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拜水都江堰

[游记]拜水都江堰

2008-05-22    sina.com.cn

当北方正是寒冬腊月时,成都却没有多少寒意,到处绿树成荫,
鲜花绽放。2007年1月27日清晨,我和夫人从西南交大出发,乘公交车去游览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建于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在世界上,至今为止,它是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

车行一个多小时,到了都江堰市,我们看见在市中心高耸着李冰父子的雕塑。

进入都江堰景区,先看到一条堰功道。《堰功道碑记》上写道:“公元2000年11月,时逢都江堰名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际,堰功道始建于此!”“古堰屡有兴衰,历代多有创革,终使古堰千古不废。”“饮水之时,怎能忘掘井之人;凉荫之下,岂可忘植树前辈。”“古堰长流,逝者如斯,唯治水之功不朽。大道初成,景美情深。历代先贤,彰明于此。百千堰功,永垂青史。”
堰功道两旁,雕塑了历代对都江堰工程有创革的先贤,其中还有诸葛亮。

堰功道直达离堆。雄伟庄严的伏龙观建在离堆之上。我们先参观了伏龙观中的文物。正殿中树立着东汉李冰石雕像,是1974年迁建索桥时于三号桥基坑出土的。石像2米多高,冠冕长衣,手置胸前,面含微笑。正殿右侧竖立着堰工石像,是1975年在都江堰外闸下开挖护滩时发现的。石像宽衣重袖,持锸而立,石像不足2米高,头部已被冲毁,据说是李冰石像铭文中“三神石人”之一。

导游介绍,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目前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1998年就超过了一千万亩。

我们登上伏龙观后方的观澜亭,向北远望,都江古堰一目了然;俯视脚下,江水直泻宝瓶口。宝瓶口在观澜亭东侧,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岷江从灌县(即今都江堰市)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公元前256年,李冰为排除洪灾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主体工程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达到了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为此,李冰在儿子的协助下,邀集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实地勘察,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米,长80米酷似瓶口的山口,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在观澜亭上,我们看到江水浩浩荡荡通过宝瓶口流向成都平原,东岸的玉垒山壁上写着“宝瓶口”三个红字。

在小吃点吃了简单午餐后,我们往北走,来到了鱼嘴分水堤。江心有一个狭长的小岛向北伸入江中,上面满是卵石,显然是人工修建的,这就是鱼嘴分水堤。原来,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率众又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狭长的小岛,形如鱼嘴,岷江流经鱼嘴,被分为内、外两江。外江仍循原流,内江经人造渠,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在鱼嘴和宝瓶口之间,我们看到一块碑上写着“飞沙堰”。根据碑文介绍,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在鱼嘴和宝瓶口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米的溢洪道通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让人们知道“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飞沙堰的设计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两千年前祖先的聪明才智令人惊叹。

站在鱼嘴分水堤,向东岸的玉垒山望去,二王庙座落在半山腰,宏伟秀丽,那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于公元498年建成的。我们走过安澜索桥,去参观二王庙。安澜索桥是古索桥,又名“夫妻桥”,横跨内外两江,长500米。在二王庙中我们拜见了李冰父子像,欣赏了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建造精美的庙宇和园林。在三官殿的墙上,用大字写着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和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这些治水原则至今仍然适用!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94c2b7010008i7.html28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