色的松树和红色的杉树。由于山梁的阻挡,这里的水面平静如镜,初看之下,竟然没有发现水面在哪里。山体的形状和色彩在水下实现了完全原形态的倒挂再现。如果没有真实山体和倒挂山体的交界线,真的很难找到水面在哪里。导游介绍说,如果在秋天,山上的树叶都成了火红色的,倒影在水中,就像巨大的火焰在水中燃烧,。所以这里的海叫火花海。其实我感到,又没有火花并不是很重要了,因为有了这么静、这么平、这么激动人心的映照已经足够了。 相对于火花海,接下来出现的镜海就有点名不副实了,因为有了微微的风,镜海的表面出现了粼粼波光,镜面已经被风打破了,山体的倒影变得支离动荡,难以细赏,但是空中的白云倒影在水中依然安闲完整,我想,如果探望下去,一定能看见鱼在云中游,鸟在水中飞的梦幻景象。 我们的观光车一路上行,因为风景太紧密,渐渐地我们的惊讶少了,多了一些淡然,这或许就是平常所说的近处无风景的生活诠释吧。最后,观光车停在了景区的最高处,九寨原始森林。剩下的就是沿来路而下,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重点的参观了。 日则沟的最顶端是九寨原始森林,对于原始森林,我心里存着另一个梦想,因为对于原始的东西的探求代表着人类文化深处的一种冲动,寻根溯源的冲动,这代表了人类的一种对世界和生命的终极起源哲学追求。对原始森林的探索是我的思想中的另一个课题,而且在九寨沟也不适合体验原始森林,探求原始森林需要去西双版纳,感受神农架,所以在九寨沟,不应该让这个课题冲淡了此行的主题,来九寨沟的主题是看水,因为九寨沟的水才是它的最大魅力所在,象“九寨归来不看水”的流行说法,就很好的说明了九寨的主题。 鉴于此,我们并没有钻进九寨沟的原始森林,几个不甘心的女同事却对森林充满了神往,在后面一个劲地鼓动前去探险,我们就吓唬她们说:“钻吧,钻进取让野人抓你去做媳妇。”看到覆盖整个山野的茂盛而又略显阴森的森林,也就不敢再坚持了。 在原始森林的入口,日则沟的终点,当地的藏族居民出租民族服装供大家照相用。藏族的服装非常好看,宽大的衣袖,夸张的衣领,兽毛镶边的对襟一直斜挂到腰间,配上艳丽的色彩和独特的图案,穿在身上,男人看上去年轻而孔武有力,女子则看上去娇柔而富有。我们的同事纷纷租来穿在身上,摆出生硬的藏族舞蹈动作,留影纪念。我问旁边租一服的一个老伯,有没有当地的藏族姑娘来和我们一起照相留念?老伯告诉我,有是有,但是需要100元。我问他,100元照一次,还是陪着我们照一天。老伯回答说是一次。我无奈的告诉他,还是不要了,这快赶上买一个了。我们在路上遇见的藏族姑娘爽直而又大方,找他们合影根本没有收费的。在被开发的景区里,被文明开发的地方,民俗开始渐渐地与文明接轨了,经济参数开始成为了衡量价值的量化标准。这叫我一下子失去了兴致。 沿着来时路下行,到达天鹅海。讲解员介绍,每年的冬天,都有数量不等的天鹅来此过冬。我对这个名字很感动。在这样安静纯洁的地方,确实应该有一些精灵生活其中,或者有一些浪漫而温馨的故事在这里发生。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仙女爱上了一个骑着白马的藏族青年,于是仙女下凡来,与青年组建了家庭,并搬进九寨沟的深山里,过起了幸福的生活,后来,仙女从娘家带来镜子碎了,于是仙女把镜子的碎片洒向了山谷,于是就形成了现在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海子。与其它地方的神化传说不同,比如牛郎织女、比如宝莲灯,其它的传说或者是结局悲剧,或者是过程悲剧,总有悲剧穿插在里面,而九寨沟的传说就是整个的喜剧。因为在藏羌文化里,他们没有悲观的情绪,自足、安然是他们的文化基础,所以他们的生活幸福,体现在神化故事里都是喜剧。 天鹅海下行,最叫人视觉冲击的是珍珠滩。珍珠滩地面宽阔,高低不平的钙化地面为流水提供了发挥的空间,珍珠滩上生长着稀密不一的灌木,滩水从灌木的缝隙里流泻而出,在开阔的滩面上渐起透明的水花,在太阳的映照之下,犹如千万颗珍珠在跳跃,“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境界被真实的再现了。离滩面仅几十公分高的栈道,为游人近距离亲近珍珠滩提供了方便。我俯身探手入水,滩水冷渗透骨,掬一捧水入口,清凉甘冽在瞬间就遍及了全身。在这样一个原始的环境里,水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拒绝任何的抚弄,冰清玉洁。 沿着珍珠滩的人造栈道下行,下面是诺日朗瀑布。