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香巴拉里的稻城与亚丁(持续中)

[游记]香巴拉里的稻城与亚丁(持续中)

2008-05-22    sina.com.cn

藏路西行——香巴拉里的稻城与亚丁(持续中)

2006-12-20 17:19:08

大中小

一、什么是“香巴拉”与“香格里拉”

“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关于稻城与亚丁,首先我们必须得了解什么才是“香巴拉”,而什么是“香格里拉”,其实它们从来只是两个词汇或者更确切说是两个源流上并不相同的美好意愿,而绝对不是具体指存在着的哪个地方,至少目前。但它们从哪里来?终究能够带着我们千里万里流泪膜拜的疲惫心身到哪里去?

詹姆斯·希尔顿这个从未来过中国的英国作家,在1933年出版了《消失的地平线》这部小说,通过三男一女离奇的经历向人们展示了一个遥远、神秘、脱尘的美好世界,描绘了一个宁静、绮丽的,有着“油色金字塔的雪山、奇丽的林莽、蓝色瓦顶的喇嘛寺庙和充满美好及神奇的蓝月山谷之境”——人间天堂“香格里拉(英文Shangri-la)”。小说一经出版引发了欧美的轰动并始终使书中描绘之地成为人们争相探险和向往之所,它如此虚幻迷离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之间的地平线上游荡了整整半个多世纪,尤其是1998年留美学者和段棋先生经过半年多努力,成功原译的中文版付诸出版后,更是引发了一场无休止的争论与派夺,原因就是那个地方至今没有被科学的正式确认。这里重要的一点是书中的灵感与资料来源却是同20世纪初一个流离的美国植物与地理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在中国西南长达几十年的经历有关。

约瑟夫·洛克1884年生于维也纳,6岁丧母13岁就开始自学汉语,18岁在欧洲各地流浪并在1907年后的夏威夷居然通过自学成为夏威夷大学的植物学教授,史料称他是十足的怪才还精通包括法语、拉丁语、希腊语和汉语在内的多种语言。洛克1922年2月第一次来中国便落脚在滇西北和四川,随即他在20年代为美国《世界地理》提供标本、游记文章和图片多达数万张,在漫长的年代里他的脚步遍及中国西南边疆的雪山、森林、峡谷和草地,拍摄了大量的图片,这些变迁中的历史图景,现在大多已荡然无存,在保留中国西南自然生态的原始图像与边民的社会生活方面,约瑟夫·洛克这一成就后人根本就没机会去实现。这位寄情于高山峡谷之间,踏遍了中国西部壮丽雄奇的雪山冰峰,喜欢穿藏服并与当场边族相濡以沫的对这片世外桃园般神奇土地及其文化依托精神大半生的人,以至于弥留之际都“宁愿回到玉龙雪山的鲜花丛中死去”。詹姆斯·希尔顿创作《消失的地平线》的灵感就是来自洛克1923年到1935年在中国西南探险期间在《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的系列文章和照片。

但作品中创造圣境的作者詹姆斯·希尔顿自己却被从未踏上过中国的土地,这本书中描写着的那么多美妙绝伦的自然景观,尤其那个梦幻般的“蓝月谷”场景,从山谷轮廓到气候特产;从农耕结构到水利灌溉;从人文环境到民俗特点,作品凡有涉及的,明确和清楚的程度简直就是写实。除了依靠洛克发表在《国家地理》的文章和图片,希尔顿也确曾在1931年来到过巴基斯坦北部一个美丽、原始、遥远的雪山谷地——Hunza(位于世界上三大山脉——喜马拉雅、喀喇昆仑、兴都库什的交汇处,风景奇美,居民普遍长寿),据此我们可以猜测Hunza山谷可能也给了希尔顿创作“香格里拉”最直接的灵感。

