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川西北、甘肃美景一路扫荡之三《桃坪羌寨·粉红腰带的诱惑》10月22日 晴对于男人来说,美女也是一道风景。年轻时身体好,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贼心;现在呢,有贼心,却没有贼胆;估计年纪再大些,有了贼心,也有了贼胆,恐怕就没有了贼能力了。今天要去米亚罗看红叶,都江堰没有直接到米亚罗的班车,只有到理县后再转车。都江堰到理县的班车是早上5:45的。早4点多起床,披星戴月去赶都江堰到理县的班车。天还黑着,等到了汶川,天已大亮。这时上来了一个背负背囊、胸挂相机的类似驴的中年男子,看样子他也要上米亚罗。我心想我们仨,再加上他四个人,到了理县再合租辆车,挺合算的,就想与他搭话,可是类似驴却满脸找不到一点表情,所以我们也就无法达成双赢的结局。到了理县,是上午的11点,我们包了一辆长安牌小面的,说好往返米亚罗,车费是120元。面的车牌号为川U-24575,师傅姓焦,是个相当不错的小伙子,一路上总是热情地说说此地的风土人情,并一到树叶稍红的地方,就主动地停车供我们拍照。他坦言道:他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好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我们的缺点就是喜欢花钱买罪受,可谁让我们是喜欢“自虐”的驴友呢?!米亚罗是中国最大的红叶风景区,据说比北京香山的红叶区大一百八十倍。每年的10月中下旬,红叶由高到低层次分明地从山顶到河谷竞相争艳。今年可能是暖冬,这里的树叶只有零零星星的几些叶子红了,点缀在满山的绿树之中,让人好是失望。想想去年的稻城之旅,雪山也总是笼罩在迷雾中,只好安慰自己:凡事总有美中不足。收拾好失望的心情从米亚罗往回赶,我们来到了桃坪羌寨。桃坪羌寨位于317国道边上,在理县与汶川之间,距汶川县城约10公里。羌族素有民族活化石之称,羌族男子擅长建筑石房、石碉,女子擅长刺绣。这里的男女老少都喜欢跳一种叫“沙朗”的舞蹈(藏族叫“锅庄”)。桃坪羌寨内全为石头的建筑,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羌族建筑群的典型代表,完整地保存了羌族古老的民族特点,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布局严密工整。所有建筑均以石块垒砌而成,远远望去,一片黄褐色的石屋皆顺陡峭的山势依坡逐次上累,或高或低错落有致,其间碉堡林立、气势不凡。为防御敌人侵略,所有住房都互相连接,进入巷道,就像进入迷魂阵,古羌先民引山泉修暗沟从寨内房屋底下流过,饮用、消防取水十分方便,人性寨内但闻水声叮咚于地底。三年前曾经过此地,就为它的古朴悠闲所吸引。当时寨子里的一位老大爷领着我们在寨子里转转,一路上他娓娓地向我们道来古寨建筑的奇妙,并请我们上他家小坐。他家在一个搭着葡萄架的院子里,种满了各式瓜果蔬菜,葡萄架下摆着竹藤茶几,显得悠闲又自在,老人还捧出梨子、葡萄等五六种水果让我们品尝,说是自家院子里栽种的,那种鲜甜的味道至今尚能回味,只是当年赶路,没有留宿,如今正好圆梦。三年后,这里的旅游业日新月异,寨门口的停车场停在好几辆旅行社的大客车,寨子里人头涌涌。我们找了一家名叫“悦娅羌家”的农家住下,45元/人,包住包一早一晚两餐。据接待我们的房东说,寨子里有五百人口,但今天接待留宿的游客却有一千人以上。吃过晚饭,我在院子里闲坐,房东的妹妹走了过来。她身穿一套羌族妇女的服装,是一件藏青色的长袍(类似蒙古族妇女的服装),她长得很俏丽,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有一种健康美。她正急急忙忙地在腰间围一条粉红色的腰带,将丰胸与细腰束出,让人有点眩目。我问她:“要去干吗?”粉红腰带说:“去跳舞。”我问:“你跳舞好看吗?”粉红腰带答:“不好看,我身材太胖了。”我赶紧笑笑说:“我可没有说你胖。”她莞尔一笑,我又问:“你喜欢跳舞吗?”粉红腰带答:“我不喜欢跳舞,但我喜欢人民币。”她看了我一眼,又说:“不过,要是帅哥你要跳的话,我可以不收钱。”到了帅叔的年龄,还被人称为帅哥,我不禁有些晕晕然,于是亦步亦趋地跟着粉红腰带来到羌寨广场。(特此说明一下,此情景是在雅嫂不在场时发生的。)羌寨广场面积不到400平方米,广场上架着七、八个铁架,下面燃着熊熊的篝火,正在烧烤全羊,羊已成焦黑色,整个场子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烟熏味,场子边放着刺耳的音乐,几百号疯狂的游人正手拉手围着篝火,人声鼎沸,此情景用我们潮汕话来说就是“鬼马吼”。这就是爆棚的羌寨,古朴与悠闲不复存在!
|