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平乐古镇介绍

[游记]平乐古镇介绍

2008-05-22    baidu.com

我们现在看见的这座桥叫“乐善桥”!建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由乡贤周潼宣、张大宾和其他乐善好施的人捐资修建,所以取名“乐善”。 该桥从采石到竣工整整花了十年时间。桥分七孔,长120米,高16.6米,宽10米,是四川现存最大的古代石拱桥。大家看桥下铺有一层红砂石的基础,它们互相用“燕尾石”紧紧地嵌合在一起,让桥变得格外坚固;桥墩呈尖锥形,这样的设计极富智慧,洪水涌来,它们就像利刃一样将洪流分开,大大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这些设计让此桥经历了百年的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而毫发无伤,实在让我们佩服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筑桥技艺。
乐善桥原本为人行桥,桥中间是石板路,两头是石阶,左右两边各有一尊高大威猛的石狮。后来为了通车便利,在78年改为了现在的水泥路面,并掩盖了石梯、石狮。现在下游已经修建了一座新的水泥大桥,通车后,乐善桥就要恢复它人行桥的本色。
再看这个木寨门,在古代,这个木寨门是可以关闭的,一到二更就准时关门,到清晨五更开门。过了寨子门就是八店街,为什么叫它八店街呢?因为当时在这条街上开的店铺一共有8家,最出名的就是这第一家传统打铁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铁器时代起就有此种手工铁匠铺。此铺已近百年,师傅姓王,家传三代。它保持了原始的打铁风貌:操作时用大小不同熟铁块,先在炉火中煅火,用手拉动风箱 ,待熟铁烧红,由两人用不同重量大锤轮番敲打,经过成型、淬火、打磨,即成锄、刀、钯、钉、厨具等各种用具。
在我们左边的这条街是糠市街。中华为农耕古国,养猪业已有数千年,传统养猪主食以米糠喂之,平乐古镇建镇即已形成糠市,足见农耕养殖之繁富。此街为木板铺面明清建筑,保存完好。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码头叫做八店街码头。当年这儿水运发达,货物的吞吐量是很大的。当地人也叫它是私奔码头,据说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月夜私奔时,为了躲开他父亲卓王孙在各个路口设置的关卡,就绕道从我们平乐水路顺流而下逃到成都的,从此演绎了一段爱情佳话。
我们现在就接着往前走,这条路因为是顺着河边,所以取名顺河街。平乐的街道均沿江而建,整个格局呈鱼骨状,沿白沫江流向相平行的福惠街、长庆街、顺河街等街口节点多为水码头,便于货物的装卸和交易。
我们左边沿河的房子是典型的川西吊角楼风格,基本上都是晚清建筑,2004年以来,镇政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它们的外观进行了简单修缮。这些吊角楼建筑风格十分鲜明,可以概况为:小青瓦,木本色,粉白墙和红砂石。这些房檐都牵了彩灯,一到夜晚,五彩的灯光将这些建筑的轮廓映得格外清晰,仿佛天上的凌霄宫一样金壁辉煌,而白沫江水流淌着古镇最柔美的曲线。每年的清明节夜晚更是人间天堂,整个河面布满了河灯,加上对面草坪上一盏盏孔明灯飞起,那场面别提有多壮观了。
大家知道这条河流为什么叫白沫江吗?自古以来,平乐的竹子资源都特别丰富,造纸业也就特别发达,以前盛传着一句话叫:成都草纸半平乐!当时沿江两岸的造纸作坊多达百个,整条江面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沫,故此得名白沫江。当然,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强了,造纸作坊逐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我们的母亲河也恢复了它清澈的面孔。
现在我们面前的叫渔市拐码头,相传是渔业行帮码头,昔时与别具特色的“木栈道”通连,接鱼市拐、联“台子坝”(古代社会活动中心),白沫江渔户、成都渔贩聚集交易,极其热闹。凌晨的渔歌、黄昏的渔火令商旅文人情酣意恋,故有不少成都渔商修房设栈,留下了风格独特的渔栈和码头。现存栓船桩眼、栓马铁环、号子灯桩、木栈道架孔、背负重物时上下的小石梯等足以令人遥想当年的繁华。
我们现在来到的这条古街是长庆街,其名取“白沫江水源源流长,生民得福当庆”之意。与长庆街相连接的是福惠街,福惠连长庆,寓意吉祥。这条长庆街也是我们保留比较完好的一条古街道,在这条街道上,你可以看到很多传统工艺,也可以购买到你称心如意的旅游产品。大家看到这家钟表店,里面展示了很多老钟表,见证了上百年的历史变迁。
再看“古镇第一照”,是民国时期邛崃最早的照相馆之一,里面的主人家杨大爷从事摄影工作已经60余年了,平乐古镇现在保留的很多旧照片都是出自杨大爷之手。
为了服务于商业活动,古街道均为梭式建筑,青瓦黛墙,翘角飞檐,一色青瓦联延二里许,高低错落,木格窗花。临街铺面前设庙堂,后为货栈,多为上宅下店,或前店后栈中天井的一楼一底穿木结构。合理的布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别致的建筑艺术,令人称奇。这条街以前是竹木器市场,主要卖竹编的筛子、背篼和木凳、木床等。现在旅游业发展起来了,许多店铺就转为经营旅游商品了。这条街上的玉米馍馍是最受广大游客欢迎的地方特色食品,它是用玉米面、面粉、老南瓜等和在一起,经发酵后,放入竹制的蒸笼蒸煮而成,是老少皆宜的食品。除了玉米馍馍,我们当地的美食还有甜皮鸭、老腊肉、野生河鱼、嫩豆花、奶汤面、碗碗羊肉等等。

