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四姑娘山是在上个世纪末了。记忆中那是一个四川九寨沟被开发以后又一个美丽的地方,身为四川人的我心中充满了自豪。也是这时我知道了:她是我国离大城市中最近(距成都市220公里)的高原雪山风景区。一次次看到杂志和互联网上登载的那些美丽雪峰冰川、辽阔高山草甸、藏式建筑、民族服饰、风俗习惯……所有的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我要去一睹她的风采,一定要去!”这个声音便一直在心底响起。 7年后的炎炎夏日,我终于如愿以偿。亲自感受了一番这座充满美丽与神秘的“东方阿尔卑斯”,行程三天。 一、成都至卧龙 7月28日是公司组织的“成都凯逸服饰四姑娘山绿野仙踪之旅”的第一天。公司行管人员和各柜优秀员工参加了这次活动,一行42人。看得出所有人兴致都很高,因为比往日提前2个半小时到公司楼下集合,无1人迟到。7:20准时从成都出发。 汽车沿着成灌高速行驶,不到1个小时,就到了都江堰。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治水的丰功伟业让成都变成了富甲一方的“天府之国”。2000年都江堰与道教发源地青城山一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四川的骄傲。 穿过都江堰,汽车一路沿岷江逆流而上。此路是通向九寨、黄龙、四姑娘山、三江生态风景区、红原等众多风景名胜区的必经之路。7月正是这条旅游线路的高峰期,来来往往的旅游大巴可以说明这一点。 对于整天呆在大城市里的我们,难得远离一次都市的喧闹,所以当看见车窗外静静流淌的岷江和满眼望去的绿色,一行人情绪很是激动。几个提前准备的游戏玩儿过之后,我们已经到了映秀。这是四姑娘山与九寨沟的分道口,右转继续沿岷江而上是九寨,左转沿岷江支流皮条河而上是四姑娘山。 从映秀出发,汽车行驶地有些艰难。因为这一条路是双行道,但正在在修路,路面高低不平。导游打趣地说这种按摩椅要坐一个小时呢。窗外山依然青,草依然绿,只是河水有些浊,可能是由于修路施工的原因,显得有些美中不足。 眼看卧龙大熊猫基地就在眼前了,可是我们碰到了堵车。虽然之前知道这条路堵车历害,有些心理准备。但现在真正碰到时,还是有些郁闷,更何况是在“空城计”唱响的时候呢?大约等了15分钟,见前方车辆没有丝毫启动的意思。导游便告诉我们中午就餐的饭店就在前方,可步行前往。下车后才发现,步行在这深山之间另有一番感受:清新的空气、哗啦啦的流水、明媚的阳光、清凉的山风、还有树上那只自由自在的金丝猴,面对如此美景,DC、DV怎么会闲得住? 到中午就餐点时已经是下午1点了。经过5个多小时的奔波,大家都说饿了,10来人围在一起就这样开饭了。不记得上了多少个菜,只记得那道素炒卷心白特别甘甜、特别脆嫩。后来才知道:这里盛产卷心白!由于阳光、气候、温度、土质等特殊原因,这里的生长的白菜存活容易且口感非常好。但其他农作物却很难生长。哦,怪不得一路进来除了高山、河水之外能见的几处平地全都种满了卷心白。 一、卧龙到日隆镇,途经巴朗山 由于卧龙到日隆镇还有很远一段距离,其间还要翻越一座海拨5040米的巴朗山。所以,就餐完毕大家就勿勿起程了。 还是一路沿河而上。这条河就是由巴朗山上的雪水融化汇集而成的称为巴朗河。汽车在茂密的针阔叶林中绕山盘旋,对面的山峰一会儿在我的左边,一会又跑到了右边。位置不断变换中原本仰视才可见的山峰被一点点踩在了脚下。眼前突然开朗起来,一大片绿草像张巨大的地毯铺在巴朗山上。在阳光的照耀,草地显得格外油绿,未知名的各色野花散落在草地里,红的、黄的、蓝的、紫的、白的。。。一群群牦牛在山坡上悠闲地啃着草,鸟儿在空中尽情地飞翔,雪水融货而成的水沿着山沟流淌下来,滋润着这里的一草一木,风带着雪山、青草、野花交杂的香味迎面吹来,路边一处农家放牧栖息的小屋升起一缕青烟,从未发觉天可以这样蓝、云可以这样白、好美地一幅巴朗山天然风景画! 汽车还不断地在山上来回盘旋。绿草变得稀疏起来,星星散散的片石像是经过专业打磨和陈列过地一样,均匀有序地排列在路边、山坡,沧劲而荒凉。看见同行的伙伴儿高原反应地那么难受,我们为她担心能否坚持地住?但也开始庆幸自己身体好,没有受高原反应之苦,可以尽情观赏这难得一见的高山美景。这时,在本已不宽的公路上,迎面来了两辆山地自行车,他们背着一个不大的鼓鼓背包,头戴自行车头盔。在海拨如此之高、氧气稀薄地呼吸都显困难的地方,居然有人骑车翻山?实在令人佩服啊!当时就一个感觉“真酷”!突然想把这一幕告诉一个远在北方的朋友,才发现在这个前不着村后不挨店的地方,手机是没有一点儿信号的! 巴朗山垭口海拨4523米,是二十五年来我所到达的最高点了。一眼望去,雪峰连绵、蔚为壮观!真有一种高歌《青藏高原》才能达表此刻感受的冲动,我想只有到过垭口的人才能真正体出会它特有的壮美! 