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冲出丛林 |
[游记]冲出丛林 |
2007-07-16 |
这是一次胆量与智慧、体力与毅力的考验之旅!是人生中少有的肉体磨难与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有了这个经历,你会珍惜你现在的生活,会明白幸福就在平平淡淡中。 冲出丛林 这是一个真实的探险故事,曾经就发生在美丽的四姑娘山下那一片苍茫的卧龙原始森林里。。。。。。 对于那一遍茂密的原始森林我从来就是一知半解,最早的印象还是看的一部记录片,讲述的是二战之前一个美国人为“猫熊”(熊猫最早的名字)来到卧龙探险的故事,结果他因病死在了中国,深爱他的妻子为了完成他的遗愿,决定只身一人来中国找寻猫熊,那正是二战期间,她躲过战火来到卧龙,勇闯这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几个月的森林探险却一无所获。绝望之时,她发现了一只猫熊幼崽。千辛万苦后,她成功了,回到美国一举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从这个故事开始,我一直对这片古老而秘密的地方充满好奇。但我所收集到的资料非常有限,只是泛泛而谈。通常是这样介绍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和夹金山脉,面积9245平方公里,涵盖成都、阿坝、雅安和甘孜4市州12个县。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是全球所有温带区域(除热带雨林以外)中植物最丰富的区域。被国际保护组织选定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为全球200个生态区之一。 森林探险的梦始于儿时看过的《罗滨逊飘流记》,常常幻想着那样的灾难降临在我关上多好啊! 对于常人来说,与卧龙森林最近的接触不过是去四姑娘山时路过。我也一样,最初的接触是一次塞车,我们被堵在卧龙公路段,刚好有机会端详一下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公路就在两山之间的峡谷河边,茂密的森林将公路以外的地方捂的严严实实,绿荫层层叠叠直通峡谷上方的一线蓝天。云雾总是盘踞在两山之间并不宽裕的山缝中,每到这里,就体会到一股凉气,纵然外面世界是骄阳酷暑,这里依然是寒气逼人。这种秘密的感觉别的地方是没有的,不得不让人联想:深山里到底会是什么样的?是恬静浪漫的森林童话,还是危机四伏的险境呢?盼望着有一天能进山探秘就好了。 一、出征前夕 5月某一个晚上·春江花月广场 手机响了一下,是一条短信:“春江花月广场,讨论穿越人选”署名为“疾风”。其实全称是疾风之狼,是网名。就此而言,我能猜出发短信之人性格,首先是好色之徒,名字已经摆明了。其次是个性开放,有豪爽之意。因为敢明明白白告诉别人我是“狼者”,世风日下的今天没有几个,原本我的名字也沾狼字,在“千夫所指”下也回避掉了,改名为纯洁,四川话叫“绳结”。 成都南河边上,灯红酒绿,作为一个酒吧广场,春江花月的名字很吸引人,但凡事沾春、花、秋、月几个字的地方,就能招蜂引蝶,生意特好!啤酒小姐们在男人中奔走着,象一开春就出来忙着采花的黄蝶,身着超短飞来飞去,只用遮不往裤底小裙就将发热的男人们灌醉了。没有醉的,一定身边有几个女人陪着的。 闷热的广场中央,有十多个男女,围着酒桌正谈论什么,是我们的圈子,我走上去。 “这条线,目前还是新线,情况都不清楚。”说话的正是疾风,与猜的没错,正豪放着,“可能难度有点大,人少点才行,不要女娃娃!”