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永恒的都江堰 |
[游记]永恒的都江堰 |
2008-05-22 sina.com.cn |
永 恒 的 都 陶都风 在成都,和省旅游局促销团一行游览了庄严肃穆的武侯祠和泛绿拥翠的杜甫草堂后,尽管有走马观花的味道,但内心也慢慢滋生了薄酒一杯遇故知的感觉。蜀地浓郁地域文化的渐渐浸湿,恍惚中,我不是行走在由远及近的成都山水和传说故事里,而是行走在一种意蕴和诗意的空间里了。在我国,成都毫无疑问是历史文化的一座巨大的宝库,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说是随处可见的。随着我们的车子驶出市区直达都江堰后,我的精神更为之振奋了。在没来都江堰之前,我早对它心弛神往了。我知道,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都江堰,它不仅有着自身的深厚历史积淀,更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在蜀地自成了惊世泣鬼的绝美风景。 很早时候,我就从一些书籍记载上了解了都江堰的大概。都江堰距成都市区59公里,是公元256年秦国郡守李冰为治理岷江水患而踏遍崇山峻岭,经过无数次的实地考察,才选择了岷江干流出山口与成都扇形平原交接处、海拔700多米的制高点,率众凿离堆、穿二江而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其工程采用无坝引水形式,巧妙地利用了岷江出山口的天然地势和弯道水流规律,三位一体,道法自然,有效地解决了引水灌溉、泄洪排沙的问题,孕育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成都平原。它不仅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也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声名最显赫的无坝引水公程。 在遥远的战国时代,我们难以想象,那时没有机械、没有火药、更没有建筑浩大工程的设施,单凭了血肉之躯又如何建造出这旷世工程呢?导游回答了我们的疑问,她介绍说,李冰父子带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坚强信念,率众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想尽了一切办法,用熊熊烈火将坚硬的岩石烧得滚烫,然后再浇上冰冷的江水,岩石骤热骤冷,爆出一些裂缝,工匠们再用锤敲、凿打……这是一幅何等壮观悲怆的场面啊,又是一幅何等惊心动魄的战天斗地图。我行走在都江堰的灵水神韵里,聆听着远古隐隐传来的劳动号子的声响,心灵深处的激荡无以言表,我不能不惊叹,不能不动容,不能不肃然起敬。 都江堰,它虽然没有黄山泰山的奇崛雄伟,也没有长江黄河的汹涌澎湃,更没有漓江九寨沟的清丽秀美,但它却以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创造了人间神话。这人间神话,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水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都江堰不仅浇灌了天府之国,而且随之也诞生了源远流长的水文化。如果没有都江堰对巴蜀的灌溉和滋润,也就不会有司马相如、王褒、严遵、杨雄的“文章冠天下”;也不会有李白、杜甫光耀古今的华章;当然更不会有陈寿、谯周、李膺等史学家的传世名作。都江堰的水文化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建筑、书法、绘画、文学、民俗、音乐等诸多文化。都江堰的水还孕育了都江堰的园林建筑文化,使得都江堰的二王庙、城隍庙、伏龙观等园林建筑举世闻名,并且还孕育了许许多多的民俗活动。 有人曾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学者余秋雨则认为:“都江堰是解读中华文明的钥匙。”站在高处俯视都江堰,我才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份量。与其说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不如说它是中华民族披肝沥胆实现宏图大志的文化精神。“涛声细说万古事,古堰任你逍遥游”。看着眼前滔滔不绝的都江堰水,我这个凡夫俗子虽然说不尽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全部涵义,但我多少也体会出了先秦的业绩,体验了一份由现代穿越古代时空的沧桑美感。经久不息的都江堰水就这么一浪一浪汹涌而来,又一浪一浪翻滚而去。我的心也象这滔滔不绝的江水一般,在汹涌,在翻滚。沉醉其中,竟不知身在何方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a584c01000947.html21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