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眼睛上天堂-四姑娘山国庆驴行系列游记之一

[游记]眼睛上天堂-四姑娘山国庆驴行系列游记之一

2007-07-16    xici.net

注册:2006年10月18日

身体在地狱,眼睛上天堂

十几个小时的颠簸,我终于回到了成都。疲惫之余,心中还是一直想着那片神奇的土地,那片洁净的处女地,那被上帝浏览过的花园,我心中的四姑娘山,永远的四姑娘山。想念那里的雪山,白云,花儿和姑娘小伙儿的笑脸。

序曲

四姑娘山位于阿坝州小金县和汶川县交界处的日隆镇,海拔3160米,由横断山脉中四座毗连的山峰组成。根据当地藏民的传说,是四个冰清玉洁的姑娘,为了保护她们心爱的大熊猫,同凶猛的金钱豹作巨勇斗争,最后变成了四座挺拔秀美的山 峰,即四姑娘山。四姑娘山因此被当地藏民崇敬为神山。四座山峰中,以四峰为最高,海拔6250米,是邛崃山的最高峰。 因此峰位列四川地区海拔7556米的“蜀山之王”——贡嘎山之后,因此被喻为“蜀山之后”。四峰主要由石灰岩构成,由于大自然常年的风化剥蚀,使山体十分陡峻,刃脊上多悬崖峭壁。南坡飞挂数条冰川,冰川舌直指山脚。西坡和北坡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数百米高的陡岩,然而,陡岩之下则是绿草茵茵,森林繁茂,谷溪 澈的高山被带。 大峰、二峰、三峰分别为5355米,5454米,5664米。

邛崃山系位于横断山脉的东端,在地理学上,作为长江一大支流的岷江与大渡河的分水岭.沿南北方向延伸的山岳地带被称为邛崃山系。邛崃山系超过6000米的虽然只有四姑娘主峰,但5500米级的各种山峰非常之多。

四姑娘山山区核心面积1375平方公里。东坡是举世闻名的卧龙自然保护区,西坡是1996年被确定为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四姑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以四姑娘山为中心的这两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3376平方公里。1994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面积450平方公里)。

山区气候变化无常,昼夜温差较大,是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向大陆性高原气候过 渡地区。四姑娘山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显著的垂直高差,为各类动植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除盛产红杉、红豆杉等珍贵树种外,还出产天麻、贝母、冬虫草等名贵药材。生存在这里的众多珍稀濒危物种,如大熊猫、雪豹、珙桐、独叶草、延龄草、岷江柏等绝大多数为单型属孑遗种和特有种,成为我国古老与原始生物物种保存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和世界上非常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在这里,兽类不下60种,鸟类达2300种。是大熊猫、金丝猴、小熊猫等30多种国家保护动物的活动场所。

四姑娘山现存的地质地貌是由中生代的造山运动及新生代的火山、冰川运动而留下的遗迹。现有许多下垂冰河、冰川、岩壁和高山湖沼。值得一提的是,四姑娘山山体是非常完整的花岗岩,可以与登山胜地南美洲巴塔哥尼亚的TorresDel
Paine媲美。

据统计,四姑娘山主峰周围林立着101座海拔超过5000米以上的雪峰。1980年秋,四姑娘山成为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13座山峰之一,已有美、日、荷兰、尼泊尔、瑞士、意大利、英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登山队登过此山。1982年,国务院将四姑娘山列为向世界开放的登山,每年都吸引来自国内外众多的登山者,成为国际登山的热点地区之一。四姑娘山也因此被称为”东方的阿尔卑斯”。尤其是毕堋沟与双桥沟以东地带,不但集中了高山,岩峰,美丽的溪谷,还残留着大熊猫栖息地的原生林。

