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女儿国-------泸沽湖,地跨川、滇两省。是由断陷及冰川作用而成。湖中雾迷蔼罩,岛屿错落,东岸中部一列青松覆盖的"左所"半岛悠然深入湖心,将湖面分成葫芦状的"草海"和"亮海"。沿湖数十公里,山回水曲,漫步其间使人流连忘返。正北面一座雄伟壮丽的石灰岩高山巍然屹立,是著名的"格姆"女神山,众多的岛屿,在泸沽湖深情的碧波里织成了一副绝妙的自然景观。 "格姆"女神山,又名"狮子山",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她是摩梭族人心目中格姆女神的化身。传说在很久以前,格姆仙女要去远方走婚,而她的"阿注"(朋友)后龙牵着她的手一直依依不舍,最后格姆也一往情深,舍不得离开后龙而化成狮子山,格姆女神的百褶裙就变做了碧蓝色的泸沽湖。"阿注"后龙为了永远守侯格姆而化成了"后龙山"。狮子山上部有一天然溶洞,后龙山也有一特大而幽深的溶洞。两个洞,石笋、石帘、石幕、石柱,千姿百态,洞内厅堂造出,一层层、一套套,迥环曲奇有如迷宫,这可能就是"格姆"仙女与阿注后龙走婚的通道。千年来两山相望,二情相依,成为泸沽湖畔摩梭人"阿注"走婚的象征。 说到这里,必须得解释"阿注"走婚了。摩梭人的婚姻习俗十分独特。至今依然保持古老的阿注"走婚习俗。所谓"阿注"走婚,即男女双方各自在自己的母亲家里劳动,生活。晚上由男方走到女方家中去同宿的婚配方式。"阿注"走婚习俗就是"结婚不公开"、"不登记"、"离婚无手续",全凭男女双方的情感而定。双方结合所生的子女,从生到死都生活在母亲家中,很多不知道父亲是谁。母亲为一家之主,掌握家务、经济劳动的一切权利,兄弟为舅,在家处于从属地位。因而"阿注"走婚制在泸沽湖摩梭人生活中形成了以女人为主导地位的母系氏族的家庭和社会结构,成为我国56个民族中独有的民俗社会景观。摩梭人是热请好客的民族。 每当客人到来时,女主人就会热情的请你到屋内,端出泸沽湖特产的白瓜子、核桃、苹果、玉米花糖等,还会斟上一碗自己酿制的"苏利玛"酒,品着佳肴与美酒,摩梭人淳朴、诚挚的情感会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 摩梭人还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当遇到节日、盛会,象农历三月十七的祭山节和七月二十五的祭海节,他们都载歌载舞,在场坝上生起一堆堆篝火,身着节日盛装,三五成群而来,聚在一起。舞会由一男青年横吹笛子领舞,第二个人右手搭在吹笛子的人肩上,依次这样,队伍越拉越长,圈子越跳越大,可以自然发展到几百人的壮观场...... 泸沽湖的"猪槽船"也是摩梭人生活的一大特色。"猪槽船"用大杉木中间凿空制成,长4-5米,宽0.8-1米,因形似农家的"猪槽"而得名。每只"猪槽船"可以乘坐3-4人,船头船尾坐着穿民族服饰的摩梭族姑娘执浆划船。在悠悠的划水声中,姑娘会向游客诉说这船的来历: 很久很久以前,泸沽湖还是一片广阔的草原。草原上有个老实的牧民,家里很穷,每天放牧没带午饭,就跑到一眼泉洞去喝水。 第二天他又去,看见泉洞中有条大鱼,鱼尾露在外面,他忍不住饥饿,就用刀割了一片鱼肉充饥。第二天,他又割一片鱼肉充饥,就这样,他天天都来,却天天都割不完。天长日久,秘密被人发现了,贪心人就用九条牦牛拉出了大鱼,可泉水却滚滚而来,铺天盖地的淹没了大草原,淹死了人畜,只有一个正在喂猪的摩梭妇女在洪水涌来时,跳进猪槽得救了。她就在湖边住了下来生儿育女。泸沽湖摩梭人就是在这个遥远的年代留传下了母亲当家作主的母系氏族风俗,"猪槽船"也就一代一代传下来...... 动人的传说、清澈的湖水,再伴着摩梭族姑娘嘹亮的歌声,青山、绿水、白云,都从船下悄悄而过......此情、此景只有天上有,人间能有几会?这美的山、美的水、美的人、美的歌,将会在你记忆中永远定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