电视剧《西游记》片尾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的外景地。步行跋涉了一天,体力几乎处于透支的状态,走到这里,耳边突然不自觉的想起了《西游记》的几句歌词:踏平坎坷不平路,不怕艰险又出发,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顿时生出了许多力气。 对我们这些受到时间限制的游人来说,九寨沟有点残忍,因为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根本没有时间去体验它的不同于凡间的妙处。而九寨沟的各处景观优点几乎一样,细小的些许差异正需要用心的去体会,去感受。我有时候感到自己很肤浅,因为我们这样的游览是对九寨沟的一种亵渎,对我们自己更是一种敷衍。然而生活就是这样的,它有许多不能如人意的地方,也许正式这种不如意才产生了生活的动力。就如我们的游览,正因为感到了对风景的不公平,才吸引我们在有限的时间资源内,珍惜每一个驻足,珍惜每一个触目。 从九寨沟回来的车上,大家很少交谈,因为每一个人都在内心进一步完善自己对九寨沟的想象和定位,以便使这个难得的记忆在心里刻画的更加深刻。 回到酒店,已是晚上八点多,匆匆吃了晚饭,又上车赶往九寨天堂大酒店的二期工程,甲蕃(读波音)古城的九寨天堂大剧院,观看民俗演出:九寨传说。 在剧院的入口处,身着民族服装的藏族的男女工作人员排成两队欢迎来自各地的客人,他们手捧着洁白的哈达,对每一个进入剧院的客人热情的说着:“扎希得勒(欢迎)。”客人无论在哪一个工作人员的面前停下来,他都会把哈达献给你。我一进去的时候,听到第一声“扎希得勒”时感到不好意思,慢慢地往里走,结果越往里走后面喊的声音开始大了起来,声音里还充满了渴望,于是我走到一位漂亮的姑娘面前,弯下腰,姑娘愉快地给我带上了哈达。我想,如果客人不接受他们的哈达,可能热情的藏族朋友会感到失望,这说明他们的热情里还含着真诚。这一点叫我非常感动,因为真诚在我们这个市场社会里 在民俗演出中,演员的阵容里有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登台的“天堂哈拉玛组合”,三姐妹唱的是藏族民歌,康定情歌。配上民族歌舞,看现场版的演出比央视的感觉要鲜活、丰满的多了。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这里竟然有这么多的韩红和腾格尔,他们的民族唱法就像天籁之音,在民族舞蹈的渲染下,叫人心醉神迷。 在演出中,我们很荣幸的欣赏了羌笛的表演。羌笛的名字大多是从王之涣在《凉州词》里的诗句认识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是当地羌族人所特有的乐器,而且隔代传授,传男不穿女,所以当今会羌笛演奏的人非常少,据说全国不多于10人。羌笛的演奏技法独特,而且难度很大,据说,羌笛可以连续吹奏几个小时而中间没有换气,真的非常神奇。坐在我旁边的同事很疑惑的问我:“为什么传授要求这样苛刻,难道不怕失传吗?”我说:“有些东西,宁愿让它失传,也不能流入大众,这可能就是它的高贵所在吧。” 从剧院回到酒店的时候,已近晚上11点多了。大家兴致未尽,又加上明天行程就要结束,还有点不甘心,所以又在董事长的号召下,大家集中到一个房间,举行扑克大赛。一行16人,抽签决定搭档,两个人一队,这样分成了8队,每队派出一个代表,抽签决定对手,一共分八组进行淘汰赛,第一轮结束后出线四队,被淘汰的四队变成观众和智囊团(可想而知,被淘汰的还能是什么好智囊团),进入前四名的再抽签,分成两组再淘汰,三四名根据小积分排定,一二名要最后决出。高潮出现在决赛上,由李总和刘媛媛对李元斌和彭洁,李部长有点着急,置牌风于不顾,干脆对彭洁直说:“我打不了,你打吧。”就差把彭洁的牌抢过来替她打了。刘媛媛深感不满,反对声紧,李部长辩解声急。可怜李总,堂堂副总,对此局面也无可奈何,而且还推波助澜,让局面更加热烈,以此转移大家注意力,自己趁机走牌。被淘汰的董事长也作壁上观,嘿嘿大笑,乐此不疲。最后,李总和刘媛媛一队夺得了冠军,趁着兴致,排好名次,写上奖金数额,拿到董事长面前,让董事长签字画押,回到公司后到财务凭条领奖金。 深夜,大家兴尽而归。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c92989010009nr25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