话音末落,喊打声群起,均为女人。疾风乐在其中,就要的这效果,能让所有女性惊叫当然是件快乐无比之事。 “目前定下来的有我四个人:我、拜子,鸵鸟,绳绳”。疾风是这次的策划组织者,人选他自己在定,这些怪模怪样的名字都是些网名,现在挺流行网名,因为一但惹祸了换一个名字即可重新做人。 “时间就定在6月18日早上,要准备的装备有这些。。。。。” 我大致了解到,我们要去的地方,首先要过一个雪山,第一个垭口海拔4600米,四个小时后可到另一个垭口5000米左右,然后下到山的另一面,进入卧龙的原始森林,顺利的话三天后方可出沟到卧龙镇上,用时五天。 那晚,我也喝了点酒,没有醉意,心思其实一直在那个还没登上的甚至还不知叫什么名的雪山上转悠。。。。闷热的天终于迎来了一场暴雨,广场上的各路英雄一下下狼狈了:有女人的,搂着女人跑了;没女人的,提着酒瓶跑了!我还没回过神来,只剩下一堆空瓶烂摊子。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都各自在准备着。5000米的海拔,我曾经短时间经历过,是轻装,不象这次是要带多天的粮草和装备,而且重负、无氧、长时间攀登,我心里也没底,只是想证明一下有没有这种能力。好奇心推着我没有细想过它的难度。只是想,在那样高寒缺氧的地方,如果出现高原肺水肿之类的高山病,谁都没有能力救我的,结果当然很能可怕。但我觉得不会,运气不会太差的。 快靠近出发的日子了,心里有些不安。 6月17日·家里 出发前的晚上,我收拾装备到深夜,我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少带一点东西, 但这次的难度也让我少带不了什么东西,包还是沉重的象背着石头。 客厅的电视在自言自语,总说些没用的东西,除了费电以外没有多少作用,“垃圾时段”是广告界对它们的准确评价。磨蹭到快睡觉的时候,我听了几则新闻: 。。。2006年7月11日至12日,第30界世界遗产大会将在立陶宛首都维尔斯召开,会议将审定“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事项。这是我国此次申报的唯一自然遗产项目。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不仅是地球历史与地质特征研究的典型区域,是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和动植物演化的典型区域,是自然景观、美学景观集中的区域,更是生物多样性与特有物种栖息地的全球性典型代表。。。中方负责人对入选成功表示有足够的信心。 。。。北京背包客被困库布齐沙漠,其中一位女孩意外死亡。。。。。 。。。最近的天气情况:。。。长江中上游及四川西部将以阴雨天气为主,局部地方大到暴雨,山地可能伴有少量滑坡和泥石流,请各地做好灾害天气预防工作。。。。 我关了电视,用手托着头静静地坐着。我有种不祥的预感。 闹钟在我起床后很久才响,我昨晚做了很多梦,都是些不快乐的事。我宁愿早点起来,或者说是失眠吧,原因不是兴奋,是一种隐隐约约的担忧。天还没完全亮,我就叫醒老婆,留个地址给她,这是我停车的地方。她不会开车,我家楼下又没车位,通常走远门我都会将车停在我朋友公司地下停车场,一般懒得告诉她地方。这次不同,或许以后真要她自己去找车回来。纸条上我还特地写下了我回来的时间,并说明最多会推迟两天回来。我没敢直说超过两天没有音信就遇麻烦了,我想尽量低调一点,象是去一次普通的旅游。 出租车将昏沉沉的我驮到茶店子,我告诉自己这车上有两个东西要拿走,一个是我,另一个是背包。 二、雪山,我是否要放弃你 6月18日下午·日隆镇 去四姑娘山的路上又经过了卧龙那条峡谷,这也是我们的此行的终点地。翻过巴朗山,下午到达日隆镇。 