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就有关于羌族的记载。 古羌民族骁勇善战,在中国历史上曾一度辉煌,也创造了历久不衰的民族文化。但由于战争和灾荒等各种原因,羌民族不断迁徙,变迁,到今天为止,总人口还剩下不到30万,主要居住在青藏高原西南,岷江上游地区。此地区海拔高,生存条件恶劣,但羌族这个多灾多难而又坚韧的民族却用他们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生活。无论是从他们的歌声,还是舞蹈,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们那源自祖先炙热的灵魂在不断舞动。 一 青片是属于北川羌族自治县的一个民族乡,在那里,可以领略到羌民族所特有的生活习俗。早晨从县城驱车前往,到目的地还有170多公里的路程,其中三分之二的路是只容一车通行的山间小道。维族人说过,“最美丽的风景都藏在最难到达的地方,”对这点我深信不疑,当车在如画般的山间河谷中穿行时,本身的疲劳却也根本不会被放在心上。 午时到达坝底羌族乡,在乡上有一座古碉楼遗址,据当地人讲,这座古碉是明王朝在嘉靖年间为镇压北川之白草羌,所毁千余座羌碉中的幸存物,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保留至今,非常不易。仰望古碉楼,这座写满沧桑的石头建筑在烈风中现得格外地孤独和苍凉。羌碉,在羌族聚居区已不多见,它可以承受摧毁一切的地震,也可以承受百年乃至千年的风霜,但它抵挡不了过于频繁的人为破坏和战火焚烧。每一座幸存下来的羌碉,都是羌民族血泪史的见证。羌族人民用双手和智慧创造了它,它也用它高耸了数百乃至上千年的古老身躯,向世界展现了属于一个民族的建筑奇迹。值得欣慰的是,羌碉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必定会引起人们对这一民族文化的重视和保护。 离开坝底,开始下一半的路程,汽车开动起来,忍不住又回头望向那座古碉楼。就在那一刻,我仿佛感觉到这个民族所特有的古老而浓烈的历史气息,正随着我们的深入慢慢清晰。 二 到达青片乡,已是下午了。我们去的第一个寨子是神树林羌寨,按当地过大年时的规矩:凡有客到,客人要自燃一挂鞭炮,为主人也为客人自己求福辟凶。在我们的鞭炮声中,从木屋里立马跑出好些个着民族服装的当地羌民,他们年龄都不大,脸红红的,看着我们,笑得纯真而腼腆。一会儿,男主人从屋里出来了,红光满面像是喝了不少酒。还没走近,他就大喊着:“有客人来了,小伙姑娘们不要站着,快唱起来!”我在想,对于很多民族来说,唱比说更能表现他们内心的感受,羌族也不例外。当那些小伙姑娘一唱起来,就完全看不到他们刚才对陌生人所表现出的生疏和腼腆,满眼都闪烁着自信而愉悦的光芒,哪怕是不听他们的歌,光看那一双双灵动的眼睛,也可以因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悲伤而悲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