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旅游游记回乡杂记之六安岳圆觉洞的尴尬

[游记]旅游游记回乡杂记之六安岳圆觉洞的尴尬

2007-10-22    nanpengyou.com

林徽因文集·建筑卷》中,有一篇题为《闲谈关于古代建筑的一点消息》的文章,写道:“在这整个民族和他的文化,均在挣扎着他们重危的运命的时候,凭你有多少关于古代艺术的消息,你只感到说不出的难受!艺术是未曾脱离过一个活泼的民族而存在的;一个民族衰败湮没,他们的艺术也就跟着僵死。知道一个民族在过去的时代了,曾有过丰富的成绩,并不保证他们现在仍然在活跃繁荣。”她又说:“如果我们到了连祖宗传留下来的家产都没有能力清理,或保护;乃至于让家里的至宝毁坏散失,或竟拿到旧货摊上变卖;这现象却又恰恰证明我们做子孙的没有出息,智力德行已经到了不能堕落的田地。”这篇文章发表于1933年10月7日,今天读来,仍然令人惊骇。

我非林徽因,只是一位拥有半个安岳血统的旅行者。我花了短短的两个多小时,在安岳县圆觉洞这个景点,蜻蜓点水般走走停停。虽脚步匆匆,出来后它带给我的却有显而易见的困惑,以及对我对这个景点文化现象的思考。

其一,名字的尴尬:这个景点的名字是《圆觉洞》,圆觉即觉悟之意,属佛家文化用语。顾名思义,《圆觉洞》即圆觉洞本身。然而,在这个叫《圆觉洞》的景区里,涉及的却不仅仅是佛学文化,还有道学文化、数学文化等,以及相关的艺术、人文痕迹。

这就好象某人开了个杂货铺,五花八门的物件有很多,卖得出去的和卖不出去的都一并陈列在架子上、角落里。有的你想要,有的你不想要,但不管你想要还是不想要,那东西、那摆设,都会在你的眼睛和心里过一道。

云居山是这个杂货铺的主人,这个主人十分憨厚、老实,什么都包揽,什么都不弃。但可笑的是,杂货铺的名号和杂货的商标却属于“圆觉洞”。

这使人不由得联想起,上清宫即是青城山,报国寺即是峨眉山,乾清宫即紫禁城。这种以一概全,以点概面的陈设与布置,看起来虽然内容丰富,误导后使景点乍听上去,反而显得单一。

其二,照壁的尴尬:如前文所述,一进门,便有两堵近年来年镌刻的照壁,一堵为《圆觉洞》,另一堵为《陈抟老祖太极八卦台》。初见此两处墙体,尚觉得新鲜、热闹,细看则发现彩色浮雕虽线条细致,但刀法却显呆板,菩萨的面容看起来都一个模样。陈抟老祖则眼神呆滞,虽衣袂飘飘,鹤舞周遭,却无丝毫灵动之气。再有,前者属佛教艺术,后者属道教艺术,两教合一,不是不可,但是,毕竟一进门就遇上这么两个巨大、眩艳、俗媚,内容与风格炯异的照壁,还是多少会让人产生一点莫名其妙的虚无感。更何况云居山上本就有圆觉洞和北宋著名理学家陈抟(公元871-989)的墓,以及墓附近的石牌坊、“图南仙迹”、“希夷炼丹处”、“希夷池”等遗迹。这些遗迹,无疑均具有无比重要的文献价值,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雕塑家、建筑家们留下了万古流芳的实物资料和证据。

那么,此两处照壁的建造显然便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甚至连艺术欣赏的价值都不存在,因为它们如林徽因所说,是僵死的。

不知安岳县政府及文物管理局,兴师动众发动单位及个人捐资修造,是何用意?在此,笔者只能大致推断,也许是为造某种声势,将分散的旅游资源相对集中在离县城最近的地方,以招揽游客。否则,前两年五元一张的票价,怎么会突然间迅速飚升至二十元一张呢?

