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探秘都江堰“黑风洞” |
[游记]探秘都江堰“黑风洞” |
2007-09-04 bbbar.com |
图片说明:黑风洞口 本报讯(记者 庞健 摄影 刘忠)“从前有座山,山里面有个洞,洞里藏着黑风……”在都江堰城北,始建于唐代的灵岩古刹内,有这样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黑风洞”。它不仅因洞里时而飘散出黑雾,更相传与远在数公里外的二王庙相通,自古入洞探奇者络绎不绝。昨日,记者在灵岩山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陪同下,亲身入洞实地体验古洞神奇,并拍获珍贵的现场资料。 一怪 洞外对联无人解 昨日上午,记者在灵岩山文物管理所专家蔡勇的指引下,来到灵岩寺西大雄殿脚下一低崖前,崖壁上镂空雕凿一近3米高的石牌坊。石牌坊头顶刻“风洞岩”三字。石牌坊上所雕石联“岩阴无缝吐红日,洞口有线吹黑风”,至今上面所指的“红日”及“‘洞口’的‘线’”仍然无人可解。 二怪 黑雾缭绕不伤人 根据民间传说,当年李冰父子治水时,江中有恶龙作乱。李二郎一路跟踪恶龙,最终将其锁于黑风洞。据称该洞与二王庙所在的玉垒山相通,时有黑风自洞中传出。此外,当地还自古相传洞内有巨蟒出没。包括蔡勇本人在内的很多人都曾目睹从洞中飘散出灰黑色的雾状气体,而且久久缭绕不散,但是黑雾对人畜皆无伤害。 三怪 一洞两口都难入 穿越洞门,眼前顿现一能容三四人站立的石室。而岩壁下方地面,突然裂开一普通办公桌大小、深达2米左右的石缝。缝内嵌两个人工凿成的狭窄入口。其中,半月状的入口较大,人躬身勉强可钻入,进入其中约2米,前路便被巨石截断。另一满月状的洞口,入口直径仅40厘米左右,竟垂直于地面,高约50厘米左右。一大、一小,谁是黑风洞的真正入口,较大入口为何被封?小入口为何又垂直于地面?无人能晓。 记者体验黑风洞 昨日上午11时20分,记者从垂直的小洞口一寸寸挤入洞内,然后又费尽力气才让身体躺到了水平的巷道内。进入巷道中,借着手电灯光,依稀可见由卵石和条石砌成的洞壁。记者挪动身躯向巷道深处爬行,不时见到蛇蜥残留下的蜕皮。联想到洞内时有巨蟒出没的传说,禁不住神经紧绷。洞内巷道蜿蜒曲折,时窄时宽。记者明显可辨认出巷道曾有多个出口,已被砂石堵塞。沿巷道左侧方向一直爬行,前方很快便豁然开朗,一个可躬身进出的洞口出现在眼前。迈出洞外,抬头一看,原来出口在距离洞口约30米远的另一处山坡下。此刻距进洞已足有40分钟。 专家试解黑风洞谜团 据都江堰市文物局卞再斌副局长介绍,关于“黑风洞”谜团的争论一直很多。所谓“黑风”,可视为一种燃烧气体的挥发物。灵岩山蕴含丰富的煤矿,不排除地下煤层长年燃烧的可能。但黑风洞是否与距离数公里远的二王庙相通,尚不得而知。据透露,目前有关部门已着手邀请有实力的勘探机构,进行彻底调查以解开这个谜团。 天生一个“黑风洞” 黑风洞位于地处都江堰市城北6公里处的灵岩山。此山海拔1400余米,山前沃野似锦,山后断岩千尺,幽谷传香。现存山巅的灵岩古寺,据史书记载,最早在唐代开元四年(公元716年)由印度高僧阿世多尊者创建。历经逾千年风雨,庙宇几经毁复。位于寺西古木掩映下的“黑风洞”,则是有据可考迄今山上遗留下历史最悠久的古迹之一。 由于洞内时有黑雾飘出,因此被当地居民称作“黑风洞”。据史料记载,当地居民自古便有依照黑风安排耕作的习俗,据称还很灵验。 两年前我有幸去过此洞,因准备不足,路行一半后撤退~以下为当时所拍照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
转自:http://www.bbbar.com/bbs/dv_rss.asp?s=xhtml&boardid=4&id=6264&page=10175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