这棵古榕树,俗名黄桷树,属桑科,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叶互生,椭圆形,黄色或赤褐色。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地方。木料可制器具,叶、气根、树皮可入药。平乐古榕,沿江共十三棵,多在千年以上,唯此树最大,树龄1500多年。昔时乡民多具三牲礼品,将小儿拜寄与黄桷树为干儿(女),取其能得到它的佑护,少病少痛而长命百岁;又认为它独具灵气,以手触之可除百病,此民俗自古有之,至今犹存。在此凭栏眺望,可见绿荫参天映沫水,古镇长虹七洞桥。石板街酒肆茶坊,吊脚楼风光优美。真可谓景冠川西,奇绝之极。
现在我们所处的桥叫兴乐桥,建于1992年。 桥的上游就是“一江分三水”的特殊景色。在我们右边的堰叫禹王堰,据(尚书 禹共)中记载,平乐曾大水为患,当地百姓想尽办法治理水患都无成效,时值大禹前往西蜀蒙山途径此处,撒黄金垒土,终于筑堰成功,保全了当地百姓的平安,后人为纪念大禹的丰功伟绩,就将此堰命名为禹王堰。左侧的这条堰叫安乐堰,建于清朝初年,分流的水穿吊角楼而过,与禹王堰一样灌溉着两岸的万亩良田。
现在,我们乘坐的竹筏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游船,是手工艺人用当地出产的楠竹为材料,设计制作成仿古亭台式样,颇受游客欢迎。大家泛舟波上,躺一回靠背椅,喝一杯花楸贡茶,听一曲当地的山歌,做神仙也不过如此逍遥啊!
上了岸后,我们要去参观的是平乐民俗院。这匾额上的五个大字是我国著名作家、诗人流沙河先生书写的。该园规划占地100亩,总投资约3000万元,现在能看见的是第一期工程。它分为三部分:一是作坊展示馆,二是百家院,三是水景表演区。
一进大门,我们看见的这面墙叫“照壁”,起隔绝视线的作用,避免外面的人一眼就看见里面。左边的这个四合院,是我们川西地区典型的农家院落,房屋成U字型排列,土砖围墙、篱笆院门、晾晒农作物的晾架、风谷机、红辣椒、玉米棒子、水井等,体现了农家的院落特点。房窝正中是高大明亮的堂屋,一般供奉着祖先的牌位,兼作客厅;堂屋两边是长辈的卧室和客房;左右两个拐角的屋子分别是厨房、仓房和猪圈房兼厕所,两边是晚辈们的卧室或堆放杂物的房间。
这个圆形的空地叫“耍坝”,是进行各种表演活动的地方,中间这根高高的木杆,是悬挂长明灯用的,每到春节,我们这儿就要点长明灯,一直点到正月十五。
造纸作坊:平乐镇自宋代起就有了造纸作坊,至明清时期十分兴盛,现存的遗址有七十四处,在全国现存的古造纸遗址中十分罕见,极具保护价值。我们这里出产的纸叫草纸,工艺流程为:1、浸料:选用将生枝叶的竹子,每节截断成五七尺长,放进料池,注水其中漂浸,浸至20天以上。2、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汁涂浆,入篁桶下煮。3、煮竹:将槌洗后的竹料放入篁桶,蒸煮8天,冷却1天后,取出竹麻,放入清水漂塘之内洗净。4、舂料:将竹麻用柴灰浆过,放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铺稻草灰寸许。桶内水滚沸,即取出别桶之中,仍用灰汁淋下,若水冷,烧开再淋。十余天后,竹料自然臭烂。取出入臼受舂。舂至形同泥面,倒入槽内。5、抄纸: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落纸于板上,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6、榨床:将毛坯纸叠积板压,使水汽净尽流干。7、焙纸:先用土砖砌成夹火巷,用砖盖在火巷表面,数块之间即空一砖。火气从砖隙透出,外砖尽热,将湿纸用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后,揭起成轶。