四姑娘山距成都220公里,丰富的登山及户外运动资源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登山及户外运动爱好者。国家登山队和爱尔兰登山专家曾一起对四姑娘山的户外运动资源进行考察,专家们对四姑娘山的登山及户外运动资源赞不绝口,纷纷表示将常来四姑娘山。2002年10月13日,四姑娘山申报世界登山训练基地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小金县政府计划在小金县建立登山训练基地。四姑娘山申报世界登山训练基地获准后,将计划申报举行国际登山大会,使之成为中国登山运动专业与业余并存的登山训练基地。

四姑娘山以雄峻挺拔闻名,山体陡峭,直指蓝天,冰雪覆盖,银光照人。山麓森林茂密,绿草如茵,清澈的溪流潺潺不绝,宛如一派秀美的南欧风光,为中外旅游和登山运动者所仰慕,近年来已成为中外登山者常来的旅游胜地,据说因为四峰峭壁过高,至今还没有人登上过四峰。

风景区分布于山的南侧沃日河北岸的几条支流中,主要由一坪(歌庄坪)、两山(巴郎山、四姑娘山)、三沟(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组成。目前与长坪沟相通的毕棚沟(位于理县境内)因景色秀丽也成为一些徒步旅游爱好者的目的地。这几条沟从北向南纵深十余公里到数十公里,穿行于高山峡谷之中。在高原特有的净洁透明的蓝天下,由皑皑雪山、奇峰异树、瀑布飞泉、草甸溪流交融构织而成的绝美景色分外诱人。

四姑娘山据说最早是日本人最喜欢的,因为他们说四姑娘山与他们的富士山是姐妹山,所以他们喜欢到四姑娘山来朝圣,也喜欢来征服四姑娘山。当时四姑娘山几乎没有酒店,到四姑娘山的公路也是艰险无比,那时候,去四姑娘山旅游,被称为探险旅游。

自90年代后期,随着到四姑娘山的高等级公路修建完毕,国内游客开始接受四姑娘山的旅游概念,特别是随着黄金周的到来,去四姑娘山的人越来越多,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游客特别多。

四姑娘山之美,除了山之外,还有草甸、牧场、嘉戎藏族风情等等与高原相关的景色。

在痛苦与欲望中挣扎

在电脑里提前欣赏了四姑娘山,图片上到处都是雪白,天空都被云彩遮住了,白皑皑的一片,而就在那一刻我的心陡然兴奋起来。记得儿时雪战后,手上不知不觉会有种让你回忆的温暖,至今,我还是不知道原因,但那天我看完雪的图片后竟不仅仅是手,浑身都跟着沸腾起来。

午夜,看了几次表,被人调侃“还是个孩子”。天亮了,有理由不再睡了,急着背上重重地行囊轻松出门。我能在空气中找出雪山的味道来。

汽车站,我们个个背着一人多高的大背包,在人群中显得那么的突兀,走到哪里都惹来不少或疑惑或为我们背太多东西而担心的眼神。我感觉自己象一个无所畏惧的斗士,从此踏上一条不知道前途的路,但是我义无返顾,一旦踏上就没有回头路,只有坚持把旅程走完,走到终点,才能停下歇一口气!一旦自己在路上了,就永远在路上。这也是户外运动磨练自己毅力的地方。

路是沿着水的,风姐告诉我们要到下午才能到,途经都江堰,映秀,再翻过巴朗山脉,于是我开始用时间计算着这水源的距离。

都江堰被现实替换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一路上都在遐想着那个伟大的水利工程的英姿,我真想知道是什么力量让他能为人类造福这么久。

远古的文明往往影映悲凉,长城的丰功伟绩在于抵御蛮夷,保卫疆土,而这堵围墙周围的土壤,曾几何时因悲戚而疮痍;莫高窟的神秘诡异在于藏匿在大漠的深处,留下历史的回忆,沧海桑田之前的夜夜笙歌,然而,愚昧的交易让这片壮阔的雄伟在尘埃中渐渐被封存。有幸的是这早于长城数十年的工程,仍然负载着原来的使命,天府的传说因此被记载千年。

