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四川旅游炉霍县旅游概述-炉霍景区-炉霍-甘孜州 |
[游记]四川旅游炉霍县旅游概述-炉霍景区-炉霍-甘孜州 |
2007-12-04 57go.com |
炉霍史称霍尔章古,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州中北部,历为康巴重镇,是出川入藏、去青抵陇的必经要道,幅员面积5797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总人口3.7万人,被誉为康北中心。 炉霍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老革命根据地。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抵达炉霍,在此驻扎修整半年多时间,建立了县、乡博巴政府。张国焘在炉霍寿灵寺被迫宣布解散其所谓的“第二中央”。炉霍人民在人力、物力等方面为红军甘孜会师和继续北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炉霍宗塔草原 炉霍是甘孜州最典型的半农半牧县,有耕地9.5万亩,天然草场33.07万公顷,境内森林茂密,是西南重点原始林区,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之一。 炉霍县处于鲜水河断裂带中段,金、汞、有色金属成矿产带,有较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境内已探明有汞、金、银、铜、铅、锌、、镍、钴、泥炭等近20种矿产,形成矿产地27处。其中,小型汞矿床1处,汞矿点、矿化点各1处,铜矿化点6处,金铅锌矿点1处,岩金矿点2处,银铜矿化点2处,砂金矿点3处,泥碳矿产中型1处,小型2处,矿化点4处,冶金辅助原料石灰岩矿产点1处,热水资源(温泉)9处。境内虽有较好的成矿条件,但因地质工作程度低,目前尚未发现大型矿床,仅发现小型汞矿床1处,泥炭中型矿床1处,泥炭小型矿床2处,其余均为矿点和矿化点。若加强区内的地质勘查工作,境内的汞、金、泥炭都有一定前景。 炉霍县森林覆盖率24.8。现有森林中,成熟林蓄积占森林总蓄积的80以上,以云、冷杉为主。森林附属动植物品种繁多,分布较广,比较著名的有白唇鹿、磐羊、林麝、藏马鸡等数十种受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和虫草、贝母等珍稀中药材。 炉霍县水能资源充足,集水面在72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17条,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8.9万千瓦,可开发能量14.7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28878万千瓦时。其中,尼曲、达曲、鲜水三大河流,不但地处公路沿线,利于开发,而且天然落差大,水源集中,占可开发总量的93以上,为炉霍的能源提供了广阔前景。现已分别建成装机容量为960千瓦、160千瓦、250千瓦和2500千瓦的水力发电站4座,固定资产近2000万元。全城区居民和四分之三以上的农牧民用电有余。 炉霍县域内充古石棺墓葬群是迄今为止四川省内发现的最大的石棺墓葬群;73年大地震留下的老河口地震遗址具有科学考察和旅游观光价值;康区十三大黄教寺庙之一的寿灵寺藏有举世闻名的17世纪杰出唐卡画艺术家朗卡杰的遗作;玲珑神山幽寂秀丽,卡沙湖面珍禽云集,阿拉沟温泉热气蒸腾,深邃无底的关门石大溶洞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是旅游探险者的最佳去处。 由于地处康北中心,县城交通便捷,城市清静整洁,民风敦厚淳朴。甘孜州北路康北中心医院、人行中心支行、康北职工培训中心、西南最大的苗木基地--炉霍县中心苗圃、甘孜州最大的肉食品联合加工厂等都建在炉霍。现在正在建设甘孜州三大畜产品批发市场之一的炉霍畜产品交易市场。 在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过去主要的经济支柱--木材采伐已不复存在,加之实行退耕还林政策,耕地面积减少,人民生活受到较大影响,县委、政府及时作出了“调整经济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决策,确定了“农业稳县、林牧富县、科教兴县、文化扬县、依法治县”的方针,依照“稳定发展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发掘后劲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思路,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路子,加大引进新项目、新技术、新品种的工作力度,努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同时促进畜牧业的稳步发展,加快“人、草、畜”三配套建设和家庭小牧场建设,以炉霍肉联厂为依托,推进公司 + 基地 + 农户模式,走产加销一条龙、牧工贸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格局;加快和做好全州三大畜产品批发市场之一的炉霍畜产品批发市场的前期准备工作,立足本县的资源,发挥区域优势和集团作战优势,建立五大企业集团(绿色食品开发集团、林产品开发集团、电力集团、粮油集团、商贸集团),对农畜产品进行深、精加工,使产品上档次、上声誉,占领市场,从而增加新的经济支撑,减缓因森林停采后给财政带来的压力;开发旅游资源,搞好城市建设,搞好地质矿业的勘测工作,使炉霍的发展有坚实的基础和后劲产业。 炉霍这片蕴藏着丰厚资源的热土,这片山川秀丽的处女地,正渴望着有识之士的光顾。我们相信,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不久的将来,炉霍一定会成为康北高原上一颗耀眼的康北明珠。炉霍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森林茂密,草地广袤,雪峰婀娜多姿,河谷迂阔多变,鹿、猴、磐羊等野生动物嬉戏林中;细鳞鱼、花鱼、雪山鲢翔游江河;贝母、雪莲、一支蒿等名贵中草药长满林间草地;民族工艺品琳琅满目,食宿交通便利,服务设施齐全。 【地貌】处川西北高原山区。西北有牟尼芒起山,大雪山绵亘东南,山原面积辽阔,西部旦都喀山海拔5,378m,其余山脊多逾4,000m。达曲自西北入,泥曲自北入,两河于县境中部汇合后称鲜水河东南流出境。境内河流落差大。沿河谷冲积平坝较多。处鲜水河断裂带,地震活动频繁,1973年曾发生7.9级破坏性地震。 【气候】属青藏高原亚湿润气候区,夏季温暖,冬春寒冷,空气干燥,风沙较大。年平均气温6.4oC,1月平均气温-3.7oC,7月平均气温14.6oC。无霜期105天,日照478.5时,年降水量644.5mm。
|
转自:http://www.57go.com/fengjing/ReadNews.asp?NewsID=208282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