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 兵车行 到达四姑娘山脚下的日隆镇已经快夜半三更了,使劲呼吸了几大口空气:硬是要得! 今天的目的地是双桥沟。天公作美,阳光普照,我们乘着票价达60元的观光车首先进入阴阳沟:据说这条沟总是只有一面能够受到阳光的照射,上午是左面,下午是右面。下面的景点是人参果坪(可连人参果影都没看见。)、盆景滩(这里景致一般,可是却有极美味的烤羊肉串,味道比日隆镇上还正宗哦,现在还满口醇香呢!)、布达拉峰(第一次骑牦牛,好玩!这里还有白塔,绕塔三圈可以许愿,我是逢塔便绕。)。最后一景是冰川,这里的冰川自然比不了海螺沟,本来就不是为冰川来的嘛。美中不足的是这里才3800多米,可我已经感到一点点头疼了,我什么时候这么弱不禁风了? 站在冰川下,回想自己这趟来的可真不容易,五个月不穿新衣服也罢了,来的路上居然也插曲不断。昨天翻越巴朗山时,天气冷极了,可是人们被三急逼的不得不下车,好在路旁有个石头搭的简易厕所,还有几个可爱的藏族小孩子操着不太纯熟的普通话,指点大家厕所的位置。唱完歌,正要上车,刚才那几个“可爱”的小孩子突然拦住了去路,其中一个手里还挥舞着大棒,嘴里哇啦哇啦的,原来是要厕所钱——每人5毛!天!这样的野厕所,这样的脏烂!息事宁人,给吧。可不知是语言不通,还是不会算帐,我们给了1元,那些孩子仍然不依不饶,令我那1米67的朋友被一个比她学生还小的小孩子弄的不知所措!(芝芝辩解:“他挥舞一跟那么粗的木棒,我敢吗?再说你的学生比我的大吧?哼哼~~”)现在想来不知我们当时是怎样狼狈地逃上车去的。在人参果坪,一下车就有几个打扮的鲜艳灿烂的小孩子拉着人照相,孩子们对着镜头笑靥如花,拍完啦,每人1元。(呵呵~~到处都这样!这里还算便宜的了!) 有人说,孩子是社会的镜子。从这一点来看,我很难说,旅游开发是在造福。为着这里的清新空气,青山绿水,我们不远万里。这里的确是福地洞天:这儿的水是天然矿泉水,石头可以做装饰品,牛、马是外人最好奇、最渴望尝试的交通工具,这儿的植物是山珍,就连牛粪上都长松茸啊!人们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人们也都应该追逐属于自己的利益。可是,来到这里,除了看山听水,我总还想感受到一点别的。 8月8日 丽人行 要不是还有木骡子这个夹在四姑娘山之间的开阔地,我简直要为自己来这里大呼上当! 强忍着剧烈的头痛,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深山老林里穿行了14公里,总算见识到真正的的四姑娘山。远处是清晰可数的大、二、三姑娘山,羞涩的四姑娘也在右前方掀起她神秘的面纱,露出冰峰一角。回首望去,竟还可清楚地观赏到两河口的冰川。来自长坪沟深处的雪融水潺潺地流淌,草坪上散布着悠闲的牛马,与世无争地自顾自啃草、打盹、谈情说爱。这才应该是四姑娘山的风光!(芝芝补充:“还有一对老年夫妇相互搀着漫步在草坪上,真是让人羡慕。不晓得我老的时候还能跋山涉水地走进木骡子吗?”) 回来时,我们已经没有勇气再徒步了,便一人租了一匹马。牵马人是一位名叫扎西,又叫杨金云的年轻人(尽管一开始我以为他是“大叔”)。他不太健谈,可是每问必答,十分耐心。路上,我知道了挂在树上的绿藤萝,乡里人叫它“山挂面”,用来擦油污,非常好用。在树丛中“哇哇”叫的是“报喜鸡”。经过一家小店,我请教他墙上的藏文时,他不太好意思地说自己不认识。原来,这个地方属于嘉绒藏族,学校不教藏语,很多人都只会说不会写。扎西是个好脾气的人,每当我们骑的马脚下打滑,吓的我们大叫时,他都会大笑起来,大概是在笑我们的大惊小怪吧。(呵呵~~都怪那叫“搽鼻”马儿太调皮了!) 8月9日 三人行 “穿林海,过雪原……”如果说从前自己只是从听觉、视觉上体会这句唱词的话,那么今天的海子沟之行则是切身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取经难,难于上青天”! 很不幸地,早上起床竟在下雨!想想总不能象猪八戒似的有点困难就打退堂鼓,于是毅然决然地决定向海子沟进军! 到街上草草吃了一碗面(又被宰了!),3元钱买了件薄膜似的的雨衣(后来才知道这是多么重要的道具!悔不该只买一件!),便向大海子、花海子进发! 同行者还有一位“暴走族”,他果然是有备而来:只见他身穿一件价值40元的仿制防雨衣,足蹬一双历经磨练的水陆两栖鞋。在从拜姑脚到大海子的11公里路程中,他是见泥踏泥,见水踩水,健步如飞。更值得一提的是,他还驮下了我们重达3公斤的行装包,加上他自己的东西,如此负重前进,竟还走得脚下生风!到达海子沟时,我们已被泡胀的皮鞋,起泡的双足,滴水的衣裤折腾的不成人形。而暴走族还余勇可贾,一鼓作气要直抵下一站花海子!彼时气温不到10度,而他的装备是一件短袖T恤,一条仿制防水裤,一双全面进水鞋,一台照相机。因此,当我们得知他竟然还要继续进冰川时,目瞪口呆的我们居然忘记了烤火,忘记了要替他留一些牦牛汤,以致于一口气全喝了(这点力气还有,暖和!)! 在大海子打尖时,马儿驮来一位“方眼镜”。不知何故,他一直在向马夫陪笑脸,而马夫竟毫不领情,一脸怒气,大有摔缰绳不干的意思。马夫进了棚子烤火,他就拉住我们开始大倒苦水,看他絮叨不停的样子,不禁令我想起唐僧。回程的路上,又碰到他二人,也不知怎么的,就看见马夫笑呵呵的拉着马,手里还提着一袋蘑菇;“方眼镜”乐颠颠地走在马旁边。看见我们,他非要向我们展示他捡到的蘑菇王。(芝芝暗笑:“你还十分配合的大声说了一句‘哇!真的很大也!’”) 快到朝山坪,遇到一位当地人,他主动为我们引路。这位大叔很热情(这回我可以肯定他是“大叔”,可是他却以为我是十七、八岁),告诉我们许多风土人情,诸如四姑娘山的传说啦,信仰班禅啦,当地婚俗啦,甚至还有格萨尔王的传说。当他得知我们就住在广电山庄时,高兴地说:“那里呀,我知道,昨天他饭店新开张,我还去捧场呢!我们7个人喝了6瓶酒,我都喝醉了……”正说着,他脚下一滑,险的摔了个“老熊绊膘”(当地土语,类似我们的“狗啃屎”。)。呵呵,莫非昨天的酒还没醒呢! 结语:在细雨蒙蒙中,我们离开了。想要回头再看一眼四姑娘,她却躲进了浓浓的云雾中,难觅芳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