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心情游记]2006年深秋,一个人的马湖 |
[游记][心情游记]2006年深秋,一个人的马湖 |
2007-07-16 tianya.cn |
岛子到了,被满岛的树林遮蔽了的海龙寺露出了它的面目。停船靠岸,一个孃孃拿着把草根迎了上来:“要不要点虫草?相因卖给你。” “虫草?”这马湖有虫草,又这么粗大,我有点懵。 “凉山虫草!不是西藏产的,那要上万元一斤呢,我这只要一元五一根。” “虫草?”我还是有点懵,难道也像蕨基苔,一到了凉山马湖都发体了?我盯了一眼李老乡,李老乡面如止水。 “街上要卖两元钱一根。我就一元钱一根给你算了。这一把十根十元钱。行不?老板知道的,我还会占你的便宜。”她瞟了一眼李老乡。 李老乡成老板了,老板为证,我还有什么说的。不就十元钱嘛,最多算交了个学费。雨又来了,我得进庙,买一把了事,至少是马湖的东西嘛。 海龙寺!我大吃一惊,两重楼的正殿居然没有墙板,光杈杈的立柱支撑着青瓦屋顶,遮得了雨挡不了风。殿中供奉着的可是中国仅有的孟获孟大爷啊。这也太夸张了吧。看那孟获像,横眉怒目。再看右边的孟优像,同样怒目而视。左边的军师摩铁像无精打采,一样的气不打一处出来——给我们享受的待遇太低了吧,还说是省级保护的文物呢。 皮茄克过来了,踩着企鹅的步调。拉拉关系——都是搞文物的啦。“海龙寺有啥子说法?”我请教。 皮茄克整理了一下香炉,请我坐到条凳上:“请抽烟。” 我与香烟无缘,我摆了摆手,他收回烟,为自己点上了火:“这庙子建于明朝万历,清朝乾隆四十八年重建。原有5座殿,最独特的是孟获殿,就是这个正殿啦……你看那三尊像,披了毡子,有些彝族风格。不过,是1984年新搞的。” 李老乡在旁搭话了:“我们都叫它‘蛮王菩萨’。不过,还是后头观音殿的观音菩萨灵些。” 皮茄克不高兴了:“啥子菩萨不菩萨的,这孟获神像全国独此一家。省上专家重视得很。” “好像元朝就在这岛上建过武侯庙。”我说:“是不是与诸葛亮南征有关?” “肯定是。专家说,七摛孟获的事就发生在我们马湖一带。” 专家说,专家说的我听多了。诸葛亮南征,战事都在今云南境内,“五月渡泸”不已说明是到金沙江以南玩儿去了,谁还在金沙江以北的马湖七摛孟获!专家嘛,到那山唱那山的歌,我完全理解。叫你唱来你就说,你要是不唱,就——不管玩! 还是拜拜孟大爷吧,毕竟是稀缺物,“全国唯一”,像马湖莼菜一样。这孟大爷最终还和诸葛先生握手言欢了呢,县上领导还因此提出了“民族融合文化”的说法。“文化”,“文化”,谁说炒滥了?就是炒滥了也要炒,并且要敢于炒,善于炒,文化旅游资源多半就是炒出来的。你看,碧峰峡不都炒成女娲娘娘补天的地方了么。 意义这么重大,这庙子该修修了吧,孟获殿敞着风呢。 “要修,要修。政府出钱一百多万,都招标了。”皮茄克说:“垮掉了的前殿也要恢复,里面要塑祝融夫人像……” 祝融夫人?!正殿是老公,前殿是老婆。还有没有朵思洞主?带来洞主?“三国文化”么。陈寿《三国志》载其事,不过“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十二字。就这,罗贯中居然炒成了四万多字。所以,能上的人物通通上,不负罗贯中。最终,谋求自然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的互动,实现自然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本的转变——这不是皮茄克说的,他没那个水平。 |
转自: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travel/1/103607.shtml23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