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望江楼公园景区介绍之一 |
[游记]望江楼公园景区介绍之一 |
2007-07-16 cts2008.com |
望江楼公园是纪念薛涛的古迹名胜之地。在成都,望江楼公园与武侯祠、杜甫草堂齐名。望江楼(即崇丽阁)以其“既丽且崇”的建筑特色,被视为成都的标志性建筑。园内所存的一组明清建筑群,1981年被列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望江楼公园,登楼俯瞰锦江美景,在幽静的竹之中留连忘返,其中许多人是专程前来凭吊唐代女诗人薛涛的,因为这里的楼台亭阁和一竹一木,无不与薛涛有关。从明清时代起,就不断有人到今望江楼一带凭吊这位享誉千载的女诗人,或谒墓,或登楼,或访井、或赏竹,留下无数诗篇楹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女诗人薛涛,就不会有今天的望江楼公园,而没有望江楼公园,人们今天也就无地凭着吊女诗人薛涛了。 薛涛有《酬人雨后玩竹》诗托物言志,以竹喻已,诗与翠人融为一体,后人将此诗看成是她的自我写照。薛涛与竹既密不可分,公园因而遍栽佳竹,处处皆是薛涛诗魂化身。 望江楼公园也是薛涛研究的学术中心。1990年,薛涛研究会在此成立,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研究薛涛的学术团体,定期举行学术交流会。园内所藏薛涛资料之丰富,为全国之最,并专设薛涛资料陈列室,供游人参观。 有的游客以为这里就是薛涛故居,其实,她从来就没有在此地定居过。可是数千百年来, 人们偏偏来此悼念她,其中的原因,说来话长。如果只用一句话来说明其渊源,那就是:先有薛涛井,后有纪念薛涛的亭台楼阁和竹林,发展成为今天的望江楼公园。 薛涛井之说,始于明代。此地原名玉女津,明代蜀王命人在此汲水仿制薛涛笺,故名薛涛井,后人便认为薛涛当年在此造笺。自明代起,不少文人在此题咏薛涛井。清初康熙三年(1664年),冀应熊书“薛涛井”三字,刻为石碑立于井畔,至今犹存。 民国十七年(1928年),此地成立“郊外第一公园”,由邓锡侯书写公园匾牌。占地20.6亩,即今古建筑群范围。到了成都解放前夕,园内建筑已年久失修,凋零败落。1952年,人民政府接收郊外第一公园,拨专款修葺一新。1953年,改名“望江楼公园”,占地78亩,当年11月8日正式对游客开放。1960年,公园面积增至176.5亩,形成了今天的公园规模。1984年,立薛涛雕像。1994年,政府又拨巨资修葺崇丽阁;同年补建薛涛墓于翠竹深处,供游人凭吊。 以上已叙望江缕公园的历史渊源,可见此地并非薛涛故居。清人李尧栋说得好:“登览者勿泥其地焉。”数千百年来,薛涛井等这一组咸建筑群的出现和废而又兴,万千游客来访,早已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与薛涛有关的建筑将在后文分节详述。 公园大门为仿古建筑。一入大门,便有修篁夹道,绿荫蔽日,竹园特 |
转自:http://www.cts2008.com/art/2007-3-31/13294283.html45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