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瓦屋山纪行(上) |
[游记]瓦屋山纪行(上) |
2008-05-22 sina.com.cn |
瓦屋山纪行(上) 2007-01-22 19:58:04 大中小 亨利·威尔逊(E.H.Wilson),英国旅行家 1908年9月4日,我们从嘉定(今:乐山)动身、取道夹江沿雅州府(今:雅安)方向的大路进发,第二天傍晚7时,就进入了洪雅县境。在洪雅,途经瓦屋山、穿过老林村、越过铜河谷,是我们此次翻山越岭、涉溪过河的真正旅程。9月8日,即将抵达毛沟前,我们爬上了一座山的山顶,第一次看见了瓦屋山。在这里远眺瓦屋山,它厚平方重,整个轮廓就象一艘漂浮在云雾之上的巨大方舟。 为了在两日之内登上相距炳灵70里、四周满是悬崖峭壁的瓦屋山顶,9月9日,我们改变了原定的行走路线,留下了多余的行李装备,开始轻装前进。清晨从炳灵出发,趟着溪流在岩石突兀的小路上走了30里,上午11时,我们到达了坐落在瓦屋山脚、海拔1220米的穹通澈寺。该寺系全木质构造,宽大、古老而破旧,它由一位和尚和一名随从管理;寺里的房间,黑暗潮湿,由于从这儿到瓦屋山顶之间没有其他的入宿之地,我们只得选择该寺落脚。晚上,我将铺有油纸的床安置在佛殿大厅中、伴着三尊面容慈善的塑像入睡。第二天清晨,天空下起了阵雨,雨越下越大,下午竟变成了倾盆大雨,这雨或多或少给这座极少有人入住、显得寂静潦落的寺庙增添了几分生气。穹通澈寺的四周种有许多溢满花香的桂花树(Osmanthus 到达穹通澈寺之前,我们曾路过铁厂河村,那里有间雇佣了许多工人、颇具规模的铸铁冶炼厂。据了解,该冶炼厂一般在夏季对铁矿石、木炭等生产物资进行储备,冬天才进行生铁冶炼。冶炼所需的铁矿石,大多分布在周围的山峦中,是按每万斤12000-13000元的价格收购的;所需的木炭,收购价为12-13元/斤。在这儿,每万斤铁矿石大约可冶炼高质量的生铁4000斤,而每百斤生铁的出售价可达2500-3000元。另外,在铁矿石分布山脉的对面,同样有铜矿存在,以前这里也曾冶炼过铜,铁厂也曾叫铜厂或铜铺。大约十多年前,铜矿的采掘与生产加工被政府垄断了,由于他们所支付的2800元/担的铜价远低于实际生产的成本价---3500-3600元/担,以至这里的冶铜业很快就荒废了,并被铸铁的生产取而代之。(注:文中的“元”是当时的货币单位。) 铁厂河村的铁矿、铁厂和邻近的无烟煤矿、煤厂以及被荒废了的铜矿、铜厂在这里组成了一个矿业生产中心。(注:从这些介绍我们可以推测瓦屋山钱窝子〈——近10个连续的大坑组成的景点〉的来历。) 第三天清晨6时30分,我们动身出发开始登山,持续了一夜的大雨先渐渐变小成毛毛细雨,后又发展壮大为我们全天行进途中的倾盆大雨。上山的路从一开始就异常恶劣,只能凭着两条腿爬山涉溪、攀藤越沟的我们,在即将抵达山顶的760多米高程的路途上,不得不靠拽着灌木或悬藤沿着依稀可辨的木块路前进。在经历了瓦屋山的北-北-东隅角的迂回辗转之后,我们终于登上了山顶。使我一直感到惊异的是,跟我一起攀爬此山、且身背重物的民工又是怎样克服了重重困难、登上山顶的---毕竟这一路上,随时都可能前行一步、后退两步。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c0244180100088323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