而什么是“香巴拉”?它是藏传佛教和苯教共有的一个古老语汇,指一种人神共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净土,是“位于遥远北方的极乐世界”。对于西藏人来说,“遥远北方”、“遥远的香巴拉”究竟在哪里?藏学研究者张庆有在《香巴拉——藏传佛教理想净土》(《西藏艺术研究》,1997.2)一文中,援引藏族学者阿莽班智达的话说:香巴拉是人类持明的圣地,位于南赡部洲的北部,其地形是圆的,状如八瓣莲花,中央是王宫。张文还指出:藏传佛教各派的高僧、大德们都认为,在冈底斯山主峰附近的某个地方,有个叫“香巴拉”的神秘所在,香巴拉历代法王掌管着由960万个城邦所组成的幸福王国。张还引述了藏族学者曼隆古鲁、曲杰觉丹扎巴合著的《香巴拉道路指南》中的观点:香巴拉在西藏的西南方,印度北方邦的北部某处,可能是雪山环绕的一处神秘世界,也可能在地球附近的某个空间(即不在地球上)。所以,“香巴拉”的可能“位置”,或是在藏人居住地的“遥远北方”,或是在“西藏西南方”,或藏西冈底斯山附近,或是不在地球上,或是按一种流行的说法——在每个人的心中。我倒是觉得,希尔顿创作出的《消失的地平线》里面的卡拉卡尔雪山,可能借用了包括斯文赫定在内的西方探险家对冈仁波齐神山的描述。这座遗世独立的金字塔形的神山在西方太有名了,希尔顿不太可能不知道这座雪山。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把灌满了我脑袋里各地的“香格里拉”和充斥双耳的“香格里拉”名位之争的吵嚷声,从理论上清理一下,让身心在面临圣境壮景时能够稳静地去从文化角度体味而不是任凭激动而撞扬。我在云南荡过许多年,看过太多对香格里拉之称的喧嚣,更到过那些称为“香格里拉”的地方,从川西“稻城派”对云南“迪庆派”的不服,再到“Hunza派”对不丹和尼国的唾弃。二战后的几十年内,一些地方陆续宣称在本地找到了“香格里拉”,或者被外界游客认为是“香格里拉”或“最后的香格里拉”,这些地方包括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尼泊尔、不丹、滇西北、川西、西藏东南部、巴基斯坦的Hunza山谷,乃至中亚的某些偏僻地方。最后借用曾深度认感的一篇论文里的话说“对“香格里拉”的专利争夺战、对“香格里拉”地区的旅游开发热浪,以及当地众多粗陋建筑物上的“香格里拉”牌匾……,所有这些现象,使遥远、神秘、脱尘的“香格里拉”堕入尘世,成为有利可图、利益均沾的商业品牌。在《消失的地平线》中,主人公康威曾担心雪崩或山崩会使“蓝月山谷”化为乌有,而我在“香格里拉”地区旅行时,也有一种细微的崩塌声传到了我的内心。”我是感同身受并同样为此身受折磨的。

太多的涉书会导致迷惘,所以我怀揣着那些思想更喜欢走在路上。何况我就在“香巴拉”的境地里,面对——稻城亚丁。

《消失的地平线》英文版原著《Lost
Horizon》封面

二、从雅江、理塘到稻城

从新都桥出发,途中我们经过雅江,驶入奔腾咆哮的雅砻江峡谷和茂密的森林。过雅江后要翻越两座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的高尔寺山(4412米)、剪子弯山(4659米),然后进入毛垭大草原。理塘毛垭大草原面阔5000多平方公里左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虽然海拔甚高,但地形地相对平缓,这里是一片茫茫草原构成的高山牧场。最后到达素有“世界第一高城”之称的海拔4014米的理塘,这里是七世和十世达赖的转世之处。从理塘出发,沿无量河边翻越兔儿山和海子山,经桑堆小镇抵稻城,沐浴茹布查卡温泉,尽情沉醉在梦幻之地。
按照上面的计划线路,我们过了新都桥向雅江方向行驶即开始翻越海拔4412米的高尔寺山了,因为这段路是有名的川藏南线一段,因此一路上都能遇到不少进藏的大货车。这段公路两边植被丰富,树木成荫,过半山腰后看山顶则全被高山草甸所覆盖。高尔寺山山顶为康定与雅江两县的天然屏障。

雅江,古名“河口”,藏语称“亚曲喀”,因雅砻江由西北向南纵贯全境,后更名为“雅江”。县城海拔2640米,坐落在雅砻江畔的悬崖峭壁之上,形成了一个很大的落差,素有“小山城“的美誉。城区有一条主街贯连,两边挤满着商店和各类机关,我看到县城坡度较斜,据说就算是在一个单位内往往都有上百的阶梯。但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用细长木杆支吊在陡崖上的被称为“吊脚楼”的建筑。

我对他们居然这样搭建在雅砻江畔的悬崖峭壁之上的那些吊脚楼,很是担心,北京的同伙不禁冒出这句话“这在北京早当危楼给拆儿了”。在出雅江县城不久,我们遇到了进藏的军车车队,他们首尾相望地委延在无际的峡谷雪峦之间,狭窄的山路因为这股洪流铁马而扬起遮天的暴尘,司机飞虎告诉我,来往于西藏路上的军车车队往往对民用车辆很是和气宽谦,在危险连连的天路上,他们允许其他车辆插入编队之中,并用方向灯来为后面的车辆指示超越他们的时机和前方路况险情等等。

