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暑游日记(三)感悟黄龙 |
[游记]暑游日记(三)感悟黄龙 |
2008-05-22 sina.com.cn |
暑游日记(三)感悟黄龙 2007-06-09 13:30:45 大中小 标签:游记 感悟黄龙 7月13日 今天的行程安排是这样的,上午主要是到两个购物点,以满足“导姐”的愿望。如今的导游据说工资不高,主要靠引领游客到一些所谓的特产销售地点购物拿回扣。“回扣”这个词本来人们都敬而远之,这种行为也一般不敢或不愿公开。但现在似乎不同了,游客本应游景点,可导游却偏偏安排许多时间购物,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如在西安带我们到玉器店购玉饰品,说是正宗,其实天晓得是什么货色。在九寨沟则第一次是到藏民家吃烤牛羊或看所谓的藏民歌舞晚会,二者必选其一,且每项活动人均150元。争执再三,我们选择的是吃烧烤,价码也砍到了130元。吃完回头想想,每人三五十元足矣。这超出的部分除了藏民的收费便是“导姐”的回扣了,这“回扣”还不足以把人吃肥么?今天本应上午就去游黄龙,但导姐“饥饿感”很强,只好随她导向购物场。好在我们可以只看不买,这与牦牛被牵进屠宰场毕竟有本质的差别。再说,浪费点时间到处走走,了解一些风土人情,也不算太亏。今天第一站是购“牦牛食品”。小姐介绍说,这里的牦牛宰杀场是“地上”的,牛肉制品绝对正宗,大家可以放心购买。不像那些“地下”黑加工点,又宰牦牛又宰人,你花的是买牦牛肉的钱,买回去的却是“牦羊牦马”肉。小姐还特别煽情地说,大家还可以尽情地免费品尝牦牛肉的美味。肚子瘪瘪的进去,鼓鼓的出来。 带着“鼓鼓”的愿望,大家“哄”进了市场。这是一个巨大的平房,进口出口各一个,都有人把守着。从进口到出口,摆着高高低低的货架。货架上放满了许许多多外面有、价格也便宜得多的各式食品(当然以牦牛肉食品为主),任你挑选。更有许多散放的如糖醋排骨制法的牦牛肉和小鱼食品,装在一个个巨大的锅或盆子里,旁边放着一两个小盆子,里面便是供品尝的样品。我见到过牦牛,样子很丑,对它的肉不敢有兴趣,看大家品尝得有滋有味,也大着胆尝了一下,出乎意料,味道的确不错。再看一下大盆上贴着的价格表,又是一次出乎意料,一两9.8元,也就是说,这糖醋麻辣的牦牛肉每斤98元,简直就是金牛!心中暗忖,我刚才尝了两小块怕是也有2元了吧?且不管他,继续东瞅瞅,西瞄瞄,时间也快到了吧,便扬长向出口而来,在导姐和结账人员期待与失望的目光中全身而退,心中浮起一丝丝快意。温度不算很高,但日照强烈,白云蓝天,阳光白花花的晃眼,便感到热不可挡,匆匆逃进汽车,在一片“你买什么”“他买了什么”的乱哄哄的喧闹声中,前往下一个购物点——藏药销售中心。藏药,基本都是生长在无污染的环境,加上藏民治病用药的神秘色彩,使人们对藏药的功用产生了近乎迷信的认识。进入藏药店后,里面早已人头攒动。像先前的两次购物一样,我们首先接受购物前短暂的培训。据导游说,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辨别真伪,但此前不是已经告诉我们这里没有赝品么?且随他的便吧,真真假假谁知道呢!跟我们这帮人一样,店里摩肩接踵的人们看的多,购的少,也许都是因为标价太高而真假又难以明辩的缘故吧。在里面东碰西撞一番后,再一次全身而退,坐到外面与一藏族小孩闲聊。大约快11点时,出发吃饭,前往黄龙,正式开始半天的黄龙游。 旅游之前,就曾听陈凤娟老师说过,黄龙是此行最值得一看的地方,且提醒我们必须多穿一些衣服,因为那里海拔较高,温度很低且晴雨不定,与九寨沟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便是无车路,只有木板栈道,必须徒步而行。从沟口涪源桥至五彩池总行程约3.6公里,来回也就14里路。如果在平时,并不是可怕的路程。