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与都江堰  ●中文名称:青城山与都江堰 ●英文名称:Mt.Qingcheng and Dujiangyan ●批准时间:2000年11月 ●遗产种类:文化遗产 ●遗产遴选标准:青城山与都江堰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属于道教名山。建福宫,始建于唐代,规模颇大。天然图画坊,是清光绪年间建造的一座阁。天师洞,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细,并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 建于公元前三世纪,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渠道工程位于青城山麓的岷江干流上,距成都55公里,创于古蜀国开明王朝。秦昭襄王时(公元前三世纪中叶) ,蜀郡守李冰主持完成了这一伟大的水利工程。渠道的分水堤(鱼嘴)、引水口(宝瓶口)、泄洪堤(飞沙)设计之巧至今仍令中外水利专家叹服。玉垒山、"离堆"、"水则"、铁桩、"漏"等古迹,可让您大略了解古代工程的艰巨和古堰建成后所起的作用。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旅文明史上,与长城比肩而立的伟大工程。 二王庙下的安澜桥是一铁索桥,古名"珠浦桥",宋淳化元年改"评事桥",清嘉庆建新桥更名为"安澜桥",桥为1974年重建,横跨内江、金刚堤和外江。站在摇摇晃晃的桥上,目睹水流湍急的岷江,看看"分四六、平水旱"的鱼嘴,您不能不为古蜀国先民的智慧所折服。这里现在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青城山位于成都西北都江堰市境内,距成都75公里,青城山为邛崃山系中的一个环扣。山峰呈形排列,状如城廓。山上林木茂盛,终年青翠,故名"青城山"。以"青城天下幽"名扬四海,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和洞天乳酒、苦丁茶、道家泡菜、白果炖鸡"四绝"。青城山还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被称为"第五洞天",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修炼并羽化;青城道家气功闻名遐迩。从山门入口处的建福宫沿着被杜甫称"丹梯"的石级向上攀登,道旁古树参天,浓荫蔽日,是"苔深不雨山常湿,林静无风暑自清"的避暑胜地。山上的常道观、天师洞、古银杏、掷笔槽、三皇殿、手诏碑、麻姑池等都充满种种传说。青城山,是我国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旅游地。杜甫、陆游、张大千、冯玉祥等仁人志士曾在此驻足留连。 青城山 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处。因为山上树木茂盛,四季常青,故历来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祥地。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10余座。建福宫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 (公元1888年)重建。现有大殿三重,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394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阁,建于清光绪(公元1875~1909年)年间。这里风景优美,游人到此仿佛置身画中,故将其称为“天然图画”。 这些建筑充分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的思想,一般采用按中轴线对称展开的传统手法,并依据地形地貌,巧妙地构建各种建筑。建筑装饰上也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长寿和升仙的思想。对于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的道教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青城山因其的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道教建筑而成为天下名山,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和隐居修练之处,文人墨客们留下了的珍贵“墨宝”,为这座名山增添了丰富的人文景观。特别是为数众多的楹联,不但赞美了青城山的美丽,还颂扬了道教思想、道教经典,表达出对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由衷的敬意,以及对国家兴衰、民生荣辱的关注。  