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武侯祠与锦里(天府行之四) |
[游记]武侯祠与锦里(天府行之四) |
2008-05-22 sina.com.cn |
怀着崇敬的心情步入大门,只见浓荫丛中,矗立着六通石碑,其中最大的一通是唐代所立的“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被称为“三绝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书写,名匠鲁建刻字,因此被称为三绝碑。 碑文对诸葛亮短暂而悲壮的一生,作了重点褒评;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励唐代的执政者。碑文特别褒奖诸葛亮的法治思想,马谡因失街亭被诸葛亮依法处斩,临刑,马谡哭着表示自己死而无怨。李严与廖立,两人都是被诸葛亮削职流放的罪人,但他们也自甘服罪。当他们得知诸葛亮病逝,“闻之痛之,或泣或绝”。这些均属史实,裴度据史褒评,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辞句甚切,文笔酣畅,使人百读不厌。诸葛亮之所以为后人所敬仰,还因为他有着高尚的思想和作风,不利用职权谋私。他死后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他在遗嘱里要求依山造墓,墓穴能容下棺材就行了,入殓时穿平常的衣服,不需要随葬器物。 步入二门,一座气势雄伟、宽敞的刘备殿呈现眼前。正中有刘备贴金塑像,左侧陪祀的是他的孙子刘谌。为什么儿子刘禅在这里没有位置?据说,由于刘禅昏庸无能,不能守基业,他的像在宋、明两代几次被毁,后来就没有再塑。两侧偏殿,东有关羽父子和周仓塑像,西有张飞祖孙三代塑像。东、西廊房分别塑有蜀汉文臣、武将坐像各十四尊。 出刘备殿,穿过挂有“武侯祠”匾额的过厅,便到了诸葛亮殿。殿内正中有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的贴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铜鼓相传是诸葛亮带兵南征时制作,人称“诸葛鼓”。鼓上有精致的图案花纹,是为珍贵的历史文物。站在诸葛丞相的面前,我无言以对,丞相的睿智和超然,令我等苍生无限的敬仰。 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诸葛先生,我是会遗憾到此一游的。武侯祠留给我们的只有人文精神,如果想看自然风物,最好别去。 与武侯祠仅仅一排小叶黄杨相隔的,就是锦里民俗休闲风情一条街。从武侯祠后门出来,迎面一个院子,放置着些工艺很考究的桌椅,那便是锦里了。锦里长不过三百五十米,半边为店铺,另半边摆放着一些桌椅,这些店铺以成都风味小吃为主,辅有茶坊、酒楼、手工艺品,但小吃还是主打。成都小吃我记不得那么多,印象中最深的是“三大炮”和“龙抄手”。 “三大炮”应该算是表演性的美食。木板下面放着一口热气腾腾的大铁锅,里面装着煮好,又用木槌舂茸的糯米饭。一个身强力壮的汉子,不断地从锅里扯出一把糯米饭糍糅粑,分摘三坨,有节奏地打钭出来。糍粑从木板中弹跳而过,跃进放于木板上方的装有黄豆面的簸箕内,发出 “咚咚咚” 的三声鼓响,如炮声然。然后从簸箕内把糍粑团每三个拣为一盘,浇上红糖,撒上芝麻,即为“三大炮”名小吃了。“三大炮”吃起来甜而不腻,爽滑润口。吃罢“三大炮”,我们点了几份“龙抄手”。端上来后,发现所谓的“龙抄手”其实就是一种混沌,只是皮比混沌要厚,个子也大许多倍,肉馅也是大大的一坨,味道相当不错。其他的小吃也品尝了一些,大多都麻辣,这也是成都小吃的基本特征。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db2d52010009aw.html20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