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川藏之行芒康的乃果寺 |
[游记]川藏之行芒康的乃果寺 |
2008-01-25 chefu.com.cn |
分享给好友 0顶它 从318的这一头走到318的那一头——川藏之行芒康的乃果寺 小车颠簸在“三江并流”地带的高山峡谷之间。司机要重复操作的三个动作是:上山、下坡、拐弯。318干线在这里,已失去了国道平常应有的模样,崎岖多突凼的锈红土路,代替了平整油黑的一级公路。好象只有这样,才能让旅游者知道:这里是地图上著名的“横断山脉”。 宗拉山峰高而平缓,虽然车主也不能说清准确的海拔,但是四千多米以上是肯定的了。由于高原反应症状消失,我已经无法从反应的感觉里估计高度。只有头顶上那无垠的蓝天,那伸手可触及的云朵,让我断定,这里的高度不会底于折多山口。天空象平静无浪的海洋面一样的颜色,使我的脖子,都被仰着的头弄酸了。这是我从没见过的蓝天,如蓝宝石一样深而透明。我有点怀疑这是不是天的色彩,却实在的感觉到,确实是被这宝石蓝色笼罩着。阳光中湛蓝色下的云朵,白的得让我有点睁不开眼,只得带上墨镜,以便能更清楚的欣赏“世界屋脊”上的天和山。低头俯视,群山中的318国道,犹如一条淡赭色的缎带,系在被苍、翠、褐红等色彩染满的大山的腰间,为蓝穹下的峰岭增添了一抹靓丽的淡色。展现在眼前的这幅画卷,是我生平第一次欣赏到的。 从宗拉山顶下行,一直到达芒康县城,小车基本再没有爬过大坡。只是在山颠看到的缎带般的318线,走到面前,依然是凹凸坑洼。 在准备踏上318国道川藏段这条旅途之前,曾查阅过不少资料、地图。在一份昌都地区的地图上,看到芒康城标边,还标有一个名“乃果寺”的寺庙。只可惜没有找到“乃果寺”的文字记录。不知眼前的这座寺院,是否就是“乃果寺”。四处寻觅,没有找到汉、藏文字的标记。藏族的寺庙,是否都没有匾、碑之类的标记? 大院里面很安静。围起大院左右两边的,一面是砖墙,另一面是一排全木结构的二层楼房。楼房里进出的,是披着酱红袈裟的喇嘛。这里应该是寺院喇嘛们的居住区。居住屋前有几块外围扎着铁丝网的地,地的边沿,长满了半人多高的青草。一只还没长出犄角的花斑小羊,慢慢的吃着铁丝围栏里面的草。在内地,我根本没见过象斑点狗一样的“斑点羊”。我俩试探着靠拢它,它竟丝毫没有避让之意,依旧熟视无睹的吞咽着口中的美食。看来这里是个安详和谐的场所,连小羊也从不担心受到侵犯伤害。 正是太阳当空的晌午时分,(这里比318的起源处,有二小时时差。)进出寺院的二三个藏民,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纪的婆婆。她们缓缓的脚步,更让寺院内的时间,变得有些停滞。看到我们这俩位异族外乡人,他们的嘴里念着一些我们听不懂的话语,脸上布满了慈祥的微笑。微微为一个坐在寺院入口处,拿着手摇转经筒的老婆婆,照了一张像。并把显视屏上的相片,拿到她的眼前。婆婆看到视屏中的自己,发出了“呵呵”的欢乐声。寺内一名年轻的喇嘛,用生硬的汉语,告诉我们:婆婆已有近九十的高龄,住在寺庙附近。每天这个时间,都会来此转经。因为年纪大,没了手劲,加上身材矮小,所以一直带着自己的小转经筒。从老婆婆和她随身所带的转经筒上,我感觉到了“依赖”这一词语的分量。婆婆那布满皱纹而善良的脸,以及衰老却硬朗的身形,都显示了她内心的充实。这种充实从何而来?来自于她手中的“转经筒”。在世人眼中,这玩具般的转经筒,在她却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信仰”。依赖着这种“无影无踪”的信仰,她的暮年生活才能如此欢乐、有意义。人:确实是需要有“精神依赖”的。这种“依赖”就是——信仰。每个人,该“依赖”怎样的信仰,才能让自己的一生充实而有意义呢!这的确不是个容易回答好的问题!
|
转自:http://bbs.chefu.com.cn/thread-9170-1-1.html25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