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行日记——稻城—香格里拉—丽江之旅 西行日记 ——稻城—香格里拉—丽江之旅 真正的旅行者是那些为出门而出门的人,他们轻松愉快如同飘游的气球,然而他们绝不会偏离自己的目的地,也不知为什么,他们总是说:“上路吧!”
——(法)波德莱尔《恶之花》
一 走进高原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把四川的西南、云南的西北以及西藏的东南部这一片风光绝美之地,称为大香格里拉。那里蓝天明净、雪山圣洁、峡谷深切、植被丰富,各个民族各种文化包括各种婚姻形式和谐并存。而其中从四川西南部的稻城至云南西北部的泸沽湖的徒步旅行线路,被国内背包族称为“天堂与地狱之间的穿越”,曾是“茶马古道”上的交通要道。1928年美国人约瑟夫·洛克从云南丽江出发,经木里、亚丁到稻城,沿途拍摄了大量图片,并把自己的经历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轰动一时。这条线路后来被称为“洛克之路”。是现在国内徒步旅行的热点线路。也是我们此次旅行的目的地之一。
我们一行四人是从成都出发,沿成雅高速公路进入甘孜高原的。从毕节到成都,一路上已让我们吃了不少的苦头。4月23日出发的这天,天奇怪的热,而老国道路况又极差,一路颠簸难行,灰尘弥漫不说,浪费了不少宝贵时间。中途还要从叙永转车,24日凌晨3点过才到成都新南门车站附近住下。6点半,我们买到了8点从成都至新都桥的车票。
24日这天,成都天气是小雨间阴,凉爽湿润,不是想象中的热。本以为雅安号称“雨都”,过二郎山后又是高原地区,我已作好了防雨的准备,谁知道车一出成都,天朗气清,硬是巴适的很。我们今天要到的目的地是新都桥,距成都437公里。经名山、雅安、天全、二郎山、泸定、康定,翻过海拔4900米的折多山口到达。二郎山海拔3437米,50年代,一曲《二郎山》唱遍全国,从此二郎山闻名于世。现在是森林公园,范围很大,但焦点集中于二郎山隧道。二郎山隧道全长4.7公里,我们运气好,正好碰上隧道修好,路面也基本上修好了。从天全沿青衣江而上,山势越来越陡,直到隧道口。穿过隧道,巨大落差的高原地貌便展现出来。
从二郎山沿公路向下到大渡河河谷,就到了泸定。河谷两岸尽是硕果累累的樱桃树,公路边卖1元1斤,装在小竹筐里,全是刚从树上摘下的,我们也买了一些,一尝果然鲜美,酸甜可口,只可惜怕闹肚子,不敢多吃。从泸定磨西镇可到海螺沟冰川风景区。康定是一个比较扫兴的地方,县城坐落在山沟里,除了寺庙外,没有看见有多少有特色的建筑,风景一般,“跑马溜溜的山上”果然光溜溜的没有树,看着有些陡,不怎么好跑马,大概是在山顶跑吧。但到康定城郊,地势越爬越高,越来越开阔,风光也越来越好,远远的可以望见“蜀山之王”贡嘎雪山(海拔7556米)。公路沿河蜿蜒而上,渐渐爬上了雪线,到了折多山口时,看见这么多座雪峰在蓝天映照下闪闪发亮,心情愉快极了。翻过折多山口,平缓下坡,沿途散布着藏民的碉房和牦牛群,进入一片开阔地,新都桥就到了。
