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博客 > 爱是永恒 > 日志 2007-12-23 | 海螺沟游记 12月单位召开大客户座谈会,座谈会分期举行,两期都主要由我来负责组织和旅行社协调等。地点是在四川第一高山--贡嘎山东坡山脚,大渡河咆哮奔流。在不足3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形成了一条高差6500米的大峡谷,这就是鼎鼎有名的海螺沟。对于这处以低海拔冰川著名的景点,我心仪已久,盘算了好多天。不过终于在13日借着公务活动,踏上了这块神奇的土地。 一、在成都 第一天10点多的飞机,到了成才市里已是中午1点多了,吃饭完后就去参观了武侯祠杜甫草堂,6点就在银杏吃晚饭,7点半看川剧,9点半回到房间,和同事聊天,凌晨1点带着一点疲劳,带着一丝满足,带着更多的向往,我在成都沉沉的睡去... 二、从成都到海螺沟 第二天早上六点,还没有等到morning call,自己就睁开了眼睛。8点钟用完早餐后,把行李放在车上,我们是自己成团,包车,车上的电视就放起了音乐,汽车开动了。我们驶向海螺沟!!! 沿着成雅高速公路向西急驰,车窗外飞掠过的是成都平原上广袤的田野,挺拔的绿树,其间间或一两幢冒着炊烟的小楼房,看来平原上农民的生活越来越滋润。渐渐的,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冒起了一两座小山丘,后来小山丘越来越多,连成一片,山势也越来越高。我开始明白我们已经驶出成都平原,快到“雨城”--雅安了,而我们也快要开始最艰险的二郎山路段的旅行。 伴随着车上欢快的藏族祝酒歌,我们的汽车驶下高速路,拐上了川藏公路。这里的山脉就是我们熟知的二郎山。开始,它象一条巨龙,横亘在地平线上,远远的,我们只看见连绵不绝的山体。慢慢的,我们驶进了它的身体,山脉越来越高。坐在靠窗的座位上,贴着玻璃向外望,山体一座接着一座,或瘦削,或敦实,上面长满了绿色的树木,近处是葱绿,山腰是苍绿,远处是墨绿。山腰上还缠绕着一缕缕蒸发出来的白气,袅袅的向上升腾,仿佛是山中仙子高举着洁白的哈达,准备献给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客。景色虽美,可是道路却实在让人捏了一把汗。“二呀吗二郎山,高呀吗高万丈。”这句歌词生动的描绘了二郎山的高,也说明了这段蜀道的难。今天,汽车驶进二郎山的时候,我算是深刻的体会到了。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向上行驶,公路越来越窄,坡度越来越大,弯道越来越急,油门也越来越响,车窗旁的山峰开始变得一座比一座陡峭。盘山公路依山而建,公路的另一面自然就是陡峭的悬崖,坐在车上回望刚刚走过的公路,山下公路上的汽车正如蚂蚁一样沿着我们走过的道路缓缓前行,如果非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的话,那就是--蜗行。真不敢相信自己也是从那么低的山下上来的。 当汽车快钻入4160米长的二郎山隧道时,我看到了路边的一块路牌,顺着提示看过去,我看到了一条夹杂着石块、泥土,凹凸不平的公路,据说这就是老川藏公路。曾几何时,数万筑路大军浴血奋战换来的入藏第一路是多么的兴旺。现在,二郎山隧道的开通,让这一条弯弯曲曲的,从山顶绕过的公路被废弃了。它静静的,落寞的靠在二郎山隧道旁边,蜿蜒向上。只有住在山上的藏民赶着牛羊从它的身上走过。不知为什么,看着条无数战士用生命换来的公路,我感觉象是面对着一位慈祥的老人,它完成了自己的辉煌,现在静静的站在一旁微笑着看自己的儿孙继续自己的事业。这条路可以渐渐废弃,可是它的历史不能遗忘。要知道“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钻过宽敞明亮的二郎山隧道,我们的汽车节约了三四个小时的路程,继续向西,向西。这时,公路更加狭窄,颠簸;山峰更加陡峭;悬崖下也出现了奔腾不息的大渡河。司机全神贯注的开车,我们则在摇摇晃晃中睡着了,管它多险的路,全交给司机了,各人睡去吧... 