都江堰 是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今都江堰市城西。它处于岷江从山区泻入成都平原的地方。在都江堰建成以前,岷江江水常泛滥成灾。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兴建水利工程。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成为“天府之国”,这项工程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作用。 都江堰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鱼嘴是在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伏江中,它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飞沙堰是在分水堤坝中段修建的泄洪道,洪水期不仅泄洪水,还利用水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漩涡作用,有效地减少了泥沙在宝瓶口前后的淤积。宝瓶口是内江的进水口,形似瓶颈。除了引水,还有控制进水流量的作用。 此外,都江堰一带还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等名胜古迹。 二王庙 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 伏龙观 位于离堆公园内。传说李冰治水时曾在这里降服恶龙,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  安澜索桥 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都江堰水利工程以独特的水利建筑艺术创造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它创造了成都平原的水环境,由此孕育了蜀文化繁荣发展的沃土。都江堰不但是世界上惟一具有2000多年历史,且至今尚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古代水利工程。同时它还是集政治、宗教和建筑精华于一体的珍贵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价值: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quot;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人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乐山市峨眉山景区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因山势逶迤,“如螓首峨眉,细而长,美而艳”而得名,山体南北延伸,绵延23公里,面积约115平方公里。山坡西缓东陡,东坡为逆向坡,另有断层崖,山势险峻。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高出东麓峨眉平原2600米。形成于新第三纪末。山体主要由碳酸盐岩、花岗岩、玄岩和砂页岩等构成,地层明人包括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三叠系沉积相当典型,被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已建有多个标准地质剖面。山上动植物种类繁多,计有动物2000余种,植物3000余种,且多珍稀种类,动物中如枯叶蝶、凤蝶、弹琴蛙、树蛙、大蚯蚓等为峨眉山所特有。植物中有第三纪子遗植物珙桐、银杏、洪椿、桫椤等,是全省动、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 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以其雄、秀、奇、幻著称于世,。巍峨磅礴,重峦叠嶂,沟深壑暗,绿荫繁茂,云雾缭绕,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形成了罗峰晴云、圣积晚钟、双桥清音、洪椿晓雨、白水秋风、九老仙府、像池月夜、灵岩叠翠、大坪霁雪、金顶祥光十大胜景。有佛光、云海、日出、圣灯四大自然奇观。主要景点有报国寺、伏虎寺、万年寺、清音阁、仙峰寺、洗像池、洪椿坪、金顶等。她古雅神奇,巍峨媚丽。其山脉绵亘曲折、千岩万壑、瀑布溪流、奇秀清雅,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称。 1997年2月,峨眉山和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方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目录》。 