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摩梭人的泸沽湖落水村 |
[游记]摩梭人的泸沽湖落水村 |
2008-05-22 fm360.com |
摩梭人世代居住在云南省宁蒗县和四川盐源县交界处,金沙江两岸,白渠坝等地,是泸沽湖周围土著民族之一,泸沽湖是摩梭人的母亲湖(摩梭语称“谢纳米”),湖东岸四川的摩梭被划归为蒙古族,西岸云南的摩梭被划归为纳西族,云南的以居住于永宁坝子周围为主;摩梭人有独立的语言-摩梭语,摩梭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但摩梭人无文字;摩梭古称“摩沙”,“摩些”等,又自称“纳”,“纳日”,在《三国志》,《后汉书》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其族源属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古羌族,其中“旄牛羌”的一支“牴羌”,约两千多年前从甘肃及四川西北部迁移到泸沽湖周围居住。 摩梭人是有着和谐生活习俗,现存唯一的母系家屋制社会群体,他们至今仍保留着传统而独特的母系家屋文化,其中包括奇特的“走婚”习俗,这独一无二的社会文化体系已经保持了上千年,如今虽然面临着日增的旅游者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但仍在变通地延续着。 泸沽湖四周生活着5万余摩梭人,至今仍保留母系社会“阿注”婚姻的特点,家庭关系完全以女性为主,财产按母系来继承,具有浓郁的崇母观念。“阿注”,意即伴侣或亲密的朋友。阿注婚姻的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双方只要情投意合,就可以交换定情物成为“阿注”。到夜晚,成为阿注的男人就可以去女阿注家过夜。次日清晨,男子又匆匆离去,回到自己家中耕种生产。阿注婚姻的孩子,由女方抚养。孩子的血亲关系,只有母亲一方,而没有父亲及父亲系列的亲属关系。一个阿注婚姻关系,可长则数年,可短则数日,一旦双方有一人不愿意,就自动解散。泸沽湖边的摩梭人住房,通常为全木结构。正房中央有一终年不灭的长明灶,他们每餐要放些饭菜有灶边,以示祭祖。男女生到13岁,都要举行隆重的“成丁礼”,届时他们脚踩猪膘肉,站在柱下(房内的两根顶梁柱,必须为同一棵树上锯下,上端叫女柱,下端为男柱),男孩换上皮靴,腰束红绸带;女孩则头戴祖传头饰,穿上白色的百褶裙。女孩还将有自己的“花楼”。从此男女双方可以进行社交活动,男方可公开追求女方,如女方不反对,男方晚上可以在“花楼”与女方同居。 |
转自:http://www.fm360.com/html/29/t-54629.html21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