当我们一觉醒来的时候,汽车已经过了泸定县城,接近我们的目的地海螺沟了。天色暗下来,可是人却变得兴奋,脸贴着车窗东瞅西瞧。下午5点的时候,我们就到了明珠花园酒店,我不停的问自己,“梦寐以求的海螺沟,我就这样到了吗?” 一切安排妥当,我才发现气温很低,于是换上毛衣,邀朋唤友,漫步磨西街头。这是一个不大的镇子,街道两横一竖。却到处是宾馆,街边的店铺以餐馆居多,沿街街沿上是烧烤的摊子,小贩们殷勤的招呼着游人。看得出这是一个以旅游为支柱的小镇。我们正在街上闲逛,6点就吃晚饭,8点去藏名家里烤起全羊,围成一圈跳锅庄呢。我们20个人,100块一个人,幸好团费已包括了费用。踏着现学的舞步,我们也和其他的跳舞的游人一样尽情的欢笑,尽情的舞蹈。在这个时候,我们真有了一种“人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可是并不孤独,而是一种对陌生地域获得新知的某种满足。 分吃羊肉,畅饮青稞,夜深了,我们也尽兴而归。回到房间,想起明天还要爬山,于是赶快洗漱,上床休息...... 第三天是morning call把我从睡梦中唤醒,翻身起床,草草洗漱过后,在酒店吃所谓的自助早餐,但只有鸡蛋和馒头。大家就背上行囊,雄赳赳,气昂昂的向海螺沟景区进发。海螺沟景区的大门是一座三门的中式牌坊。中间的匾牌上写着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中国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尽管现在才早上七点,可是海螺沟景区的大门前已经车水马龙,喧嚣如一个集市了。我们是包了一辆公交车上山的,所以无需排队买票,门票有导游搞定,拿到门票后正面是海螺沟久负盛名的大冰川瀑布照片,白雪皑皑,浩浩荡荡;背面是明信片,旅游者只需在门票上填好自己的地址,在磨西镇邮政所寄回家即可拥有一份有意义的纪念品。这个点子真不错。 沿着景区的公路向前,右转一个大弯,眼前豁然开朗。原来我们正处在一座高山的半腰上。山脚下,一条小河(燕子沟)咆哮着从山那边转过来,冲击着河里的大石,发出轰轰的巨响。放眼望去,我们脚下的公路正是弯弯曲曲的向山下延伸,越过小河,又依河弯弯曲曲的绕到对面的山那边。向上看,一阵阵乳色水蒸气正从山林间升起,眼见着,飘飘荡荡的向上升腾,聚集,白云就这样形成了,越来越多,象一张白色的大幕,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狠心的拉上,把海螺沟的妩媚裹得严严实实,不让我们这些崇拜者一睹风采。于是,只好安慰自己,努力攀登吧,爬上顶峰,去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感受。 从出发前查阅的资料中,我们已经知道,海螺沟的公路从大门直至终点三号营地一共是三十七公里,海拔从一千六七百米提高到三千一两百米,这样的高度和拉萨差不多了。我们今天的目标就是每人负重从山门到达三号营地。 边走边欣赏沿途的风景。公路的一边是苍茫的高山,上面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树木之间缠绕着藤蔓植物,结成了一堵不透风的墙,这真正是原始森林啊,让人无限遐想,密林深处是什么?另一边是深深的冰川河,它从海螺沟的顶上奔腾而下,耀着白光,散着寒气,冲刷岩石,溅起大朵的浪花,发出震耳的轰鸣,那不可阻挡的气势让人一看油然而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山与山之间的草甸是难得一见的平坦地带,长宽不过数米,上面长满了青青的小草,在红叶树木的遮掩下,让人心驰神往,幻想着在松软的草甸上搭起帐篷,燃起篝火,大家席地而坐......该是何等的浪漫啊!!! 毕竟,山道是漫长的。渐渐就有人开始吃不消了,先是喊坐车累,接着抱怨山太高,天气太冷,雾太多,然后赌咒发誓再也不到有山的地方旅游,再后来,沉默不语,只知道安静的坐在车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