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子河自然保护区 鞍子河自然保护区简介
崇州市鞍子河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为重点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14个大熊猫保护区中大熊猫数量最多、距大都市最近(距成都仅92公里)的大熊猫保护区。鞍子河自然保护区位于邛崃山系东南支脉龙门山中段、四川盆地西缘的峡谷地带,地出我市西北边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03°7′—103°17′,北纬30°43′—30°51′。总面积101.4k㎡,四界范围:从北至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界及汶川县县界相邻,西南至南与大邑县接壤的,东面以天然林与人工林及苟家乡岩峰村老棚子组集体林为界向东分别延伸到肖家沟至老棚子东侧山脊。
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润湿季风气候区,气温温和,雨量充沛,云雾较多,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2℃,其中最高29℃,最低-8℃;平均相对湿度86;年降雨量在1350mm以上。霜期150—180天,无霜期190—210天,雪天15—30天。
鞍子河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系统为主的森林和野生生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本区属常绿阔叶林地带,偏湿性常绿阔叶林亚带,盆地西部中山植被地区,大相邻东北站植物小区。区内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植被分为6个垂直带谱,分别是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海拔1700M以下,因长期人为活动,原始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代之以人工柳杉、衫木林和次生恺木、栎类混交林。海拔1700—2400M,为云杉、铁杉、桦树、石栎、青冈、樟树等组成分布。海拔2400—3200M,为冷杉、云杉、铁杉等组成的针叶林及冷杉、云杉、桦木混交林,林下以冷箭竹为优势种。初步调查,有植物56科,79属、103种,其中包括栱桐、水清树、连香树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据调查统计区内有脊椎动物23木66科232种,其中兽类7木20科47种,鸟类12木32科156种,爬行类1木6科14种,两栖类1目5科12种,鱼类2木3科3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大熊猫、牛羚、金丝猴、雉鹑、绿尾虹雉5种,其中有大熊猫10只左右。属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小熊猫、黑熊、红腹角雉等27种,区内其它种类的野生动物资源也很丰富,该区是一个物种资源极其丰富的物种基因库,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科研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