接下来我们翻越了4659米的剪子弯山和海拔4718米的卡子拉山,然后进入毛垭大草原。路过世界最高的雷达站(军用)时,飞虎告诉我是不允许下车拍照的,以后的路中,许多军管地点,包括怒江大桥,都不允许拍照,每到这样的地方,司机飞虎便反复叮嘱大家。我们到达世界高城——理塘县城时已经下午,理塘,藏语称“勒通”,“勒”意为青铜,通“意为草坝、地势平坦”,全意为平坦如铜镜似的草坝,以境内有广袤无垠的草坝得名,海拔4014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城,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8%。到达后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反表现,吃饭时力气很小,休息的当中我步履缓慢走在理塘平缓的街道上,有些失重的奇怪感觉,在这个被称为“悬在高空的地方”街上的游客并不多,很多都只是匆匆而过,理塘县城静静的很小,街道横平竖直,中间建有一个很小的广场和街心花园。商铺饭馆多是一间一间地挨着,街上来往鲜有外人,多是本地三三两两悠闲的藏民,他们眯着眼睛闲聊着享受着阳光,偶尔有句“扎西德勒”冲我飘过来。理塘其实是藏语译写语音,历史上曾汉译为:李唐、里塘等等,在这里我看到了很便宜地牦牛皮靴、斗蓬和其他藏族服装,资料介绍理塘每年阴历六月十三举行的庙会及节日庆典都要持续10天,那时可以看到邻近地区藏族牧民们赶着牦牛扬起一路尘埃奔此而来的热闹情景。理塘历史上备出名人,我在县政府门前的十字路口矗立着“中华高城草原明珠”纪念碑上面的“县情简介”看到,此地海拔为4014.187米,建于元至十五年,即公元1278年。在理塘这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地方,有“康南黄教圣地”之誉的理塘寺坐落在城北,曾先后转世过第七世达赖噶桑嘉措、十世达赖喇嘛、第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帕巴拉。格列郎杰)帕巴拉呼图克图,这里还是第五世嘉木祥呼图克图、外蒙古国师三世哲布尊丹巴、第一、二、三世香根活佛等高僧大得的故乡,所以理塘又被世人尊为“雪域圣地”。 理塘寺又名长青春科尔寺,位于理塘城北山坡,是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于公元1580年开光建成,寺内有佛像一尊,据当地人称这尊佛像是从拉萨徒步搬运而来的。

但理塘的高原无鳞鱼很贵且不好吃,或许是大家在高反的状态里味觉和食欲都在下降的原因。在藏区几乎所有地方甚至远在最南的珠峰大本营和向北的新疆一线,所有饭店商馆几乎都成了四川人的天下,所有吃都是一个味儿又大多必经“水煮”过,什么鱼、肉、青菜等等都能煮了吃,除了白开水我想。

一望无际的毛垭大草原下来,我们沿无量河经过兔儿山,翻越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川遗迹海子山(海拔4659米)时是下午。整台车里安静得没有一点声音,其实大家离开理塘时,全车的高反就已经很严重,欲裂的头痛使大家昏昏欲睡,车子在过海子山时我努力从睁开眼睛,车窗我看到了几十吨甚至几百吨的无数巨石,最小的也比卡车大的那些巨石只有冰川运行才能推动,视野里没有任何水和绿色植物,只有一望无际数不清巨大的圆石,在刺眼碧蓝的天空下反射着片片黑黝黝的寒光,整个世界只有我们这一台车,象只甲壳虫一般缓慢地穿爬在这些亿万年前的巨石之间那小小白线一样的道路里,仿佛进入了另一个星球。事后王洁清对大家说好想下去拍照和取一块亿万年的石头,那些石头里有许多鱼贝化石的,但看到我们每个人难受的样子就算了。除了我们心里的歉悔外,我想看来这女孩子在高原体质反应上难道比男孩子能够快速适应么?要知道我很自信自己的体质,而董军在北京则是每天泡在健身房的家伙,来之前特意加大训练量一周时间,不过正是这样反倒令他的高应最为严重,我想这同强化训练后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有关。

桑堆位于理塘与稻城之间的海子山南麓,与海子山的苍凉形成反差,桑堆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坝子。牧草舒展辽阔,河溪平缓清澈,山恋圆润起伏,村寨、田园、牛羊恰如其分。一切田园牧歌所必须的元素都十分齐备。公元1144年,佛学大师噶玛巴.都松钦巴来到这里,被桑堆的美色所打动“我走遍藏区,来到此地,这里风景秀美,牧草丰茂,六畜兴旺,佛光普照,我愿在此修建寺庙成就功德”,遂在桑堆坝子的旁边修建了寺庙,并取名奔波寺,意为“草地之边”。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3682d010006fo.html35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