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四姑娘山游记 |
[游记]四姑娘山游记 |
2007-07-16 sc157.com |
四川阿坝四姑娘山游记 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境内,是邛崍山脉的最高区,群峰巍峨,风光旖旎,融雪山、森林、冰川、海子、以及民族风情于一体的高原圣地,主峰海拔6250米,秀出群山,景区内分为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和四座依次为5355、5454、5664、6250米的山峰,这四座山峰被藏民喻为四个姑娘,其中四峰最高、最美。四姑娘山AAA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被誉为“东方的阿尔卑斯”,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络绎不绝地来到她的身旁。当年红军长征时也曾在那里留下了足印,我们一行三人(曹阳,潘扬镇)正是慕名而去,期待了许久终于开始了这趟旅行。 六点半钟发车,离开成都,路经郫县、都江堰、映秀、耿达、周边的群山合力拥托着岷江从雪域走来,此刻它就陪伴在我们身旁,时而汹涌,时而平静地流淌着。十一点左右在卧龙吃饭,十二点半经过邓生后便要开始翻越海拔5040米的巴郎山,汽车沿盘旋曲折的水泥国道爬升,随着高度的变化窗外的植物种类也渐渐有了变化,由高大的树木、矮小的灌木、高山草甸、直到寸草不生的峰顶区域的风化碎石坡,沿途不断映入眼中的牦牛、玛尼堆、石片屋等景物散发出的浓郁“藏味”告知我们已身处藏区了。路上不时可以看到一群群下车在那云雾笼罩中的草甸上散步的游客,还有好些个在这海拔四千多米的山道上 驮着大包小包蹬着自行车“发烧级”的老外“驴友”。所见所闻无不催化滋长着我们心中的游兴。下午一点十分我们的车在经过一个比一个高的急弯,愈往上也一段比一段冷的山道,终于到达了海拔4523米的巴郎山隘口,再往前就全是下山路了。我没有任何高山反映,只是这里仅有摄氏八九度的气温让早晨刚刚从闷热的成都平原上来的我们冻得瑟瑟发抖。说来也怪,一直阴云密布的天空一过巴郎山隘口就突然现出阳光,远处一些不知名的高山峰顶的积雪映入眼帘,心中不由激动起来;自去年七月游毕“蜀山之王”贡嘎山,历经一年,此刻的我又踏上了青藏高原,并来到了“蜀山之后”四姑娘山的身边。 从隘口沿盘旋的公路下降一千三百多米,我们在海拔三千二百米的日隆镇下车,头顶是湛蓝的天空白云飘荡,脚踩着向望已久的高原土地,激动的心情伴着耳膜发涨;这恐怕是初上高原的共同体会。一个叫戴大军(藏名叫格桑,当地人都是藏族嘉绒支,但都有汉名)的青年人殷勤地把我们带到了一家“金昆宾馆”的学生公寓。房价不算贵、还有热水。于是就住下了。安顿好以后便去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刚来,心肺尚不能完全适应,锅庄坪只上到一半就坐下休息,坐等秀美的四峰能从云雾中探出头来,只见那云层一会儿高,一会儿低,飘浮不定,有一阵大峰、二峰、三峰都现出了真容,但最高的四峰却始终不肯露出面孔。这样过了有一个多小时,我们只得下山。后来在镇上逛了逛,买了一些纪念品,又在一家叫“斯姑娜山庄”的饭店吃了饭;当地的一些野菜味道不错。回到住处休息、整理、洗澡,由于所处经度位置离我们江苏太远,这儿日落的时间也要晚两个小时。天黑了,我向窗外一看:“嘿,哪儿见过这样的星空啊!”海拔高,空气稀薄,灰尘、污染少,使星星看上去格外的大和亮,一颗颗地熠熠生辉,镶嵌在深蓝的天幕上,无处不在。银河宽阔巨大,气势宏伟。我们都深深陶醉在这高原的星空下! 一早醒来,天气晴朗,心情大振,漱洗完毕,拿上相机和水前往锅庄坪,拐过一个弯;海拔6250米的四姑娘身披银白纱衣,站立在高原蔚蓝色晴空之下,沐浴着朝阳的洗礼,就象她也精心梳洗打扮了一番在迎接游客们的到来。我们都深深地被四峰的秀美所折服,同时也在庆幸自己的运气,听当地人说前一阵这儿一直下雨,昨天才好转的呢!太阳在渐渐升高,雪峰也随着光线强度角度的变化尽情地展现着种种迷人风姿,以刺目的洁白来表达她的超凡脱俗!我们拼命地向锅庄坪上攀爬,唯恐错过观景的最佳时间和地点,心肺在全力工作以弥补因高度和剧烈运动引起的供氧不足,终于我率先爬上了这海拔3600米的锅庄坪。此刻是二OO二年七月十日上午七点二十分。举目四望,两边都是四千多米的高山,而顺着山谷向西南方向眺望,那白云堆积的极远处,就是阿坝州的州府——小金县的所在了。