窗外的景色开始像倒带一样在眼前变换着:片石、草地、潺潺流水、树木。大约1个半钟后,眼前出了很多房屋,这就是日隆镇了。 二、双桥沟之行 到日隆镇已经是下午5点。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穿过日隆镇直奔双桥沟而去。 双桥沟全长34.8公里,面积216.6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的景点已有20余处,它是四姑娘山景区中景点最集中最漂亮的一条沟,也是唯一一条可以以车代步的沟。从沟口大门到沟底海拨落差1800米,沟内植物分布成三大区,分别是:白杨林区、沙棘林区、经杉林区。 刚进沟两侧山峰陡峭、峡谷幽深,因阳光无法同时照在峡谷两边,故得“阴阳谷”之称。汽车驶出阴阳谷视线一下开阔不少,路旁高大挺拔的白杨一片接一片,不禁联想起小学课本中《白杨树》。五色山、撵鱼坝在身边掠过后,汽车停在了处草坪里——人参果坪,没有人问为什么叫人参果坪?因为我们已经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了:绿绿地草坪上开满了鲜花,草坪中几株互不相连但又不曾疏远的树在夕阳的照射下别有一番味道。近处穿着民族服装的小女孩儿依在经亲身旁,看着车上窜出这么一大群人来不断地照相,欢笑,眼里充满了好奇,但未见一丝惊慌。“大哥哥、大姐姐你看我的小绵羊好乖,照个相吧!”只见一个长得很有高原特色的小男孩儿怀抱着一只小绵羊走了过来,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来说,这里的一切都让大伙儿惊喜,于是有人爽快地和小绵羊开始了亲密接触。小溪从这里静静的淌过,安静而温柔,溪水中几株枯树,坚毅地挺立着,枯而不倒。往下十几米处是一座小木桥,连接着小溪两岸。导游告诉我们这条小溪的水是山顶千年积雪融化而成的,四季长流,从未干涸,是藏民们的圣水。如果在这里洗左手可以交官运,洗右手可以交财运,洗双手可以交桃花运,很灵验。但不能贪心,只能许一个。我在心中暗想:这只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已,何必当真?但我还是去洗了一把,只为用去感受一下这水。炎热的7月小溪里的水还冰得刺骨,看来想在这里托圣水许愿转运的人还是要经过考验的。 水泥公路还在向景区内延伸,被称为“天然盆景”的沙棘树在这里长得出奇的高大。牛棚子、猎人峰、老鹰峰、金刚脸、布达拉峰、月兔峰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使我不得不再次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思绪开始飞扬:为什么每一座山峰这么美?跟他的名字这么形象?是不是还有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在述说这里的每一座山峰的由来? 沟里的最后一个景点是冰川红杉林。红杉树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已濒临灭绝。在这里我们却看到了一片片红杉拙状挺拔,不能不说是大自然对四姑娘山的恩赐。沿着山势望去,浓密的绿草变得稀疏,空白乱石上一大块灰白色的三世纪冰川出现在眼前,雪白的现代冰川围在山尖。一切看去都是那么近,仿佛再向上200米就能触摸到它们。 天色渐渐黯下来,导游催促着我们上车了。回来的路上再一次看了一下幕色中的双桥沟,显得格外静谧,就像阿妣婆婆一样慈祥安宁。 三、徒步漫游长平沟(7月29日,第二天) 长平沟全长29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是四姑娘山景区中离日隆镇最近的一条沟。在这里是可选骑马或是步行游览的。 汽车在马场前停下。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晒在马场里散发出很大一股马粪味儿。 “好臭啊!”我很自然地加快了步伐。 “哈哈,巴适!这个味道最天然!!” “就是这个味儿!” “这个味儿地道” ……… 同伴儿们你一句我一句地接起来,咋这么耳熟呢?哦,原来是某品牌方便面的广告用语。这一下大家全逗乐了。 水泥路延伸到一座破败的喇嘛庙前。此时这里已站了很多人,有前来修喇嘛庙的,也有当地招揽生意的。当地人告诉我们这里是观赏四姑娘山全景的最佳位置之一。于是晨雾中害羞的四姑娘山被我们用相机记录了下来。 从喇嘛庙往沟里的路是由木板铺成的栈道。它一直沿着山势蜿蜒起伏,一路走来,四姑娘山总是在眼前敞开她博大的胸怀欢迎着每一位勇于探索的人们。原本以为四十分钟就能达到枯树滩的我们,这次是花了2个小时。11:30的枯树滩显得很热闹。