其三,《圆觉洞新记》的尴尬:“新记”如此记载:“四川安岳,普州古郡,毓秀钟灵,人才荟粹,世传东普西眉佳话。石刻艺术古多精美,饮誉天下,跻身于文物大县之列,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石刻艺术。云居山圆觉洞,位于县城之东三里,因雕刻十二圆觉而得名。石刻造像多为五代北宋珍品。勤劳智慧普州人,施鬼斧神工,倚崖凿龛,镌刻二千余尊。北崖西方三圣精湛壮观,配侍飞天,轻盈曼纱;南崖群像,千姿百态,释道合一,构思奇巧。理学鼻祖,陈抟胜迹,题记古墓,传奇组塑,丰富多彩。数书九章,中华之光,秦九韶开世界数学之先河。其纪念馆,雄距洞前,金碧辉煌,气势恢弘;白玉坐像,再现古代数学家之风采;陈列论著题词,可观中外大家之风范。今邑人,遵循保护瑰宝宗旨,寄寓振兴乡帮意愿,集单位个人捐资,历经数载修造,造就今日规模……”

此“新记”洋洋洒洒近千言,语句不通畅、语法错误姑且不论,光就此文中所提到北崖的“西方三圣”,和其后看到的三尊佛像下搁置的白玉石碑所记的差异,便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究竟孰对孰错?根本无从厘定。

此“新记”除耗费资财外,更动用了题记作者的脑筋,如果是一谬误,岂不贻误子孙后代。

其四,圆觉洞中释签人的尴尬:如许多寺庙的世俗化一样,虽然不知道圆觉洞是否已承包给个人,但单从释签人不懂章法的胡言乱语而言,感叹中国文化正在加紧沦落的悲哀。

伏羲创八卦,文王演《易经》,原本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两次伟大的文化事件。八卦也好,《易经》也好,均堪称为关于宇宙真相的奇书,其中所包含的深奥的人世秘密,并非一般人可以参透的。然而,它们却与诸多方术书一样,被列为算命书之列。

从世俗的角度看,凡夫俗子在人生得意或失意之时,求神问卦,以寻求一种心理的安慰和平衡,本无可指责。但是,如今的许多寺庙,却成了人们利用佛菩萨做交易的地方,三教九流甚至末流,只要将僧袍、道袍一袭着上身,即稳坐于庙宇之上,故做神秘地翻翻古人留下来的方术书,如圆觉洞的《观音灵签》,摇头晃脑地做起了为人看相算命的营生。其目的只有一个,为自己,同时也为主管单位多赚几个游人的银子。

我不知道圆觉洞的诸佛诸菩萨会以怎样的胸怀来包容,这些他们眼皮子底下发生的事件。或者,正如本师释迦牟尼佛2000多年前所预言的那样,我们正处在长达一万年的“末法时代”,人类的诸多行为均在贪、嗔、痴的罪孽之中,而人类却不自知,更不自省。

其五,秦九韶纪念馆的尴尬:从秦九韶的生平和居住地来看,他虽为安岳县人,但幼年即随父居中都(今北京),及长,又随父迁湖州(今浙江吴兴县)。宋绍定四年(1231),秦九韶考中进士,开始在地方任职。政务之余,他悉心研究数学、星象、音律、营造等,取得数学方面的成就。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推广后,郁郁寡欢,最后死在梅州(今广东梅县)。

由此看来,秦九韶与圆觉洞应无什么瓜葛,至于他与云居山有无关系,史籍上似无可考之证。因此,将这个在自然科学领域里成就斐然的人物纪念馆,置于赋有宗教艺术色彩的圆觉洞旁,显然极不妥当。

关于圆觉洞,可说的还有不少,但倘若再说下去的话,恐嫌罗嗦。我想表达的是,我们对文物尊重最起码的态度和精神,应该如那幅醒目的标语所书“保护”二字;除“保护”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考察文物的本真面目,并作令人信服的文字记录。因为历史是严肃的,它从来就不应是儿戏

怡馨的贴吧

转自:http://www.nanpengyou.com/travel_info.asp?id=92465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