周围都是绿色,入秋,依然绿得丰韵,象准备生育的少妇,一个身姿里散发两个生命的气息,饱满的枝叶在风的节拍下含蓄的摆动,在阳光的拥抱下温柔的微笑着。充足的氧气让你没有留意到已是3500左右的高原了。

一头健硕的牦牛从车窗旁呼呼的跑过,追随它尾巴的弧度,让整个车厢里的人都热闹起来。远处一个尖尖的山峰上,吸附着闪亮的雪,象一个熟睡的婴儿的嘴,刚吃完奶没有去擦,让你不由得吻它一下。耳边响起相机的快门声,我也不再发呆于美景,我要让它永存。然而车道行使的地方还是绿色,这会,贪婪的本性使我移情别恋到远处的雪山上了。旁边的树渐渐的少了,恰好正午,阳光有些刺眼,诱惑你想睡觉,然而风姐说快到雪山了,所以哪能让眼睛休息。

再往前,车的左下方是一大片草淀,是藏民用来放牦牛的地方,这里没有污染,日照很好,雨水充沛,生物链的关系,这里的牦牛长的都很强壮,毛特别的长而且特别的亮,它们密密麻麻的晃悠在我的视线里。

外面很冷,打开窗就是冬天,阳光明媚的冬天。想想几个小时之前还是单衣,觉得大自然真的有意思,近4000米的背脊上却与平原有这么大的差距,由于这些地域的不同环境,人类又把自己划分为不同的种族,却鬼使神差的做着一件事情——繁衍生息。

有雪峰的山越来越多了,前面有一片山脉都有积雪,风姐说那就是巴朗山了,传说里,巴朗山就是四位姑娘的父亲,古时候,人们便用自己的文学艺术雕凿了另一个巴朗山“立马秋风绝顶山,千崖万壑拥斑斓。劈开云雾依晨极,身在青霄紫气间。”云在雪山上漂浮着,与雪汇聚成一种颜色,大片白冲进了你的眼睛,象一对白色的恋人,深深的吸引在一起。走近了,我能听到他们的呼吸。

山依旧是那么俊秀的挺着,风让云把画面挑拨的不是那么严肃,路“之”字型的盘踞在山壁,我的眼神不自觉的游离在这仿佛刻意的巧夺天工,抬眉是无际的蓝,侧目或是从两座山之间跑出来的光,或是白云、雪山的如胶似漆,低下头又是朦胧的绿。我的感觉似乎不在车上,而是在热气球里,漂移在这巴蜀净土。

阳光把雪山照出一种层次,你的注意力被锁定在那片皑皑的白上,云渐渐多起来,把天的蓝小心翼翼的折叠起来。

再往上,松叶林占据了草淀,并披上白色的礼服,阳光也不再刺眼了,蓝色被彻底的隐藏起来,留下雾迷茫着你的眼睛。雪不均匀的覆盖在山上,最顶端的已神秘的撩上了面纱,越是这样越是好奇。

我想起了小时侯奶奶家里的院子,清晨,满院子的积雪给院子铺上了白地毯,我顽皮的跳进去,把整个白弄成一马蜂窝状,既而傻笑,等明天继续。

它就象个冰山美人,不可随意的采撷。

车坐久了自然有些不舒服,我有点晕晕糊糊的了。

离松叶林近了,才知道它原来是那么高,俯视的感觉就象它要冲到天上去,仿佛我也想要跟着冲上去,看看云雾缭绕后的天究竟还有没有刚才那样的蓝色。

继续行使,白色象是把我裹了起来,有积雪,加了件衣服,呼出来的气已经可以看见了。

大约是五点多到的日隆镇,这里住的是藏民,还有被四姑娘倾倒的游客。其中一位是位日本摄影师,叫大川健三,他还娶了个藏族的妻子,准备在这安度晚年。还有一位是这里唯一一家酒吧的老板。我当然觉得不可思议,听惯了某某从某穷困的农村一步步努力到什么总裁,什么董事,把物质利益的驱动虚拟成奋发图强的斗志,在这个年代成为人们的一种追求,前仆后继。这些只为自己所爱而生活的人,他们把生活返朴归真到只是衣食住行,了无牵挂的追逐在爱的天空。