转过身的东北方向;身材高挑的四姑娘和她的三个姐姐亘古如一地肃立在那儿,默默地祈福保佑着脚下日隆镇的子民们。身边那白色的佛塔、飘扬的经幡、小小的玛尼堆、静静地对着幽蓝的苍穹,行走的白云诵咏着六字真言。在无尽的悠悠岁月中守候着它们的圣洁神山,原始大气,震撼心灵的壮美!传达出藏胞们这样一种淳朴的理念——回归自然。高山草甸上生长着无数不知名的野花,从脚下一直漫延到远方。在这如画般的景致中,我们全然不顾稀薄的空气,大声狂呼,心潮澎湃,在这两个多小时里,除了我们之外只有一匹马儿跑过身旁,目之所及几百平方公里之内就我们三人,仿佛这雄奇美妙的大环境是专为我们准备的一般。太阳此时已升到跟那大峰差不多齐平的位置了,阳光从大峰、二峰、三峰峰顶成一道水平直线齐齐的投射到对面的高山上,手中的相机忠实地记录下眼前这一幕幕绝景。世上就是有这么一些地方让人想长久地停留下去。因为游程的安排里今天上午必须进长坪沟,所以我们只能依依不舍地下山了。 下来以后便去沟口买了门票,找到一辆小车送我们到喇嘛庙,车子顺山路行驶,雪峰也愈来愈接近,相对高差达三千米的四峰此刻就象一个巨人顶天立地般屹立在眼前,周身上下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触动着你每一根视觉神经。一大群日本游客也刚刚来到沟口,虽然语言不通,但从他们的眼神和手势中不难看出对四姑娘山的赞美之情。这儿长年不断的日本游客还应归功于那个常驻这里的日籍摄影师——大川健三,他的宣传和推广起了极大作用。以致于日本人把四姑娘山和富士山结成了姊妹山。喇嘛庙以前曾经香火不断,可后来文革中被拆毁,现已是一片断垣残壁,在这雪山、森林、溪流的映衬下倒也是一番别样的景致。沿着通道走进去,先是头道坪、二道坪、唐柏古道(缘因古人曾经在这里开辟了一条连接日隆和米亚罗的商道)、然后就到达枯树滩,停留在此摄影、休息的人极多。我们因为十点钟才进沟,且必须在下午一点左右到达木骡子(因有这一说法:不到木骡子就不算来过长坪沟),所以没多逗留,一路走得也很快。两边的高山上植物成垂直状排列,海拔愈高植株就愈矮小,直到寸草不生的高寒山顶。沟内处处飞瀑高悬,都是因顶峰积雪融化所致。空气清朗,能见度极高,色彩越发鲜明,雪峰已亮得刺目,草木也碧得耀眼,森林郁郁葱葱,溪流清澈,一切都美不胜收,可紫外线也十分了得,我们不由赶紧头顶毛巾,立起衣领。十二点钟时,在上干海子休息片刻,吃了些饼干和水,以恢复体力。此时已基本看不到步行的游人,除了我们之外全都是骑马进出的游客,很佩服我们的体力和毅力。此时可以看到右前方一座拔地而起,越往上越尖的奇峰,就象刀子的尖端部分,原来是海拔5413米的婆缪山,它可是传说中四姑娘的外婆!下午一点到达擂鼓石,高原上行走要消耗极大的体力,休息的间隔也越来越短,有的地方已经无路可走,要翻越牦牛栏,跨过溪流,攀上岩石,走过独木桥,还要小心不能陷在淤泥里。当地人说如果下雨的话,这些路段是非骑马不可了。走过了最后一段上坡,眼前豁然开朗:一大片平坦宽阔的草甸横在面前,积雪融化而成的小溪从远处蜿蜒地流淌到我们身边,一群牦牛在小溪对岸悠然自得地觅食、散步着,毫不在意我们的到来。一栋藏区风味十足的片石屋和牛栏座落在山脚下,木骡子(海拔3700米)终于到了,现已是下午一点五十五分。太累了!我们一下瘫坐在地上,慢慢打量起四周来,原来我们已来到四峰背后,面对的是直线距离仅半公里而相对高差近三千米的四峰那巨大的背影,植物由高到低,由密到疏的向上分布着,再往上就是长年风化如刀削斧劈般陡峭的岩壁披着万年积雪,云雾缭绕,气象万千!左右都是峰峦起伏,而我们正前方远处的雪山大概就是“羊满台”,其实长坪沟到这儿才走了一半,真正的美景还在后面,只有那些意志坚强,装备优良的“旅友”才能有幸目睹了。因为要在天黑前回到日隆镇,所以才到两点半就不得不往回走,返程用了四个小时,一天当中累计步行了约近三十公里,并且是在这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体力消耗极大,不过回来的路上认识了一位叫潘亮的本地青年,商定好(两天共计两百元)让他作我们明天登大峰的向导。回到日隆镇后休息片刻,吃晚饭,准备了一些食物,葡萄糖,氧气罐等等,洗过澡,早早地睡下了, |
转自:http://outdoor.sc157.com/outdoor/outdoor-day/2006-4/22/04221721394.html18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