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阆中古城游记 |
[游记]阆中古城游记 |
2007-08-06 live.com |
阆中古城游记 1月1日早上8:30从成都出发,走高速。中午12:40左右到达阆中古城。 阆中古城不大,很干净,古时建筑保留的很完整。走在青石板路上,比起城市的马路心里更觉踏实。街道两边的店铺也还保持了旧时的风格,木屋、木门、木招牌。 有不少卖蚕丝被和衣服的店铺,蚕丝是在店铺里面直接制作的,几个妇女围着一个大水槽,将蚕茧在水里泡一下,剥出蚕蛹,将蚕丝套在椭圆形的工具上,积少成多以后窜成一排进行晾晒,干了以后再取下来拉扯成型,装被或制衣。 古城里面有很多的四合院,大部分外来游客都会选择入住这里,更近地感觉古城风韵。比如李家大院、孔家大院、蒲氏宅第。。。。。还有张家小院,呵呵!感觉上来说,李家大院是我最喜欢的,有两层阁楼,精致,有特色,不过因为在街上,有点吵;孔家大院很大,住宿、餐饮一体化,不过商业味重了点,淡化了古城的原汁原味;蒲氏宅第比较偏僻,在较深的胡同里,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格外宁静。最终,我们选择了蒲氏宅第。 阆中出名的就是张飞牛肉,因此午餐就是牛肉面了,吃到的有两种面,一种宽宽的、薄薄的,还有一种细的,牛肉汤很浓,很美味。 穿过古街,第一站是贡院,是清时四川省四科乡试的地方(科举制度一般分为乡试、会试、殿试。)长廊、灯笼、瓦片、横梁,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想象着在走廊等待的考生的焦急心情。那是他们唯一可以改变命运的途径。考试的房间都是一间间隔开的,让人感觉严肃、认真。在那里看到一组数据,原来从元到清,中举最多的是江浙地区,有26个。阆中这个小地方也曾经有过4个举人(其中有一对兄弟),也可算是人才辈出了。 “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在那里有张飞的墓。进门就可见房檐上悬挂着很多的牌匾。印象最深的一个上面写着“虎臣良牧”,我想这就是对张飞的最好评价了。有意思的是有一个牌匾的四周雕刻有群龙围绕,但是仔细一看,均为无头之龙。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只有皇帝可以称龙,张飞虽已是人们心中的人中之龙,但为了避讳,雕刻者也只能’藏头露尾”了。至于张飞墓,虽不知真假,但是却已成为人们悼念与怀念的地方。 锦屏山,山如其名,山势如屏,遍山似锦,很美,很幽静。走过了九曲长廊,登上了观星楼。据说阆中曾是汉代民间天文研究中心。而位于锦屏山上的“观星楼”,是为了纪念汉武帝时著名的天文学家落下闳创造并制出观天仪器,在近年修建的。从观星楼俯瞰,远山云雾弥漫,近山郁郁葱葱,仿似到了人间仙境。 从锦屏山下来,已是傍晚。晚饭过后,买了夜宵回到蒲氏宅第。主人已经烧好了钢炭,点燃了火炉。两家人围坐在一起打扑克,烤蒸馍,吃张飞牛肉,喝啤酒。。。。。。大红灯笼高高挂着,院子里的腊梅花香气袭人,远远地还听得见狗叫声。生活原来也可以如此简单和惬意! 忘了说,古街上有几家不错的“醋吧”(阆中特产除了张飞牛肉,还有就是远销国外的“保宁醋”、“阆州醋”),本想去看看,可惜家人不爱这个,没有去成。若是一群年轻人,想必又是另一种体验了。 1月2日 8:30出发往剑阁。 早上7点多便起床了,出门的时候街上很安静,并不是很冷,空气很清新。与主人依依道别后,我们一行人打算到古街上尝尝当地的特色早餐再出发。阆中本地人早餐喜欢吃牛杂汤、牛杂面、牛肉包。牛杂汤很是不错,味道很鲜,放了很多的胡椒,麻麻的,喝了以后精神十足。牛肉包肉很鲜,很爽口。特色的地方是用红油在面上淋了一遍,沾着吃很是不同。不过不能吃辣的朋友就要多些考虑了。 8:30准时出发往剑阁。路很不好,130公里的路却颠颠簸簸花了4个多小时。剑阁是个小县城,四面环山,交通不便利,所以相对于阆中落后了很多。找了一家“剑门豆腐”店准备尝尝这里的特色。(剑门关有名的特色菜便是剑门豆腐了。)豆腐汤,烂肉豆腐,“夹心豆腐”等都尝了尝,味道确实不错。 因为路况不好,再加上时间关系,最后一站只能定在“翠云廊”了。一路颠簸于15:00左右抵达。“翠云廊”堪称“世界第一古道”,“陆上交通的活化石”,据说可与“罗马古道”相媲美。古道两旁全是郁郁葱葱的千年古柏,粗壮、挺拔。大多数的古柏三四人都无法将之环抱。走在这样的古道上实在让人不得不感叹生命力的伟大。登上翠云楼,一片绿色尽收眼底,连空气都是那样的怡人,并且甜美。这山,这绿,原来这就是江山如此多姣! 离开“翠云廊”,返回成都,于晚上20:00左右抵达。 这次的旅程有诸多感慨,但无奈自己文笔有限,只能粗粗记录一下。旅游是一件不错的事情,既可以放松心情,又可以增长见识。以后要多多尝试,呵呵! |
转自:http://ceci-zhang11.spaces.live.com/blog/cns!F627DEE5A280DD3E!205.entry46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