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两次到都江堰,却没有一次是去游山的。人说,不去青城等于没来都江堰,所以常人眼里,我大概是“不识青城真面目,只缘未去青城游”吧。 虽未去过青城,但“青城天下幽”的美名,以及青城的灵山秀水和神奇传说早令我神往以久。 今年元旦,恰好有友人相邀去游青城,我总算是如愿以偿了。 携女友驱车来到青城山时已是薄暮时分。远远望见“青城天下幽”几个字守在夕照中,更显得苍劲遒古。 在山边的友人处小住一夜,翌日清晨起来,推窗一望,眼前薄雾一片,近处的树木,似乎是很艰难地经历了长途跋涉,向四面不散的雾气深处传开。远处庙宇和山石都被裹在这薄薄的晨雾里若隐若现。这时,耳边突然响起一声洪亮却又细切的声音,过了十来秒钟,又是一声,自耳廓边悠悠地荡漾开来,友人见我凝神谛听,便解释说:“那是钟声,从对面远山的泰安寺传来的。”我便又细细捕捉,果然,悠远的钟声穿过湿漉漉的雾气漾在这深山之中。一刹间,我悄然觉出来这道家圣山的肃穆,似闻见那浓浓的香火味了。 由友人家出来,我们拾级而下,来到山门前,进得山门,首先来到建福宫,遗憾的是该宫正在修葺没有开放,我们无法观光内景。不过站在墙外,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见院中的两棵古柏,其中一棵部分浮皮脱落,躯干龙钟,但生机尚旺,枝叶苍茂,犹凤凰展翅,丹鹤欲飞。另一棵主干魁梧,仿佛拔地的宝剑怒对苍穹,这两棵苍劲伟岸的百年古柏给青城增添了奇特诱人的风采。 离开建福宫,我们沿着小道缓缓上山而游。半路上忽闻身后有人吟道:“草庭回 蹬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回首望去,只见一位美貌的女孩尾随于后。她一边吟哦,一边举相机捕捉美景。当她发现我们对她友好的青睐时,她便加快步子向我们走近,并彬彬有礼颔首问:“我刚才背的唐代诗人崔橹的诗,对吗?”这时我们有点诧异,因为我们自感知识面不宽,难以答复,还是友好地点了点头。接着她赞叹唐诗太精妙。谈话中,我们才得知来自青岛的她目前在四川某大学中文系读书。我们伴行至上青宫,才依依行礼道别。 目睹蒋介石题写的“上清宫”三个大字,顿生感慨:遥想当年,老蒋随从相拥,畅览青城,挥毫泼墨是何等风光,也不知当时他可曾会料到如今尸埋台湾的下场?遗墨犹在,风景依旧,可历史的巨轮早将蒋家王朝碾得粉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这正所谓“顺民者昌,逆民者亡”。 离开上清宫,我们沿原路而下,其中经过一段“两山欲合,中溜一线”的羊肠小径,路虽难走,景却耐看。连绵起伏的,如龙蜿蜒;兀兀雄峙的,似虎蹲踞;翘首仰天的,类鹰展翅;婷婷玉立的宛如仙女;叠叠高耸的,是梳妆明镜,小径两边长满了不知名的树木,青翠欲滴,煞是诱人。 回到山脚,游人如潮,遍地都是小摊点,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五彩斑谰,琳琅满目,我在一摊点购得一柄精致木制折扇作纪念,手摇扇动清风来,好不神气! 当我们在青城停车场与友人话别时,已是夕阳西下。回首望处,只见落日余辉笼罩的青城山,仿佛披上一层迷人的轻纱,朦胧中的青、城山更象一位得道的仙者,超凡脱俗,逸气飘然,“青城夕阳”美丽壮观,令人留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