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和陕西的郑国渠一样,是秦人建造的一项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受人称颂,甚至世界闻名。既然到了成都,不可不游,于是驱车前往,加入人流,走马观花游历了都江堰。 看着都江堰,那堰不广,不宽,不高,不深,十分平常。似乎快要淤满了,直叫人怀疑李冰父子的伟大。这么一点水,能灌溉整个成都盆地?能养活数千万巴蜀儿女?只看飞沙堰,似乎令人不相信它有这么大的作用。 坐在堰底石头上歇了一会,养足精神快步登上安澜桥。上了桥,才觉得山摇地动,逐渐感觉出都江堰的伟大来。这桥横跨岷江,由铁索建成,左右摇摆的很厉害,人行桥上自然站立不稳,但是三五分钟稍作适应,人的身体和着桥体节律一同摇摆便没有了踉踉跄跄的感觉,这时或站或走或跑皆能游刃有余,说话间,儿子那小小的身体已像小马驹似的跑到了对岸,站在岸上鼓掌鼓励攀着栏索踌躇不前的妈妈,看看效果不好,又索性跑上桥来,拉着妈妈颤颤栗栗的右手走上岸去。我整个身子随桥摇摆,就似古琴七弦上弹奏着的《流水》,时而飞跃,时而荡底,时而欢娱,时而轻松,不觉已到桥头。回首望去,桥下的岷江突然大水涌来,似万马奔腾,似阵雷惊放……我这才知道飞沙堰的作用,才知道水有多大多深,才真正感到秦人李冰的英明之处。 站在桥边看二王庙,该庙依崖所建,青衣绿苔,散发着一种湿润的气息。很有古意,看着看着,就打消了攀上玉垒山的本意,又回身直趋安澜桥,再一次感觉了古琴曲《流水》的雅意,乘兴携妻率子去看鱼嘴。李冰的绝妙创意就在鱼嘴的修建上,将石块装进竹笼里,一个一个扔进江中,竹笼彼此交错,连成一起,形成鱼嘴,便能分水,从此岷江一分为二,内江灌地,外江泄洪,十分奇妙省工,这么智慧的创意来自秦人李冰,不由人不敬佩李公聪慧过人,气概过人。庆幸后人建造了缆车,空中俯瞰,才觉得上了一节爱国主义教育课。由李冰而秦汉,由秦汉而中华,从五脏六腑里感受了民族的伟大和天人和谐的绝妙,一种民族自豪感从心底升起!我想,这就是游历都江堰的收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