夜晚,住在藏民向导三哥家里。三嫂准备的晚餐非常可口,牦牛肉、野山菌、奶酪圪塔、酥油茶等等,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东西,总之都很好吃。我的胃口很好。

这座小镇海拔有3300米,队友已有人开始感到不适。大家都在抵防高山反应。不断有人提醒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开水、少食油腻食品,不要抽烟喝酒云云……一切为了高原,一切为了明日的行程!

晚九点,阳光早已没了踪影,神赐予我们的力量全被耗尽,进到房间,让温水驱走一天的疲劳,脑子里回忆风姐刚才饭桌上的提醒和祝福,明天晚上的这个时候我就睡在帐篷里了。

住下,休整,风姐说早点休息,准备明天的登山,我竟一夜无眠……

依旧午夜就已醒来,害怕打扰到同伴,直到五点多才匆匆起床。雨后有雾,山边盘旋着云海,厚重的象冬天的棉被,而四姑娘还像熟睡中的婴儿,近处的山坡被开凿成一道道梯田的形状,只是没有开垦,零星几处藏民家灰瓦土胚,听说每个藏民家都有一处经堂,而且热情好客的藏民最忌讳的就是你进他的经房,不知道这被雾抚摸的民宅里有什么样的秘密。
开始徒步。出发后我们行走的道路就一直是上坡,上坡,再上坡……

悟能拄着一根登山杖碰见我:“没有雪杖?”我回答说:“没有。”他马上就把自己手中的递给了我。我问:“那你怎么办?”回答:“我用不着。”登山的人都知道一根雪杖的重要性,有的人双手各握一根雪杖行走。悟能把多一份的安全给了我,把多一份的危险留给了他自己。感动……

高原的景色令人心醉,偶有雨停时便也是云蒸雾腾,如履仙境!

那绿,那遍山遍野的绿!

那白,那山尖雪线之上的白!

那蓝,是高原“海子”的蓝!

那黑,是杉柏丛深墨绿叠障的黑!

还有那黄色的沙椤叶、紫色的小兰花……

每当走近丛林中那斑澜五彩,却发现各种颜色分明是交杂在一起的,可从远处看时却是有着色泽分明的交界……两座庄严肃穆的白色佛塔,成为广阔高原上两点憾动人心的虔诚!

清新的空气没让我有缺氧的感觉,但疲劳依旧。其间,悟能一直陪伴左右……

一路上,看着风景,想着喇叭寺的那段历史。被岁月吞噬后的喇叭寺静静地站在路的一边,文革浩劫之后的断沿残壁悲戚的诉说那段历史,假如说焚书坑儒让中国的文化断了一个层,至少它的动机来自大一统的初衷,作为一种牺牲,也没有任何批判的意义。而文革的红拳成为了暴露人性的罪证,当“牛鬼蛇神”被斩草除根的时候,中国的文化顿时不堪一击,被西化的支离破碎。这苍茫无力的瓦砾遗忘着历史的演变,庆幸还剩下条老命祭奠着山神。

我被人拍了拍肩膀,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不由得叫出声来。远处,云雾蔼蔼,雪松茫茫,风吹过,飘来一丝丝的水,正是清晨四姑娘在梳妆打扮后落下的青丝,因为太柔软,在我手中却滑走了。

我忽然失语,脑子里全是阳光从茂密的枝叶中透过来的束束光线,似乎马上要从天上掉下个仙女。右边是从雪山流淌下来的清泉,就像一块蓝宝石被打破了,落下一颗颗碎石,散落人间。在这个地方我们被洗了一次肺。我忘了带个瓶装些空气回来,物以稀为贵,相信在成都,这是最好的礼物。我怎么也看不到树的顶,一半是中间的树枝耷拉下成片的树叶,另一半则是因为其他大树挨的太近,为了聚在一起耳语,我只有收回目光。我责怪自己学识浅薄,这里的植被我认不出几个,只能因好奇而欣赏,始终看不懂的是,这些强壮的生命究竟蕴藏着多大的力量来遮天避日?但我却明白了一种感情,大自然赐予我们多少礼物啊!这阳光、这水,它还创造了一条生物链吐陈纳新着各个物种,各种资源,人类却在他们自己制造的文明中践踏这些规律,祸及子孙。

