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幸运,家在天府之国的成都,这里的气候温和,山川秀美。其实98年以前,我都很少去成都以外的地方。98年开始,我好象忽然之间找到了些感觉,希望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先把四川的一些好地方去个遍,随之而来,陆续去了峨眉山、九寨黄龙、蜀南竹海等。。。 今年夏天回家度假,有个想法就是去四姑娘山,后来果真成行,心情很是愉快。我们的旅游路线设计是自驾游,从成都出发延成灌高速经卧龙到四姑娘山山麓,宿小金、丹巴,游八美高山草甸后经塔公、新都桥,宿康定后返回成都。出发前,友人告诉我这段路不是很好早,因为一是海拔高,二是山道多,所以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车上还配备了GPS,怕在山里迷了路。 早晨8点过从成都出发后,很快就到了都江堰,由于紫坪铺水库在修建中,车辆须绕行,不过还好车不是很多。当我们的车进入映炉线之后,问题出现了,我们发现这条本就不宽的路还在修路,很多地方挖得坑坑洼洼的,为当地的GDP做着缓慢的贡献。原本以为修路应该按照一般思维,一段一段修路,这样既能修路还能保证一定的通车规模,后来证实了这里是用的超常规思维,全线一起修,修路方式却是“前”现代的肩拉手扛,偶尔能看见一辆挖掘机在证明着现代文明的存在,除此以外的现代化工具就是我已很多年没见过的人工搅拌机了。这些修路的人可能都是当地的农民。后来我在想,估计这条路的修法是“包产到户”型的分到了每个生产队(至少是到村),一队修一点,大家都拿钱。同行的人都说,这里估计也是在搞奥运工程吧。 就这样一路上慢慢磨,从成都到卧龙居然走了接近四个小时,本来准备是到日隆午餐的,只好在卧龙将就解决了。从卧龙往四姑娘山方向继续前进,发现这条路其实本来还是比较好走的,单单是因为修路使路不成其为路了,修路是为了让大家方便,哪里想到带来了更大的不方便,况且这样修出来的路,不知道能否成其为路,即便是真成了路,又有多久不用修呢?路与修路,没有路的时候需要修路,有路之后还是需要修路,路与修路真是一对辩证的存在。修路是为了让路成其为路,若是不好好修,又哪里会成其为路? 真是不知道路在何方,在路还是在修。 PS:提醒要去的朋友,若不是越野车,就请绕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