印刷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过古代应用最早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大约在晋代就出现了。其原理是:将需要印刷的文字或图像,书写(画)于薄纸上,再反贴于木板表面,由刻板工匠雕成反体凸字,即成印版。印刷时先在印版表面刷墨,再将纸张覆于印版,用干净刷子均匀刷过,揭起纸张后,印版上的图文就清晰地转印到纸张上,从而完成一次印刷。
土法榨油作坊:我们当地榨取油脂的原料是油茶籽,榨油坊一般都建在村落集中、水源充沛、绿树掩映的小溪岸边。榨油开工日,榨坊老大带领榨工和在场的榨油客户,点亮蜡烛,燃起红香,虔诚地在赵公祖师神位面前,三跪九叩,诚请他从天上下来“指导”一年的榨事。第一道工序:将焙干的油菜籽投放到碾盘上碾碎。碾盘的动力或用水车带动,或用牛、马拉动,碾盘为石材,其余的构件都由木材制成,做工精巧,既实用又颇具审美价值,转动时,咿呀作响。第二道工序:油菜籽碾成粉末之后必须用木甑蒸熟,然后用稻草垫底将它填入圆形的铁箍之中,做成胚饼,胚饼装入由一根整木凿成的榨槽里,在油槽右侧装上木楔就可以开榨了。第三道工序:手工榨油坊的“主机”是一根粗硕的“油槽木”,它必须是一根百年以上的松木,或是百年以上的红凿木,长度一般在4米以上,切面直径不能少于0.6—1米,树中心凿出一个“油槽”,油胚饼填装在“油槽”里.开榨时,掌锤的老大,执着悬吊在空中的撞锤,唱着节奏性特强的山歌,在两个助手的和应下,将长达5米有余的撞锤,悠悠地撞到油槽中的“进桩”上,于是,被挤榨的油胚便流出一缕缕金黄色的清油。
榨油季节结束之日,榨工将油坊洗扫干净之后,摆一桌丰盛的完工酒,像开工时一样,众人先在赵公神位面前顶礼膜拜,将祖师送回天堂,然后划拳行令,不醉不散。榨油坊,这个诗意浓浓的民俗事象将永久传承着一种文明,传承着一种古老的农耕文化。
酿酒作坊:邛崃是酒乡,也是中国最大的白酒原酒基地。我们平乐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现今有大大小小的酒厂、作坊近百家。这个酿酒作坊只要是向游人展示当地酿酒的工艺流程。酿酒的原料主要有:高粱、大米、小麦、大豆、糯米、玉米等,经蒸煮后加入酒曲,放入发酵池进行发酵。发酵后,再放入甑中进行蒸馏。蒸发的酒汽经过弯管进入冷却桶冷却成液态,从小管流出,这就是酒。刚生产出来的叫原度酒,酒精度达60度——80度。
作坊的右边是酒肆,是客人们品酒的地方。这些喝酒坐的桌子叫八仙桌。这个竹子做的器皿是用来量酒的。
我们看见的大门右边的那一排房子,叫王家大院,是清代洪雅县一位姓王的巡抚大人的官邸,现在搬迁到我们民俗院重建。

转自:http://hi.baidu.com/baihuayingli_1981/blog/item/7296f7fa7e0623dfb48f31be.html73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