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朱祖夏信息策划中心-风水游记:风水杰作-一都江堰

[游记]朱祖夏信息策划中心-风水游记:风水杰作-一都江堰

2007-07-16    

风水游记:风水杰作----一都江堰(返回列表)


成都西北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泽及川西平原四十余县一千万亩良田,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华文明智慧的一个硕果。

中国古代的许多建筑与工程,往往体现了上古时期的“天人合一”思想,凡事以天地自然为师。其中又以周易的学术思想为集中代表,所以古代建筑、工程多以合自然山水之情合“宇宙之道”为和谐之道,我们在都江堰也发现了古人的这些设计思路。
春秋战国时期,岷江水常常暴发洪水,祸民无穷,到了秦昭王时期,(约距今2250年前),秦国李冰父子担起治水大任,他们深谙易理“生生不息”之道,不“克”的办法来筑坝堵水,而是着眼“疏”字,疏导即“生”,提出“深淘滩,低筑堰”的利疏之道。使岷江水“生生不息”,顺其性,就其势而化解之。为此,他们首先在江心筑起“鱼嘴”,使岷江水一分为二,一为内江,一为外江,外江用以排洪,内江即分流岷江且用以灌溉,“一阴一阳为之道”,此为疏岷之第一法。更奇的是在飞沙堰,为了使它很好地起到泄洪、排沙与调节水量的作用,在飞沙堰与离堆之间修了200米长的溢洪道使洪水流入外江,溢洪道前面修有弯道,运用回旋流的理论,使江水形成环流,由于上游来水能量集中于此,所以环流形成的力非常之大,当洪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所夹带的泥沙便流入外江,不至淤塞内江。


这个飞沙堰通过涡流旋转又将水“一分为二”了,一为浊(即阴),一为清(即阳),浊水流于外江,清水入内江引以灌溉,而这又暗合了周易的太极旋转而生两仪(阴阳)的最基本模式。为使岷江水“生生不息”,充分化解上游水势和利用水资源变水害为水利,使岷江水的能量耗散与再生结构更趋合理,李冰父子又将内江水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最后以八条主要河渠分流于川西平原,与周易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模式如出一辙。因为周易的学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影响很大,所以我想这不是一般的巧合,而是我们的先人充分运用周易学术治山治水的一个成功楷模。
都江堰既成,川西丰衣足食,秦国国力大振,为终于统一中国奠下良好物质基础,绵流至今,都江堰理水功能依旧,川人仍然受惠,“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是对李冰父子所建伟业的最好写照。
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高级官员席班达林近日考察都江堰后这样评价:“都江堰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人与自然完美结合即遵循自然之道,而此正是周易的精髓。中国古代的建筑业以及很多工程中多合易理,恐怕也就是为了更好地达到“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效果吧!而这样的建筑物或工程无论从美学的意义、实用的效果、环境的和谐等等都将是最好的。

原始链接:http://www.zzx163.com/view.asp?id=75
转自:65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