日隆镇,四姑娘山下的一个藏族镇,有几十户人家。我们就住向导扬二哥家。与其说是他家还不如说是一家青年旅社,叫“阳光熠”。是一位资深老驴租他家房子开的店,这个人叫本·泽东,我们都叫他“本”。来之前听说过他的传奇故事。从浙江来的那年秋,他开车过4300米的巴朗山时,为了赶酒喝,车子坠入50米高的悬崖,幸好在汽车刚冲出去的一刹那他跳了车,车子以顶着地,他居然受轻伤。正好应验那句话,男人总要栽在酒色上。 我们刚到的时候,他正和一帮准备登二峰的人摆弄着冰爪,人很黑,个挺高,和拜子差不多。长发扎在后面,还戴着山里人最喜欢的红军帽。除了一口浙江普通话以外,其它看不出他和当地人有什么不一样。看我们到了,他赶紧帮我们接下背包,人很热情。 高原就是不一样,尽管是阳光明媚,但屋内凉爽宜人,甚至说是有点冷。我们添上衣服在小院里聊天。拜子和疾风霸占了仅有的两台电脑,向成都的家驴们炫耀自己的快乐。 本端来热茶,一阵寒喧后,边上茶边对我说:“绳绳啊,你的嘴唇有点发乌呢,怎么啦?” “没什么,刚上来我都这样的。”我笑了笑。这镇上,海拔只有3200米,这样的高度对我来说从来不是什么问题,感觉和成都没有两样。但这次有些意外,我出来的时候,状态就一直不好,其实上六楼都有点累,本这么一问,我还真有点担心了。明摆的,是有点缺氧,是轻微的高原反应。这几年,爱上这自虐游戏后,象中毒一样,一次次上雪线找感觉,一次次的去发泄,也没有象这次这么不顺过,心里的阴影被本添的更重了。 很多年前我来过四姑娘山,每条沟都走过,其中当属海子沟最难。因为在打尖包吃了一根烤火腿肠后,就被牦牛一直追赶,当时的我并没有太多高原经验,只有拼命向前跑,十步一喘气,一直被逼到花海子。停下来的时候,喘不过气来,同时伴着阵阵恶心,我浑身无力,瘫在草地上,头痛的要命,熬了一个多小时后还是呕吐了。。。。躺在烈日晒烫的草皮上,不知过了好久体力才恢复了点。下山途中雇了一匹马撤回镇上。后来才知道,我吃了烤火腿肠后嘴角残有盐份,牦牛是冲着这个跟我走的。虽然它长有一副恐怖的大角,但它不会伤人。初上高原者,忌用力过猛——当时我被吓忘记了!猛跑导致高原反应! 海子沟是我唯一有过高原反应的地方,明天又是故地重游,虽然比这更难的地方都去过,但毕竟有过这个痛苦的经历。而且,我今天刚到日隆就有了轻微的高原反应,明天能去吗?况且花海子还只是大本营,主要的挑战从那里才开始,我祈祷着! 晚上是肥腊肉炒菜,在当地可算的上美味了,我们喝了点酒就睡了。 6月19日凌晨·日隆镇 天还没亮,大约是5点过,屋外响起了雨声。 下雨是不祥的预兆,我心沉了一下。过雪山、穿森林,天气是很讲究的。如果下雨难度会很大,也会让穿越变的很危险。 远处响起了马蹄声,渐渐地来到窗户下停住了。是我们的行李马,昨晚向导说过今天必须早点出发,不然到不了大本营——大黄棚子。还是不太想起床,过了今晚再也没有温暧的被窝了,如果运气不好,还能不能睡都是个问题。我认真地体会着这最后的温暖。 “咚咚咚”,一阵毫不犹豫的敲门声振动了我的神经,“起床了!”那是向导二哥的声音。楼上楼下忙开了,象远征的壮士临行前,没有人说话,有的只是收拾东西的声音,空气中弥漫着紧张。 本也在收东西,他昨晚听向导给我们介绍情况时动了心,说这条线过瘾,要跟我们去。 开水泡饭加酸菜,早餐就这么乱糟糟的填满了。 走出门外,一阵凉风袭来,黑压压的云层将黎明的出发仪式渲染的有些悲怆。雨已停了,山路却是湿滑的,沿河边上了锅庄坪。这段路比较陡,刚才还在加衣服的我,现在大汗淋漓,每个人都喘着粗气,算是热身了,也让我们初尝它的厉害。 今天到大黄棚子前,不用背负装备,将用马驮到今晚营地。 舒四哥赶马去了,他是副向导。因为这次的穿越难度较大,二哥专门挑四哥来做搭档。听说四哥体力好,高原活动能力强,是当地有名的高原登山向导。好多日本人来登二峰,都请四哥。