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华光楼新考 |
[游记]华光楼新考 |
2008-05-22 sina.com.cn |
唐以后,渲染儒、释、道三教同源,以道为尊;到明清时更成了朝野人士甚至平民百姓普遍认同的观念。于是佛祖身旁的华光演化成了道教尊奉的火神华光大帝。道教常称的华光大帝,又称灵官马元帅、三眼灵光、华光天王等,为道教护法四帅之一。相传他姓马名灵耀,三眼赤目,百姓称他“马王爷三只眼”。《三教搜神大全》介绍说,他曾经三次“显圣”,先投胎于马耳山马家,生下来就三只眼睛,三天就能打架,为除水孽杀死东海龙王(很象哪吒闹海),还放江南八十一州火珠精,盗紫徽大帝镇妖枪,被困九曲珠内;第二次由斗牛宫天王夫人(火魔王公主)生下为儿,拜妙乐天尊为师,学得“风雷龙蛇馘鬼安民之术”,神通广大。曾斩扬子江龙,火烧南天门,又下海大闹龙宫;第三次降生于婺源县萧家庄萧太婆腹中,曾降五百火鸦,为救母亲大闹地狱。后来玉皇大帝看他是位将才,封他为真武大帝部将,护法天界。 明朝晚期余象斗所著《南游记》(又名《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把华光的这些故事敷衍成一部四卷十八回的小说,后半部主要演绎华光救母亲的神奇经历,他上天入地,历尽艰辛,不屈不饶,疾恶如仇,表现了顽强的气概和火一样的烈性,显扬了儒家孝道,很象“沉香太子劈山救母”的故事。实际上两个故事相互影响,明清时在民间广为流传。书中描述华光身上藏有金砖火丹,随时用火降妖伏魔,所以后来民间尊他为“火神”,南方各地或建华光庙、或在城隍庙塑像,奉祀华光大帝。因玉皇大帝曾封华光的化身王灵官为“先天主将”,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他更成为扶正驱邪、惩恶扬善的神灵,明永乐(1403-1424年)间皇帝封他为“隆恩真君”,并敕建“天将庙”。宣德(1426-1435年)间改为“火德观”。因朝廷倡导,州县便纷纷建起火神庙、火神祠,火神楼。道教把农历九月廿八定为华光大帝的神诞日,可他八月初一就由天上下凡,要是八月初一下雨,全年火灾就会少。因此,各地常在八、九月间举行为期三至四天的“华光醮”,“打醮”时各家预备冥钱香烛,火炭鸡毛,柴米油盐等,捆成一堆,放在家门。到最后一天五更时分,有一班人打锣抬筐,将门口的东西收集起来,送到一只纸糊的大船里烧掉,叫做“送火灾”。打醮的时日,街巷张灯结彩,迎神赛会,娱神的气氛中也洋溢着娱人的欢乐,人们虔诚跪拜,祈求华光大帝免除火灾,保佑长年康顺。《三教搜神大全》和《南游记》结尾都说,华光闹天宫、闹人间、闹地狱,救出母亲之后,终于皈依佛教。他不仅仅是火神,玉帝封他“永镇中界,万民求男生男,求女生女,买卖一本万利,读书人金榜题名,感应灵验,永受祭享”。这反映出善良的百姓把一切美好的愿望,都寄托在理想中的这位敢作敢为、正气凛然的神灵身上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f2a45001000889.html34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