这里的树枝干扭动成各种造型,蜿蜒有力,犹如人为的雕刻。你的目光随着这片错落有致瞬间扑朔迷离,灰色并不代表死亡,这碧绿的雪水流淌间,或许生命会在某一刻苏醒。相传这片树林原是喇叭寺的柴火林,因为离寺院很近,这些树木有缘听到僧侣门的诵经念佛,久而久之,悟出佛道,灵魂化仙而去,留下干枯的外壳,枯而不朽。后来科学家才发现因水中含有丰富的钙化物,致使水中的朽木死后不倒。科学的研究往往使原本迷信的观点顿悟成一种道理,而这种道理使信仰成为历史的浮光掠影,沉寂在喧嚣的嘈杂之中,取而代之一种物质的崇拜,光从社会的发展来说,一直没有被争论出好坏,只是茶余饭后人们思索,我们到底在追逐什么?假如我们不知道这水里有钙化物,我们仍会坚持那灵魂出壳的古老传说。

因气候、环境的变化,渐渐干枯的海子,没有流动,只是静静的诉说沧海桑田的一处迹象,没有惋惜,因为可以孕育新的生命。杉木交错、荆棘横生,它并不寂寞。同伴说这里经常会有野猪、白唇鹿、黑熊等野生动物出没,但他们会躲你远远的,他们不再是我们的朋友,因为我们已经失去那个资格,惭愧。

可以非常清楚的看见四姑娘的侧影,金字塔似的高高耸立,只有几位外国的小伙征服过他,我好想知道中国人到底是没有实力还是没有勇气?如果说没有这些,我就不能明白从八年的抗日到今天的经济腾飞靠的是什么?中国的中庸之道难道就没有一点底气去勇往直前?我想起了足球,但觉得不提也罢。望着远方的圣山,她应该也在一声叹息。

转过头来,强烈的色彩反差让我有点目眩,大概近一千米的水流边,散落着花岗岩的倒石、转石。在这种特殊的环境气候下,石头上可以生长出一种低等的植物,把山谷映得通红,正值正午,大片的红在森林绿色的映衬下变得招摇起来,已被晒的发烫,躺在上面,偷听着森林的密语。

在最后将至1号营地的两个山坡上,体能接近“强驽之末不能穿缟素”的状态。这十八公里的泥泞徒步还真有点够劲!看着我在坡上喘得乱七八糟的样子,队友笑得花枝乱颤。

1号营地是一个海拔4300余米的大草坪,空气清凉,感觉是高山草甸与山体岩石的交界处,在草地上有突起的块块岩石。一条“人”字形的溪水潺潺流过,给营地提供了水源。其水温冰冷刺骨,是高山冰雪消融而成。山脉连绵环绕,冰川遥相呼应,红杉层层叠叠,我像是个大自然襁褓中的婴儿,好奇的四处张望,时不时手舞足蹈。东边的像一幅水墨画,它不像四姑娘挺拔尖耸,而像一堵墙,山壁像被天斧凿出来的,一层层叠得那么团结,那么亲密,没有一处显得多余,没有一处显得孤独,太阳渐渐西下,天空的暗蓝把轮廓淋漓尽致的勾勒出来,我竟想拥抱它了。西边的山靠的很近,仰视只有一片松涛汹涌。

