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四川都江堰二王庙_旅游目的地资讯 |
[游记]四川都江堰二王庙_旅游目的地资讯 |
2007-11-30 citsnj.com |
二王庙 原名“崇德祠”,寓意李冰治水有功,人们推崇他的恩德。(公元494年)仅塑李冰石像一尊。 宋开宝五年(972),成都平原五谷丰登,人们怀念李冰疏江导水的恩德,增塑像李二郎石像一尊。宋、元两代,李冰父子先后敕封为王,故将崇德祠改为二王庙。从此,蜀人敬李冰如神明。 明朝末年(1644),二王庙毁于战乱,清同治、光绪年间,相继修复。本世纪三十年代二王庙主体建筑毁于火灾,再次重建。“十年浩劫”中,李冰父子塑像又遭劫难,经重塑金身,才为今日之所见。 宋代以后李冰父子被封为王,改称二王庙。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自五代王建踞蜀后,因李冰父子相继赦封为王,更称今名。庙内梯回壁转,亭殿交错,飞檐叠阁,雄伟庄严。漫步其间,似入“先都”。壁间刊刻的“深淘滩,低作堰”等许多治水格言,是我国古代治水经验的种结。彩塑的李冰父子及历代“堰功”像,雕刻生动,技艺精湛。 新建的李冰纪念馆,系统的展示了李冰这位杰出的水利工程专家、地方官的生平事迹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古今慨貌。庙前横跨内外二江的安澜索桥,被誉为我国古代五大桥梁;蹬庙后在新建观景楼上,古堰雄姿尽收眼底。 二王庙建筑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占地约5万余平方米,主建筑约1万平方米。二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宇区。全庙为木穿逗结构建筑,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上下重叠交错。宏伟秀丽,环境幽美。大殿及后殿内有李冰及二郎塑像。庙内石壁有李冰治的口诀:“深掏摊,低作堰”。 清溪园占地8000多平方米,是川派盆景的精品园,也是景区当中最具魅力的景点之一。中国园林分为自然园林、寺庙园林、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四种,清溪园属于典型的川西自然园林。园林建筑风格取材于川西民居,建筑空透飘逸,古朴而又清新。在造园手法上以水景取胜,作者大量使用了采自岷江河流中的各色大小卵石,既增加了层次,又更加突出了都江堰水文化这一特色。 拾级而上,步入门厅,扑面而来的是一副飞动的山水画卷,青石镂空的照壁中,亭上飞泉倾泻而下,园内亭廊逶迤曲折、建筑朴素典雅,数百盆山水、古桩盆景错落有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园内运用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框景,障景,借景等手法,远近高低,收放自如,为人们营造出一幅美丽的画卷,体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
|
转自:http://www.citsnj.com/guide/article/show.asp?id=466725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