新都桥是川藏线上的交通要道,川藏线从这里分为南北两线。海拔3300米,地势平缓,新都桥镇并不大,从镇上看景色也很一般,但折多山至新都桥镇一段风景优美,被称为“摄影家天堂”。上川藏路北线约30公里,有塔公草原,但我们由于时间所限,只到小镇周围转了转。住在一家旅店(名字失记)四人间,除了有电热毯的床什么都没有(而且我的电热毯是坏的)。25日清晨,我到河边拍照,这时太阳刚刚升起,斜斜的照在山顶上,地上结着霜,走在地上“嚓嚓”作响。一队牦牛群穿过树林,趟过河流,缓慢地向河中的草地走去,而更多的牦牛已经在悠闲地吃草了。在逆光下,牦牛喷出的鼻息融进清晨的霜气,闪闪发光的河流上也笼照着一层薄纱,令人陶醉。拍完河边,我们租了一辆三轮车去离镇上10公里的瓦泽乡拍摄佛塔寺庙。瓦泽乡的藏民大多很热情,主动和我们打招呼,一个少年执意要我到他家里去坐坐,走过一条湍急的溪流,他的家就在溪边不远的地方。这是我第一次进到藏民家里,感觉很新鲜,第一次喝酥油茶,感觉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难以下咽,但奶饼子还是没有吃,怕尝着不合胃口,引起尴尬,再说以后吃的机会还很多。
告辞出门,又到周围村子里拍了一些照片,便回到新都桥的旅店退了房,到车站联系好明天去稻城的车票,就住在车站招待所。安排停当,一行人到镇上闲逛。来之前我打听过,甘孜、阿坝的藏民普遍喜喝江津白酒,60度,我就在超市里抓了一瓶,再买了一些酒鬼花生之类的下酒。找到一家餐馆吃面时便喝了起来,老板娘吃惊道:难道不怕高原反应?我说怕啥子哟,没得事。老板娘笑道:还是小伙子身体好!看来她把我们当学生娃了。江津白喝起来很烈,很纯,没有二锅头酒那样的香气,口感略为粗糙,和高原的人、景物相当匹配。昨天在旅店吃饭时,我要了一瓶稻城产的桑吉卓玛青稞酒,是用类似矿泉水瓶的塑料瓶装的,42度,比江津白要淡,水气要重一些,类似于苞谷酒,但不会像苞谷酒那样打头,口感也要纯净很多。
傍晚,我们到附近的山坡和村子里去拍照,本来夕阳下的河边是很美的,但河边有很多垃圾,树上也挂了许多塑料袋,很扫兴。只好在河坝里拣了一块石头,算是留作纪念吧。晚上在房间里用酒精炉煮面吃,海拔高了,面怎么煮也是夹生的。而且陈老三的相机也有了高原反应——快门无故的打不开了。
第二天上午9点,搭上了从康定到稻城的班车。在新都桥至雅江的途中,有一片村庄风景极好,河水清澈,野花绽放,一派春天景象。翻过了高尔寺山,(海拔4500米)便到了雅江。雅江县城(海拔2750米)坐落在雅砻江畔的悬崖峭壁之上,形成了一个很大的落差,素有“小山城”的美誉,远远望去,真象是缩小了的重庆。江边正在修路,不太好走。在雅江吃过中午饭,又起身向理塘方向出发。川藏公路南线在往西翻越了海拔4400米的剪子弯山,卡子拉山(4718米)后,(此段高原缺氧明显)进入了毛垭草原。从雅江到理塘沿途高原牧场随处可见,散布着一大群一大群的牦牛。除了牧场,就是不时可以见到的玛尼堆、经幡和寺庙。雄鹰盘旋在一望无际的起伏平缓的草原上空,路边的草丛里,不时窜出不知名的小动物。刚进入理塘县境内,漫天竟下起了大雪,一天之内,我们便经历了从春到冬的季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一点都不夸张的。
理塘县的海拔是4000米,比拉萨的海拔还要高,号称“世界高城”与“马术之乡”。座落在极宽极平的毛垭草原坝子上。理塘本来也是一处极好的旅游点,但我们时间太紧,只好割爱了。从理塘再往西走200多公里,经巴塘过金沙江便进入西藏。从理塘向南到稻城的公路已修好,很好走。两边都是壮丽的草原和山川,星星点点的牦牛在安详地吃草,沿途风景的变化渐渐多了起来。从呷洼越过理塘河,很快到了桑堆,从桑堆分路,一边去乡城,一边去稻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