关键是这里海拔较高,一般都在3000米左右,“龙头”五彩池处,海拔是3600米。我们的身体可能不太适应,一旦产生高原反应,救治都很困难。因而在出发之前,导游便再三提醒,身体弱的老师要购买氧气,攀行过程中切不可大步流星,更不能奔跑,“欲速则不达”可能用在这里是最恰当不过的。我对身体能否承受心中无数,多少有点忐忑不安。到了沟口时,果然阴雾沉沉,冷气森森,颇感寒意袭身,下车时又突然产生了在飞机上出现过的耳聋感。心中暗忖不妙,这高原反应下车即至,看来有可能没走到“龙头”,中途便铩羽而还。这样想着,竟然连雨伞和外套都忘了携带,随着人群涌向沟口时才忽然想起。回头再取,已经晚了。满眼都是人,遍地都是车,到哪里去找我们的车?再说,跟不上大部队,倘遇高原反应“垂青”,岂不是呼天不应,谁可相帮?思虑至此,也只好硬着头皮偏向“龙山行”了。我们是从“龙尾”到迎宾池向“龙头”五彩池进发的。从“龙尾”到“龙身”的“金沙铺地”大约1公里长,真可谓摩肩接踵。行进速度的快慢已经不取决于自身了,完全是“随大流”而动。周边的景色只能大略扫瞄几眼,连细细品赏的可能性都没有,更不用说“装腔作势”“搔首弄姿”拍照留影了。由于心里一直想着“高原反应”这个达摩克利斯,所以,迈步一直很低调,决不敢高视阔步。路旁大概每隔100米就会出现一个牌子提示你离“五彩池”还有多少路。这可是双刃剑,离目标地近,可以增强信心,而离出发地近则挫伤信心。大约走到1500米时,看看周围,已经只剩老孙、善余和我了,其余的人大概都早已跑到前面去了吧。这是无法追赶的路程。我曾尝试着大步流星,可没走到50米,便感到呼吸急促,气喘胸闷了。看到沿路旅人有很多对着类似“全无敌”的圆筒子大口吸氧,便更增心理压力。好在进入沟口时的耳聋感不知在什么时候消失了,适当放慢速度停止追赶后,呼吸也平缓了。但这时,老孙似乎不怎么行了,想打退堂鼓,越走越慢,脸色也有点变得灰暗。善余和我便拿出英雄气概对她施加影响。善余有时还直接提供“动力”,拉着她向前走,实在走不动时,就稍加休息。我只能提供一两块巧克力,给她增加一些能量,算是间接提供动力吧。 我们强打着精神,一路朝前赶,两边的景色几乎无暇也无意欣赏了,心里只有登上“龙头”五彩池一个念头。这其实就是一次意志的考验和生命承受力的挑战。行进途中,我们看到了几个“背夫”。每个人都背着一捆上百斤重的木板前行。木板大小不一,长短不齐,因为栈道宽度有限,木板只能立着背。长度超出身体的一倍,晃晃的,让人担心随时会倒下来。他们手中都拄着一根木棍,开始以为只是拐杖而已,直到他们休息时才发现这“拐杖”另有妙用。原来那捆木板在出发地是靠他人帮助背上身的,不到目的地不能放下来,休息时就用那根“拐杖”支撑。两条腿再加上一根木棍,便成“鼎足之势”了。这是典型的负重休息,比我们的徒手而行不知要艰难多少倍,更何况负重而行呢!特别令我们震惊的是这其中居然还有女性!这真的有点让人无地自容!记得10年前游泰山也遇到过类似情形。攀行紧十八盘时,我们手脚并用,两股战战,脸红气短,几欲放弃。就在大家累得狼狈不堪时,几个“挑夫”从我们身边鱼贯而过。他们每人挑两块水泥预制空心砖,每块砖重约四五十斤。犹如当面遭人嘲弄一般,挑夫激起了我们内心尚存的一点豪气。跟着挑夫,跟着挑夫!就这样“咬定挑夫不放松”,我们一直攀上了泰山极顶。这件事给我留下极深印象,以至十年后的今天回想起来依然清晰。现在从我们身边穿过的也是负重的人,负重的女人!看她们的身材并不壮硕,也不高大,相反却透出几分秀气。这秀气的体内究竟蕴藏着多大的能量啊!我们赶紧取出相机,也顾不得侵权与否,拍下这珍贵的镜头。当时一个很功利的想法就是带回家给小孩子看一看,其实我们自己又何尝没有从中汲取了前进的力量呢?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64ed53010008se.html24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