从雷洞坪下连望坡后可到洗象池,这段路程长约3.5公里,是全山最为陡峭难行的几段山路之一(另外几处分别是洗象池下的钻天坡和九十九道拐),也是全山自然风光最为奇美的路段之一。由洗象池下行12.5公里可到九老洞,再由九老洞下行15公里就到了洪椿寺。  ●洗象池 洗象池山路盘旋,云雾时起,古树夹道 ,偶有猴群出,向人索取食物,游人行至其间,常有意外的发现。雷洞坪至洗象池之间的猴群常结队出没,老猴居前,态度不卑不亢,游客行经此路段时最好先备好食物和竹杖(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即可取得通行资格。洗池地热血独特,古寺一面依山,三面下临深谷,云层常在保间浮动。此地海拔2070米,是绝佳的赏月胜地。寺名得自于佛门的传说,相传普贤菩萨曾经在这里的水池中汲水洗浴所乘的 象。游客可将这里作为上下金顶的老一个食宿点,洗象池客房数量较多。如果正适农历的月中,游客不妨专程到此小住,欣赏天清气爽、月色如玉的绝美夜景。寺内常有猴群出没,人猴和谐相处,将缎带您留下的回忆。  ●九老洞(仙锋寺) 自洗象池下钻天坡即到九岗子,在此游人可选择不同的下山路线:一条左行,经华严顶、初殿到万年寺下山,路途较近;另一条右行,经遇仙寺、仙峰寺(九老洞)、洪椿坪、猴山、一线天、清音阁,自清音阁下山,或再从清音阁经白龙洞,到万年寺参观后下山,景点较多,路程较长。 仙峰寺是峨眉八大寺之一,食宿条件较好,环境十分优美,游人可在此间入住,休息之后,再上山或下山。寺内佛事也可以成为观光内容之一,晨昏之时,钟罄齐鸣,佛号高宣,令人神往。仙峰寺外还有仙皇台,是观赏群山环立,烟去变幻之景的最佳地点。,周围山峰起伏,景色壮丽。寺后仙峰岩海拔1750米,为巨型石灰岩山峰。这里是峨眉山典型的白云岩分布区,寺侧有著名溶洞―――九老洞。 九老洞是全山最大的洞穴,全长约1500余米,洞口与洞底高差84米。内分三段:首段为厅堂与廊道型洞穴,游客可直立行走,长约120米;中段为网状交*的迷宫型洞穴,长约160米,游客不宜深入;下段为裂隙型洞穴,难以容身。九老洞得名于天英、天任、天柱、天心、天禽、天辅、天冲、天芮、天蓬“九老”在洞中修仙的传说。现在洞内又修塑了一尊财神赵公明的塑像,算上这位,也许该是十老了。九老洞以传说神奇和地貌独特吸引着广大游人,但参观者一定要小心行动,注意安全。  ●洪椿寺 仙峰寺与洪椿坪相距约15千米,其间要途经全山三大陡坡之一的“九十九道拐”。洪椿坪以植被繁茂为特色,到处绿叶连云,翠色似海。春夏之晨,雾气弥漫,枝喹如洗,令人心醉,故名“洪椿晓雨”。为“峨眉十景”之一。当地海拔约1120米,日照充足,土壤湿润,是天然的植物王国。洪椿是一种长寿的古森,现于寺外山坡上还可见到。庄子《逍遥游》有句云:“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寺中有一副对联,即以此意而成:“佛祖以亿万年作昼,亿万年作夜;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道家思想入得佛门,此为一从事贸易。至于儒家观念入佛门的例子也可见于寺内客堂门上的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洪椿坪规模甚大,殿堂之间,对联极富意趣。饭堂门联“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过锅内煮乾刊”。楼上一联“处已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肝皮”均喜获丰收玩味。特别值得一读的还有观音殿上的双百字长联,1921年由川人冯庆樾所撰,是为全山第一名联。  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凌云山东麓,古称<SPAN lang=EN-US>"大弥勒石像"、"弥勒大像"、 "嘉定大佛"等,修造于唐玄宗开元初年,经海通禅师、章仇兼琼、韦皋三代人90年而成,是一尊依山临江开凿的弥勒坐像。坐像头高11.96米,肩宽28米,手长6.2米,头上发髻1021个,为世界最高的石刻弥勒佛像。巨型睡佛-1989年5月,在驰名中外的"乐山大佛"外围又发现另一座奇大无比的"巨型睡佛",身长4000 多米,隔江望去,巨佛体态匀称,安闲地漂睡在青衣江上。 乐山大佛立座于睡佛 心胸部位,印证了佛教所谓"佛在心中"的古老圣寓 乐山市资源丰富,有耕地286.2万余亩,土地肥沃,灌溉方便,宜农利耕。产粮食129.88万吨,油料3.89万吨。山区中森林广布,有珍贵树种珙桐,还有大量的丝栗、冷杉、香樟、木姜子、石栎、峨眉六驳、鹅耳枥、槭树、乌柏、油桐等树种,竹类在深丘地带分布较广,是建材和造纸的好原料。山林中有大熊猫、小熊猫、野牛、峨眉猴等珍贵野生动物。本市水资源有巨大开发价值,大渡河、西溪河、马边河穿行山岭,有利水力资源开发,丘陵地带的茫溪河等利建水库,有利农田灌溉和水产养殖。矿产资源有煤、铁、铅、锰、铜、沙金、石墨、水晶、钼、莹石、白云石、重晶石、铝、锌、岩盐、芒硝、石膏、石英砂、矽石、花岗岩、石灰石、粘土矿等,主要分布于峨眉、峨边、金河口、马边一带,五通桥等地的盐也较为有名。 