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青城山幽子规啼 |
[游记]青城山幽子规啼 |
2007-07-18 sina.com.cn |
青城山幽子规啼 清晨,天色微熹,寻着浓绿的林荫道,踏着滴哒的露水,我走进了清幽沉静的青城山。在晨间清越的钟磬声中,漫步于青城山的松间石径,似乎忘记了尘世的烦嚣,似乎生命与灵魂在这山涧放牧、洗尘。心灵进入一种澄明、幽邃、清寂、宁静,随着山野林间缥缈的道教仙乐袅袅升腾,悠远空灵,归于本真与淳朴。 迎着山门,是张爱萍将军的题词:“青城山幽子规啼”,泼墨豪爽不羁,气势磅礴,颇具大将风度。山门的背面,青藤缠绕,镌刻着古朴的几个字:“青城天下幽”,笔力沉雄豪劲,浑穆苍古。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背倚西山皑皑雪岭,俯临沃野千里的川西平原。这里,层峦叠嶂,奇峰连绵,一派烟翠,幽深秀美。在青城山的深谷峻岭中,我被其幽美的意境和深厚的道教文化所深深震慑。 登上丹梯石径,峰回路转,忽见四围山色里,出现一方波光粼粼、水气森森的湖泊,这就是青城山的瑶池仙境——月城湖。碧绿的湖水倒映着莽莽森林,百鸟啼鸣,林涛阵阵。山的清幽,水的空灵,交相辉映,淋漓尽致。 黄昏时分,步入青城山的第一道观——建福宫。院内,青烟缭绕,木鱼声声。两旁的百年仙人松苍翠郁郁,林木掩映着禅房、讲经堂。可谓“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拾级而上,进入大殿。道姑、师傅们面容清癯,心如止水,凝神默念着道教三经。 建福宫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南宋淳熙二年,成都置使范成大奏请赐名“会庆建福宫”,取古谣:“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之意,简称建福宫。宫内有大殿三重,即:长生殿、仗人殿及后殿。神殿重楼叠阁,飞檐翘角,红墙金瓦,亭楼映衬,丹岩翠林掩覆,古朴雄伟。 古老的银杏树旁,是道姑们的寝间。风吹银杏叶沙沙响,带走了她们昨日几多的尘缘幽思。 在建福宫内,于黄昏暮色中,偶遇一黄姓老人,面目安祥,鹤发童颜,一脉仙风道骨。在禅房亦明亦灭的烛光里,我和黄老慢慢地攀谈起来。黄老是渝州人,七十三岁,信奉道教,在建福宫内做志愿者(义工)。早年,老人家当过海军。想象当年的黄老在猎猎海风中,身着水兵服,飘带飞舞,何其英姿潇洒。六十年代,老人家转业到长江轮船公司,风里来浪里去,在长江的波涛中飘泊了一生。晚年,老人家年年到青城山朝拜,于晨钟暮鼓中体会那份幽静与清宁。也许,他在这里找到了浪迹天涯一生而没有觅到的归宿,找到了梦回千寻而蓦然回首的皈依。于是,他告别了儿女家眷,来到了清幽宁静的青城山,来到了远离红尘的建福宫。每天清晨,黄老洒扫庭院,在堂前拂尘点香。傍晚,在颂经声中,挥毫泼墨,书法丹青。黄老兴致勃勃地把他的书法拿来让我欣赏,还将建福宫内的主持为他写的诗扇给我观赏。笔墨果然是遒劲苍凉,透着仙风道骨。暮色渐合,我告别了可敬的黄老人家。认识黄老,是我在山中的一大意外收获,加深了我对青城山沉静悠然的神韵的体味。 (征得黄老人家的同意,在这里发表我给他拍的一张照片) 建福宫外,桢楠森森,秋虫唧唧。暮色苍茫笼罩的青城山,静谧于绿荫之中缥缈,禅意于深邃之中穆然。 走出青城山门,月色初上。凝望着月光下的青城山,聆听着树影沙沙,子规幽鸣。感受着这银色月光里的一片空灵清幽,还有这道教圣山中的缕缕禅风。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73f2d240100057774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