将帐篷建在一个稍高的坡顶上,老李很开心的协助我建起高山帐,并连夸那顶帐篷最好看。

水弯了个腰身,像一个少女的曲线,诱惑着你靠近她,水冰冰凉。天色已晚,四周的绿都在昏暗中恋恋不舍,听见鸟儿在准备入睡前的晚餐,欢愉的鸣叫。我们也在准备我们的晚餐,我并不赞同这种野炊的方式,没什么卫生条件,又处高原,东西很难煮熟,但只能听从安排。

饭后钻进帐篷,溪流也不愿打扰我的睡眠,放慢了脚步,这片星空让我想起奶奶家的摇床,奶奶的故事,梦里想起童年的歌谣。温度是零下十几度,草地上有雪,呼吸夹杂着凉。月亮从山后闪了出来,轻盈的洒下一片月光,温柔的对我说,什么都过去了。

在喧闹声中醒来,3:30分。准备登山。

队友们戴着头灯,呈一字长蛇向大峰行去。从营地到山顶先是很缓的斜坡,山上流下来的雪水行成纵横交错的溪流,把地上的白雪分割成一团团、一簇簇;背后的群山一会在云雾中把头伸了出来,一会又被云雾遮挡的无影无踪;沿途刀砍斧劈一般形成的山岭断面,有的地方一点雪都没有,深褐色的岩石显现出阳刚之气;有的地方则石、雪似有规律的相间,黑色的岩石在以白色为主色调的积雪中显得格外的突出。在洁白的雪地上,偶而还能看见一条电线粗细、两厘米长的小虫通过弓、伸躯体在缓慢地前进着,每每遇见,我都会小心地绕开,生怕打扰了它平静的生活。有一种形状类似玉米叶一样的植物,二、三十公分高,一簇簇挺立在积雪中,好像在向世人展示自己战胜恶劣生存环境的能力;雪中凸立出一块块岩石,有的表面被苔类或藻类植物点缀的多姿多彩……

我们在乱石混杂的碎石坡上攀升。一度走的很“喘”。我在纳闷:这跟我心中的雪山可不一样啊!怎么没见到雪啊!尽是易碎的石片、石子。有些边缘很锋利,容易划伤手掌。石头,是黑色的、褐色的。道路,是不明显的。要靠摸索而上,没有向导我定会迷路。碎石,颗粒叠障。经常让我爬上去三步,又滑下来两步。这一段是最坚难的时刻。

大概奋斗三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上到了亚口。众人大舒一口气,这意味着有望登顶了。数一数,加上向导共十二个人。我们稍做休整,补充了些糖份后开始攻顶。

沿着山脊走很吓人。一边是弥漫着山谷里滚滚向上的白云,深得看不见底,让我的心情很紧张,腿脚发软。一边是碎石坡面,陡峭的山体上还峥狰狞着尖利的岩牙,好象随时准备咬你一口。

一路上,不管呼吸多么困难,头有多晕,只要看到美丽的景色,我都忘乎所以。每按下一次快门,由于屏住呼吸两、三秒种的缘故,都会加重恶心和头晕的感觉。特别是到了海拔4800米以上,回头望去,自己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仙境一般。

当四姑娘山的幺峰第一次在云雾中满满露出她的一角,我感受到了那种震撼人心的绝美,我停下了脚步,驻足不语,凝视她慢慢露出的峰顶,我清楚的记得我当时是看见了她,我也清楚得记得那一刹那我的泪水无法抑制地下落。

天色蔚蓝,把雪山也映成蓝色,太阳在这山之后的大片蓝色里蠢蠢欲动。没有云彩,蓝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色调,昨天还是水墨画般的雪山,今天却铺上一层蓝,像海子里的倒影。我又不得不感叹自然造物的神奇了,怎么会有这样一种色彩,能让你如痴如醉,我不知道陶渊明在写世外桃源的时候,是不是也领略到这种蓝色,光与影错位的同时,也颠倒了人们看之于人性与金钱的地位;我不知道施加摩尼涅磐的时候,是不是也受到了这超凡脱俗的蓝色指引。