乐山市国内生产总值约13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约占26.65%,第二产业约占41.74%,第三产业约占31.41%。工业产品主要为能源(如煤和电力)矿产、电子产品(如传真机等)、钢铁、医药品、水晶釉、建材(花岗岩板材、玻化砖、釉面砖、竹木层板等)、文化用纸、食盐等。农产品主要为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籽、花生、土豆。名优特产有峨眉雪魔芋,夹江的根竹滩豆腐乳及江团、茶叶、生姜、蚕茧、米心白蜡、紫胶、竹席、夹江国画纸、笋干、花椒、峨边茶牛、马边水牛、彝族酒具、木制彩漆器、大节手杖等。中药材虫草、贝母、天麻、黄连、牛膝、白术等也较丰富。 九寨沟旅游景区介绍  九寨沟黄龙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区,是我国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0年,九寨沟被列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首,1991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风景名录》,1992年12月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从此登上世界旅游的宝座,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神奇的“萝幻世界”。 因沟内分布着9个藏族村寨而得名,海拔2000~3000米,属高山深谷碳酸盐堰塞地貌,以翠海(高山湖泊)、叠海、彩林、雪山、藏情“五绝”驰名中外,被誉为“梦仙境”和“童话世界”。主景长沙余公里,面积6万多公顷,有长海、剑岩、诺日朗、树正、扎如、黑海六大景观,呈“Y”字形分布,以水景最为奇丽,泉、瀑、河、滩将108个海子连缀一体,碧蓝澄澈,千颜万色,多姿多彩,“水在树间流,树在水中长”,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和“世界水景之王”之称。 九寨沟主要由岷山山脉中呈“丫”字形分布的日则沟、则查洼沟、树正沟三条沟谷构成;其九寨沟主要景点分布在树正、日则、则查洼三条沟内,沟内可分五大景区:树正景区、日则景区、长海景区、宝镜崖景区、原始森林生态景区。  一、树正景区: 由树正沟上段的火花海 、卧龙海 、犀牛海 、双龙海、树正群海、树正瀑布等组成。 树正群海景区是九寨沟秀丽风景的大门。树正群海沟全长13.8公里,共有各种湖泊(海子)40余个,约占九寨沟景区全部湖泊的40。40多个湖泊,犹如40多面晶莹的宝镜,顺沟叠延五、六公里。水光潋滟,碧波荡漾,鸟雀鸣唱,芦苇摇曵……盆景海、芦苇海、火花海、卧龙海、树正瀑布、老虎海……一路惊奇,一路美景,一路碧水,一路瑶池。 最令人叫绝的是树正群海下端的“水晶宫”:千亩水面,深达四五十米,远眺阔水茫茫,近看积水空明。距水面约十米的湖心深处,有一条乳黄色的碳酸钙堤埂,仿佛一条长龙横亘湖底。山风掠过湖面,漾起粼粼水波,看那卧龙卷曲蠕动;风逐水波,那“龙”像是摇头摆尾,呼之欲出。  二、日则景区: 由日则沟下半段的诺日朗瀑布、诺日朗群海、镜海、珍珠滩、五花海、熊猫海瀑布、熊猫海、箭竹海组成,是九寨沟风光的精华所在。  三、长海景区: 由则查洼上段的五彩池和长海及上、中、下季节海组成。 九寨沟最大最深的湖泊要数长海。它长约8公里,最宽处约4.4公里,面积约200万平方米,海拔在3000米以上,也是九寨沟最高的湖泊了。 长海水面宽阔,地表无出水口,但夏秋暴雨,水不漫堤,冬春久旱,亦不干涸。真是神秘莫测! 长海尽头连绵的山峰终年积雪,银装素裹,*近岷山山脉的主峰,海拔都在四五千米。海子四周青山寂寂,绿水幽深,使湖水显得格外澄碧。水面常有长颈水鸭子栖息,自由翱翔,上下翻飞,好像与游人逗趣。春秋时节,长海景色更加迷人:水中琉璃世界,在春日倒映出百花簇拥的雪山,斑斓金秋则映衬着层峦叠嶂的黄栌红枫;隆冬一到,四面琼花玉树,迷漫一色,叫人叹为观止。此时的长海变成冰湖,湖面冰层厚达60厘米,连载重汽车也能在冰面上开行。  四、宝镜崖景区: 树正沟下段,主要的景点有扎如寺庙(苯教)盆景海、芦苇海宝镜崖 、芦苇海、扎如寺庙、扎如马道 、扎依扎嘎神山 、等。 扎如沟有一块巨大的石崖,昂然矗立,表面平整,远远望去,像是一座大屏风。这就是宝镜崖,也称为魔鬼崖。 相传这块石崖是九寨沟的万山之主扎依扎嘎所竖立的一面宝镜,下面镇压着一个残害人民的魔鬼,以使它永世不得翻身。  五、原始森林生态景区: 即日则沟的上段,天鹅海、草海、剑岩悬泉、原始森林等景观。 九寨沟有面积广大的原始森林,日则沟最顶端尽头处的一片原始森林,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置身林间,脚下踩着深厚柔软的苔鲜落叶,鼻子嗅着芬芳潮湿的空气,耳朵听着松涛与鸟语,身上拂着野林山风,眼中看着林木葱郁,游人好似来到另一个世界,顿时有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