小小的沙滩上站满了人,光着脚丫踩水的大人小孩儿被冷得直歪嘴,乐坏了岸上观看的人,用手摸摸那水都已经很冷了,还有如此勇敢的人去淌水?实在佩服佩服啊!两位外国朋友也加入了踩水的队伍“How cool!how cool!沙滩上还有一位陌生的朋友:骆驼。这只骆驼可比大漠里的同伴儿幸福多了,不晓得它知道这一点儿不?乖乖地坐在沙滩上晒着太阳,偶尔还有几位美女帅哥跟它合影。我们一行40多人现在只剩下9人在后面了,有体力不支落队的、有被山里风景迷住忘记赶路的、也有照顾同事而主动放慢速度的。我形象地给这个临时的队伍取了个名——蜗牛队。 吃了些干粮,继续前行。从枯树滩往里走山路变得崎岖了很多,与其说是山路还不如说是马道。若是在雨天,要步行前往是谈何容易,于是又对老天的照顾感谢了几遍。一群“落队王”走到一起最怕的还是再次落队。在这深山里,看见密密的树林,还树上那些随风飘扬的青苔丝,一个人掉队下来是件让人担心的事。所以,我们一路走一路清点人数,好笑的同时也有几分感动,为那份团结和友爱。我们前行地速度放得更慢了,大家都已明白天照这个速度是走不到最后一个景点儿了。但我们还是快乐地前行着,朝着远方的目标。 大概是下午2:00我们到了两河口。走出丛林的我们,心情有些激动,我们已经站在了四姑娘山脚下!休息了半个小时,欣赏这历经千辛万苦才看到的风景。半个小时怎么能看够?但我们必须回去了,不然下午5点收车时我们是赶不出山的。 回到落脚的圣山大酒店已是下午5点钟。困得不行,回去就美美地睡了一觉,如不是晚上那一场篝火晚会,还真不想起来。 晚会是在8:30开始的,穿着民族服装的藏族小伙儿和藏族姑娘为我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一杯青稞酒带着浓浓的嘉绒藏族人和四姑娘山的热情也端在了手里。先是集体向苍山和藏族人敬重的神灵敬酒三杯,然后就进入我们的活动,一首首藏歌唱起来了,踩着欢快的节拍我们跳起了锅庄,火苗在冷冷的夜色中显得特别亲切。我们尽情地舞蹈着,爽朗的笑声漂荡在大山的夜空中,欢乐感染着每一个人。同住一个酒店的其他游客也被洋溢着欢笑热情的晚会吸引了过来。 不记得锅庄换了多少种样式,火堆旁两只羊开始慢慢地散发出香味儿了。“可以吃烤全羊了!”这时才发觉有点饿了,一盘盘羊肉摆在了面前,“好香的羊肉,好好吃哟!”此刻我似乎明白藏族风情的迷人处,也许就是这种尽情地释放和感受快乐吧?这种晚会是没有结束时间的,想跳就跳,困了就可以休息,我是在3个小时后舞蹈着离开的。那一夜睡得很香! 四、返蓉,途经卧龙 早上7点起来,收拾行李,准备返回成都。因为怕再次堵车,所以吃完饭就出发了。犯困同伴开始在车上补起了瞌睡,一切都特别安静。当我醒来时,车已到了卧龙。 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自然综合体,以保护野生大熊猫、人工繁育大熊猫而名闻天下。保护区森林植被完好,动物植物十分丰富,是典型的自然生态旅游区,因此它在1980年就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自然保护区网。 大熊猫生活的熊猫苑在卧龙河的对面,由一座宽约8米,长约25米的桥连接着,桥的尽头便是熊猫苑的大门,大家排队进门,从浸透消毒水的棕垫上踩过。入门向右转,两旁种满了密密地竹子,苑内清静幽雅。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熊猫宝宝们吃的食物,简介中说到人工饲养地熊猫还要吃一点点肉呢!再往里面走,就是熊猫宝宝的“雅间”了。怎么没有看到熊猫呢?没有熊猫吗?大伙心里有些失望,都加快步伐往里面走去。“大熊猫,大熊猫”我惊呼道。一只活动可爱的成年大熊猫庸懒地从屋里走了来。大伙儿也跟了过来,相机啊,DV啊不停的拍摄,大熊猫像是能看懂我们的心思,不断的在园内走来走去,一会儿爬上树叉,耷拉着脑袋,一会又在人工流水边做喝水状,一会儿又坐在草地上捞痒痒,一会儿又害羞似的躲进屋里……看着它憨态可拘的样子,大伙儿禁不住笑了。往里走是一个不规则的鱼池,清澈的池水里一群群鱼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再往里走一点就可以看见一面石碑,石碑上刻着长期认养大熊猫的世界各地友人和企业,香港影帝梁朝伟先生也在其中,还有好多日本友人,四川全友家私也参加了这种世界性的友好活动。看着这块石碑,感概颇深:是熊猫架起了各国人们之间友爱沟通的桥梁!再往里面走就是熊猫妈妈的生产房,育婴房。 离开熊猫基地,眼前还浮现熊猫们面对镜头时摆出的各种poss,微笑还挂在嘴角。 返蓉的路上还是有些堵车,到成都已是下午7点了。回想起这三天的所见所闻所感,不禁感叹:好一段难忘的四姑娘山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