在催促下挪动着脚步,却惊喜的发现光从两座山的交叉口处冲了出来,把这片蓝解构成一种渐变,出现了千千万万种蓝,从浅到深,从明到暗,那束白发奋的往外冲,在山顶上打了个漂亮的折度,于是天空有了两道清晰的分界线,向远处散去,最后,终于它冲出了山的脊梁,在山顶尽情的伸张。

这时的雪山就像熟睡中的婴儿,一但被叫醒,便热闹起来。鸟儿们开始了新的一天,如果我这天不在登山,那么我会在干什么?也将是我平常的一天,为了生活继续努力,每一天都是新的,这种轮回让人有了期待,明天什么都重新开始。

到达海拔5200米的顶峰时我几乎瘫倒在地。顶峰很狭小,仅容得下几个人同时站立。顶尖一样是黑色、褐色的石头相垒而成。在峰尖遥望其他三座山峰的倩影,只见得金光灿灿,云海翻腾!

颠峰,物固神凝!

我站得很高很高……

整个宇宙仿佛都安静了下来,只有我的心跳在憾动大地。那一刻,我,心随云飞!

帷幕

3日晚上我们在日隆吃饭。出去找饭店的时候,我才有机会品味一下日隆小镇。日隆镇就在四姑娘山脚下,分布在一条L形马路边上。这个镇上只有三种店:旅馆、饭店和纪念品销售店。它在的意义完全就是为四姑娘山游人提供服务的。在这里随处可以见到穿着冲锋衣和登山鞋的人,还有人带着全新的登山装备在路上招摇。有些人是为了适应性训练,而有些人则主要是秀一下装备。不管你是怀着怎样的目的来到这里,这里都是你的天堂。在这里你的生活可以变得非常简单,使你有时间可以考虑生命的意义。一年中,这个小镇也就这么几天是热闹的,所以这里的店主非常忙碌,今年要想多收三五斗全靠这几天了。

嘉绒藏民喜欢带首饰,像银耳环、象牙手环、银手镯(镶有红色松耳石或绿色的松耳石),妇女头上带的顶盘有银制的、铜制的、镀银的三种,象枚六角的徽章,上面有精致的花纹和祝福的藏语,并镶有珊瑚,带在盘起后的发辫上。还要带一块叠成六层的黑头巾。藏民淳朴的,看他们的首饰工艺品就可看的出来,色彩用的都是原色,红、黄、蓝,被修饰的没有任何搀杂,这种感觉对我来说已离得很远了,都市的色彩眩的让人头晕,雕饰的有些琐碎,重叠的有些冲突,往往就迷失了自己。在这个地方,雪域的光芒把所有的污垢洗刷干净,让一切退回到最原始的状态,因此,生活变成一种最简单的模式——为了生命而活。

我们终于踏上了归途,雪山的云海也来为我们送行,同伴说这很难见到的,我们很幸运。感觉像在云里,似乎触手可及。那团云在变幻着,在你的视角里膨胀收缩。

留恋是自然的,回家也是必然的,我没有那么好的悟性,像那位日本的摄影师一样,放弃所有,只追求一种精神境界。

在这旅程中,一直都很感动藏民的朴实。他们衣衫褴褛,他们言谈不多,面对我们这些身着冲锋衣和登山鞋的登山客们,他们付出的是人性本善的关怀和帮助。在队友们叫嚷着冲锋衣渗水,快干衣不干的时候,他们普通的衣裤早已被寒雨沁透,而却总是让我们这些客人们先烤。非常感谢这些藏民朋友,他们让我在这旷野之上,心情一路轻松。让我的大脑不必去负荷城市中的烦杂。

最后,感谢悟能,感谢老李,感谢小飞,感谢凯旋,感谢大叔,感谢所有帮助我支持我鼓励我的人们。在我的登山生涯中,你们的出现,至关重要。你们的出现,丰富了我的登山生活,精彩了我的人生。

我会记得……

月锁清秋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7

转自:http://www.xici.net/b345075/d44324205.htm26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