让我感觉他们象SHERPA(夏尔巴)人一样,如果哪家丢了牦牛,就会上溜达上珠峰顶上去看看,是丢在南坡还是北坡了。 我们已经走了好久没见四哥赶马上来。这个季节是马的发情期,早晨赶来的马挣脱绳子去找配偶啦!也是,晚就晚点嘛,马还不是有血有肉的动物啊,别坏了人家的好事。 多年没来,除了门票贵多了,这里还是老样子。就一条沟,我们沿着半坡向北徒步。草地被雨露浸透了,走过以后湿到膝盖。裤子粘了雨水,也粘了花辨,惹了嫩草叶。泥土芳香在满含雪风之气的空气中拂面而过,太阳还躲在厚厚的云层后面,不肯露脸。这样也好,高原的阳光十分毒辣,不用半天就可叫你脱一身皮。 趁着阴天,我们不敢怠慢。中午时分,我又一次到了打尖包,“打尖”其实就是简单吃点东西,让自己不饿的意思。“打尖包”显然是指到花海子,这里刚好是吃午饭的地方。多年前那次梦魇就从这里开始的,不过这次没有了卖烤火腿肠的商贩了,大概不是黄金周的原因吧。那两个石头砌成的桌子依然还在,很面熟。原计划在这里吃午饭,但是山下还没有一点四哥的踪影,所有的粮草都在马背上。 太阳出来了,整个山上只有带刺的低矮灌木,没有可以遮阳的树,发烫的帽子一点没用。水壶的水显然不够全身蒸发,很快喝光了,只眼睁睁看着脸上烤的直冒油。四哥不知道为什么还没上来,我饿的前腹贴后背,象烤制“人干”。我知道大海子有个牛棚子,那里有吃的。“不用等了,前面才是希望”。我叫上拜子、鸵鸟向下一站进发。 大海子,除了蓄水量比原来少了,气魄也少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听说过的湖泊都是这样的,水位总是在下降,没有听说过水位保持平衡的,我真担心几年后这里就成了传说中的大海子,不过有什么办法呢,每个人都在千方百计地为自己活下去,这些事谁管的着。 对于普通游客来说,这里的牛棚子就是这条沟的终点站,里有方便面出售,8块钱一碗。对于大半天没吃东西的我们来说,相比八块钱,命要紧些,心甘情愿让别人挣去吧。这个社会不公平多了,适者生存不仅仅在森林实用。 四点过,我们今天还有一段路,大海子经花海子到大黄棚子。路虽然不是太远,但这里海拔明显升高。为了早一点到营地安营扎寨,我赶的比较快,喘气就象铁匠打铁时机械地拉着破风箱,进不去,也出不来,只有停下来休息才能有所缓解。但跟在后面的二哥不停地催促前进,到花海子我眼冒金星,头又开始痛了起来,我知道我有高原反应了。 当地人常说,当你感觉有高原反应时,已经晚了。找了个草密的坡想停下来休息,刚躺下,二哥一把把我拽了起来,因为大黄棚子还有一段距离。我只有硬撑着向前走,5点过到营地时,我头痛的厉害,几乎不能动。帐蓬搭好后,我吃了颗芬必得,昏沉沉地睡着了。 花海子的黄昏冷风嗖嗖,阴云又压了过来,不时飘过几滴雨点。明天要去的方向被乌云严严实实裹了起来,恐吓着正要翻越它的人们。几年前曾经出现过的高原反应今天又一次袭来,也是同一条沟。我不是宿命论者,但今天所发生的一切又是那么的巧合,是否真的注定我不能走下去?明天冲顶的压力在心里沉甸甸的,象抬不起的头,垂在地垫上。 天快黑的时候,我被队友叫醒吃晚饭。睡了一觉感觉好象好了些,可以站起来,没有先前那么难受。我躺在帐蓬里的时候时候已经想好了:如果明天天亮时我没有适应回来,我决定不上垭口,按今天的原路返回,这也是最后能反悔的机会。 晚上,我不停地观测气压走势,由此可以判断明天的天气状况。结果是低气压稳定,这也是不良天气的兆头。犹豫中,我昏然入睡。。。。。 雪山,我是否要放弃你?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中国户外资料网”,本文网址: |
原始链接:http://www.8264.com/16837.html |
转自:26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